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責任:經營者如果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還可能需要承擔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責任。
2.行政處罰:根據情節的嚴重程度,可能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能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壹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3.刑事責任:故意泄漏別人的個人隱私信息,可能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在法律上會受到定罪處罰。此外,如果個人信息泄漏導致他人受到威脅,可能會受到拘留或者罰款的處罰。
個人信息被泄露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收集證據,包括但不限於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通信記錄等。
2.更改重要密碼。
3.報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說明情況。
4.向相關部門舉報。
5.關註身份信息是否被冒用。
6.利用法律途徑。
綜上所述:壹般來說如果是單純的泄露別人的個人隱私是不構成犯罪的,但是,對騷擾信息和電話保持警惕,防範詐騙。個人信息泄露後,提高警惕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六條
之壹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規定:
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壹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壹)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