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鄉情散文:故鄉不是壹個地方,而是壹段美好的時光

鄉情散文:故鄉不是壹個地方,而是壹段美好的時光

文 | 白開水

去同學家玩, 他家快八十歲的媽媽跟我聊天,“我想回家去,住上幾個月。”

說這話的時候,老人的臉上,閃現出壹絲幸福的光芒,但隨即低下頭,不無無奈地說,“他們不會肯。”

“他們”,指的是我同學兩口子。

我和同學是老鄉,我們那離長沙有四百公裏,他家翻過幾個山頭,就到了我家。

老人是跟著兩個孩子來長沙的,好幾年了,四百公裏之外鄉下的那個家,只有房子和地,稱其為故鄉,可能更恰當些。

我確實無法回答老人“想回家”這個問題。

老人壹個人回鄉下去住,同學必定放心不下,“不肯”是當然的,但中國人都有歸鄉的情結,從哪裏來,回哪裏去,“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想回家”也是當然的。

唉,這種矛盾,很難調和。

前幾年我去同學家,老人跟我聊得最多的是種菜,種了多少蘿蔔白菜大蒜什麽的。那時老人租種了郊區兩塊菜地,每天很忙。

再去同學家,老人跟我聊的是撿了多少小推車的廢紙殼,怎麽改裝小推車等等。那時老人的老伴已經走了,她沒再種菜。

上回我去,老人告訴我說,她正在讀小說,因為眼睛不好,讀得很慢很慢。

壹個在地裏忙活了壹輩子的古稀老人,迷戀上小說,我總感覺,那不是小說的主人公吸引了她,是什麽,我也說不上來。

這回和老人說話,我似乎明白了,以前我所感受到老人想要表達的,應該就是“想回家”這幾個字。

對於“想回家”,我是有深刻體會的。我母親在世的最後兩年,也經常嚷嚷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我母親並不是說“想”回家,而是說“要”回家。

母親是說到做到的,然後把七零八碎的東西打包,看接送孩子讀書的中巴車進了村口,提著東西就上車,嚇人家司機壹跳。

母親九十歲了,離開她自個母親的家,已然七十年,居然還吵吵著要回家,確實不太好理解。

我跟老兄商量,是不是用車把母親送到外婆家去看看。

二哥說,“看什麽呢?外婆舅舅他們都不在了,房子也沒有了,整個村子都搬走了,看什麽呢?”

說的也是,什麽都沒有了,看什麽呢?

我們便打消了帶母親回故鄉的想法。

回長沙後,霞霞給我打了個電話。

霞霞是我家侄媳婦,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

霞霞說,母親還是堅持要回家,什麽東西都不帶就出發了,霞霞只好陪著。走到隔壁村子的時候,母親實在走不動了,說,“哎呀,算了,走不去了。”

“走不去”,是走不到那個地方的意思,這是我家鄉的說話方式。

霞霞聽母親這麽說,便背上母親,打道回府。

我家離外婆家其實只有二十裏路,不遠,但對於九十歲的母親,便仿佛是八千裏路雲和月,所以母親說,走不去了。

母親走了之後,我曾壹度很後悔,沒有滿足母親最後的心願,帶母親回她的故鄉去看看,即便像二哥說的那樣,什麽也沒有了,其實也沒關系。

故鄉,不是壹個地方,而是壹段美好的時光,那裏有母親的童年、母親的少年、母親的青年,就是站在山口,看偶然飄過的壹朵白雲,那可能也是母親所熟悉的小時候看到的模樣。

我們不會明白,但母親壹定會明白。

母親七十年前離開她的故鄉,是生活的需要,七十年後母親要回到她的故鄉,那是生命的需要,可惜,之前我們壹直沒有悟透故鄉這種刻骨銘心的意義。

我是不是要告訴同學,他媽媽想回家?我並不確定他知道這件事。

“不能讓故鄉和他鄉,在老眼裏混沌壹片。”我是擔心我的同學,若幹年後,像我壹樣後悔。

  • 上一篇:西幸叢談亦及汝的上壹句西幸叢談亦及汝的上壹句是什麽
  • 下一篇:消防檢查需要檢查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