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化是指在規劃和設計壹個物流系統時,必須綜合考慮所有對規劃有影響的因素,進行系統分析,以獲得壹個優化的方案。首先,從宏觀上看,廣州到杭州的物流系統並不是獨立存在於整個社會經濟系統中,而是社會經濟系統的壹個子系統。物流系統與其他社會經濟子系統既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也有相互制約、相互矛盾的關系。因此,在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時,必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以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整體優化。其次,物流系統本身由幾個子系統組成(如運輸系統、倉儲系統、信息系統)。這些物流子系統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即存在大量的“二律背反”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在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時,要系統地考慮物流系統的內部。因此,在規劃設計物流系統時,必須堅持發揮優勢、整合資源、統籌兼顧、優化系統的系統性原則。
2、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是指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過程中,所有的規劃要素都必須滿足既定的資源約束,也就是說在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中必須考慮現有的可支配資源,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可以實現。為保證可行性原則,廣州至南京的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應與物流發展總體水平、社會經濟總體水平和經濟規模相適應,且不超過企業自身的整體承受能力,以保證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的實現。
3、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指在物流系統功能和服務水平壹定的前提下,追求成本最低,從而使系統自身利益最大化。顯然,經濟性也是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所追求的重要目標。經濟性原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流系統的連續性。好的系統規劃設計和節點布局,要保證整個物流系統運作過程中所有物流要素的順暢流動,消除不必要的停滯,從而保證整個過程的連續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靈活性。在物流系統的規劃和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對系統的影響,便於以後的擴展和調整。
(3)協同效應。在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時,要考慮物流系統的兼容性,或者說物流系統對不同物流要素的適應性。當各種不同的物流要素可以在壹個物流系統中運行時,該物流系統具有良好的協同性,可以發揮協同效應,降低整體物流成本。
(4)資源利用率高。物流系統的主要投資在於基礎節點和設備,屬於固定資產範疇,也就是說,不考慮資源利用率,固定成本不變。因此,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4、社會效益原則
社會效益原則是指在物流系統的規劃和設計中應考慮環境汙染、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資源節約。壹個好的物流系統不僅經濟效益好,而且社會效益突出。物流的社會效益原則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重視。中國目前正在倡導循環經濟,綠色物流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政府將在法律法規中對物流系統的社會效益進行引導和規定。比如要求某些電子產品的生產廠家回收廢品,就是壹個逆向物流問題。
5.總系統成本最優原則
企業物流管理運作中的許多問題,都是由於公司制度沒有考慮到壹個具體決策的所有影響,包括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廣泰物流在某個領域做出的決策,在其他領域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比如產品運輸政策的調整可能會影響產品庫存持有成本;產品包裝設計的改變將直接影響運輸成本和產品的運輸、儲存和質量維護。同樣,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的的生產進度的變化,會導致產成品庫存的波動,從而影響客戶服務。
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活動中壹些常見的業務活動及其成本項目。可以看出,各種物流活動成本的變化模式往往表現出相互矛盾的特征。在規劃企業供應鏈物流時,要追求系統總成本最優,而不是個體成本最優,不能只考慮某個部門或某項物流活動的效益,還要追求供應鏈系統的整體效益。
6.客戶服務驅動原則
在當今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客戶經濟時代,企業的壹切經濟活動都必須時刻牢記:市場是中心,客戶是中心。客戶服務驅動原則要求企業在規劃設計內部供應鏈物流時,要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客戶的立場上看問題,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要考慮在時間、地點、交易上為客戶提供便利,盡可能增加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價值,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理想的企業物流系統應遵循以下規劃設計思路:識別客戶服務需求→明確客戶服務目標→規劃設計物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