導語:巴彥淖爾,內蒙古的壹個地級市,位於內蒙古西部,北緯40° 13 '-42° 28 '和東經105° 12 '-109° 53 '之間。巴彥淖爾有哪些特產?以下巴彥淖爾的特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婺源黃柿
五原黃柿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的特產。婺源黃柿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4年,婺源縣蔬菜辦申報的“婺源黃柿”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並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註冊保護。
2、河套肉蓯蓉
肉蓯蓉性溫、味甘、味鹹,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延緩衰老的作用。是上品滋補品。《本草綱目》曾記載“肉蓯蓉滋養生命體征,滋腎益氣,補益精血,為補藥,溫而不熱,補而不烈,溫而不燥,滑而不瀉,故有鎮靜之名……”。抗衰老長壽僅次於人參,被譽為“沙漠人參”。劃定的地理保護範圍:巴彥淖爾市所轄的烏拉特後旗、磴口縣、烏拉特中旗3個縣區的25個嘎查村。
3.巴彥淖爾羊肉
與蒙古國接壤的巴彥淖爾市烏拉特草原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草原總面積509萬公頃,可利用面積41.39萬公頃,孕育了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留下了悠久燦爛的遊牧文化。烏拉特草原生長的飼用植物有1000多種,飼用價值高、適口性強的有1000多種,特別是羊草、高羊茅、冰草、垂穗披堿草、野燕麥等牧草,非常適合飼養牲畜。巴彥淖爾羊肉嫩,肥而不膩,壹次絕對不會選別的羊肉。涮羊肉、手抓肉、烤羊腿、紅燒羊肉、石磨烤羊肉等等都是蒙古羊肉的經典做法。
4、歧口華萊士瓜
華萊士甜瓜產於內蒙古磴口縣。產區位於烏蘭布和沙漠邊緣,為黃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含有大量的有機礦物質。全年日照3oo小時以上,氣候幹燥,晝夜溫差大;水資源豐富,年降水量約160mm。雖然少雨,但黃河穿區而過,灌溉方便。由於這種特殊的生長環境,華萊士甜瓜具有獨特的品質特征:色澤鮮艷、皮薄肉厚、光滑潤澤、甜如蜜、汁多適中、軟脆,具有桃、蘋果、荔枝、香蕉、芒果等多種風味,並具有香氣濃郁、香甜爽口、營養豐富等特點,被譽為2005438年“甜瓜中的神仙產品”。磴口縣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註冊“磴口華萊士甜瓜”原產地證明商標。經過三年的申請,於2007年6月5438+10月21日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準註冊。商標註冊人是磴口華萊士甜瓜研究所。磴口華萊士甜瓜有近70年的悠久種植歷史,已成為該縣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
5、黑柳白梨脆瓜
黑六子白梨烏拉特前旗脆瓜果地理範圍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河套平原東端,隸屬巴彥淖爾市,東接包頭,西接婺源,南與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隔河相望,北接烏拉特中旗。地理位置在東經108 11′—109 54′和北緯40° 28′—41 16′之間,總面積7476平方公裏。下轄的11個蘇木鎮分別是:烏拉山鎮、白巖花鎮、新安鎮、大佘臺鎮、西小召鎮、小佘臺鎮、先鋒鎮、明安鎮、蘇都倫鎮;額爾德尼·布拉格蘇木、沙德蓋·蘇木;93個行政村。產區主要集中在烏拉特前旗先鋒鎮(原黑溜子鄉),總產區面積3萬畝,年產量9萬噸。
6.河套番茄
20世紀以前,河套地區種植少量番茄,供農民自用。由於我市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充足的光照有利於糖分的積累,優良的土壤,潔凈的黃河水,無汙染的空氣使番茄的營養品質越來越優秀,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河套番茄”。河套番茄不僅是蔬菜,還可以直接當水果吃,老少皆宜。我市從90年代初就開始發展番茄產業,但壹直沒有做起來,主要是缺乏骨幹企業。最早的番茄加工企業是臺灣省泰順,1994年底引進的第壹家番茄加工企業。其他企業作為國有糖廠、啤酒廠的分廠存在,缺乏市場競爭力,最終沒有形成規模。到20世紀末,巴彥淖爾市番茄產業已處於小規模發展階段,番茄種植面積維持在2-3萬畝左右。
7.婺源小麥
五原小麥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的特產。婺源縣地處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有著24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漢武帝時期,婺源縣因九原縣改為婺源縣而得名,於1912年正式建立。
8.婺源向日葵
五原葵花是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的特產。婺源縣向日葵種植歷史悠久,是著名的“向日葵之鄉”。婺源縣是中國著名的向日葵種植縣,年種植面積70多萬畝,總產量約654.38+0.5萬噸。該縣已形成較為成熟的葵花籽種植、炒貨、流通等產業集群,尤其是葵花籽出口貿易已成為自治區乃至全國的特色產業。截至目前,該縣註冊的56家外貿企業中,有34家從事葵花籽及仁的加工和出口,年加工葵花籽5萬多噸。從1到今年1,該縣累計自營出口葵花籽21807噸,實現出口額2979萬美元,占同期全縣自營出口總額的63.9%。主要出口目的地是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基斯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韓國、中國和臺灣省。
9.婺源燈籠紅瓜
五原燈籠紅瓜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的特產。婺源盛豐“燈籠紅”哈密瓜種植歷史悠久,因其皮薄肉厚、脆甜而備受消費者青睞。婺源燈籠紅瓜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婺源縣地處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有著2400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10,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種植歷史悠久。建國前,染色葵花在農村零星種植,可作為染料染土布,很少食用。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染色向日葵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食用向日葵品種。70年代以前,河套地區的向日葵零星地種植在房前屋後、田邊和堰上。1972年,巴彥淖爾市農業研究所在重鹽堿地種植向日葵47畝,產量98.2公斤。同年,杭錦後旗四公社新勇大隊和紅星公社紅星二隊也在重鹽堿地種植1.700畝,產量分別為75公斤和1.973。內蒙古農科院臨河區迎勝公社三隊利用廢棄農田多年種植1。巴彥淖爾市河套灌區於1972年開始大面積種植,1973-1974年有18000畝(全市2.96萬畝)的* * *種在臨河和杭州兩個區縣。1975年全市發展到34900畝,產量51公斤,總產量17850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