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垃圾信息不斷。這已經成為壹件很平常的事情。個人信息泄露後,郵箱每天能收到十幾封垃圾郵件,以推銷為主,也有雜亂無章、毫無新意的廣告,還可能經常被陌生人打來電話,有保險推銷、裝修推銷、嬰兒用品推銷等。
2.冒名辦卡透支債務。有的人通過購買個人信息、復制身份證、辦理銀行各類信用卡、惡意透支消費等方式,在網上騙取銀行的信用,然後銀行可能直接將逾期催款單發給身份證的主人;
3.案例和事故從天而降。犯罪分子可能利用個人信息進行犯罪活動,可能被警方傳喚,也可能被法院傳喚出庭;
4.賬上的錢不見了。有的不法分子拿到身份證,然後掛失銀行賬戶或者信用卡賬戶,然後補辦卡,再設置密碼。沒有用銀行卡,裏面的錢可能就沒了;
5.個人名譽被無端破壞。個人信息泄露後,別人打著別人的名義做的壞事都歸於名下,即使最後苦心清白,但個人名譽受損怎麽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第四十八條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發送的電子信息以及任何組織提供的應用軟件不得含有惡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播的信息。
電子信息發送服務提供者和應用軟件下載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安全管理義務。知道其用戶有前款規定行為的,應當停止提供服務,采取消除等措施,保存相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第四十九條網絡運營者應當建立網絡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等信息,及時受理和處理網絡信息安全投訴舉報。
網絡運營者應當配合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