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理論的意義當然不止於此。它不僅要說明信息的重要性,更要研究市場中的人因獲得信息渠道之不同、信息量的多寡而承擔的不同風險和收益。三位經濟學家分別從商品交易、勞動力和金融市場三個不同領域研究了這個課題,最後殊途同歸。最早研究這壹現象的是阿克爾洛夫,1970年,他在哈佛大學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著名的《次品問題》壹文,首次提出了“信息市場”概念。阿克爾洛夫從當時司空見慣的二手車市場入手,發現了舊車市場由於買賣雙方對車況掌握的不同而滋生的矛盾,並最終導致舊車市場的日漸式微。在舊車市場中,賣主壹定比買主掌握更多的信息。為了便於研究,阿克爾洛夫將所有的舊車分為兩大類,壹類是保養良好的車,另壹類是車況較差的“垃圾車”,然後再假設買主願意購買好車的出價是20000美元,差車的出價是10000美元,而實際上賣主的收購價卻可能分別只有17000美元和8000美元,從而產生了較大的信息差價。由此可以得出壹個結論:如果讓買主不經過舊車市場而直接從車主手中購買,那將產生壹個更公平的交易,車主會得到比賣給舊車市場更多的錢,與此同時買主出的錢也會比從舊車市場買的要少。但接下來會出現另外壹種情況,當買主發現到自己總是在交易中處於不利位置,他會刻意壓價,以至低於賣主的收購價,例如好車的出價只有15000元,差車價只出7000元,這便使得交易無法進行,面對這種情況,舊車交易市場的賣主通常會采取以次充好的手段滿足低價位買主,從而使得舊車質量越來越差,最後難以為繼。
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總有壹方會因為獲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對交易缺乏信心,對於商品交易來說,這個成本是昂貴的,但仍然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還是以舊車交易市場為例,對於賣主來說,如果他們壹貫堅持只賣好車不賣壹輛“垃圾車”,長此以往建立的聲譽便可增加買主的信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對於買主而言,他們同樣也可以設置更好的策略將“垃圾車”剔除出來。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另外兩個得主斯賓塞和斯蒂格利茨,則提供了企業和消費者如何從各式各樣的商品中去蕪存精的方法
斯賓塞的研究著重於勞動力市場,他從長期的觀察發現,在勞動力市場存在著用人單位與應聘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情況,為了謀到壹個較好的單位,應聘者往往從服裝到畢業文憑挖空心思層層包裝,使用人單位良莠難辨。在這裏,斯賓塞提出了壹個所謂的“獲得成本”概念,他舉例說,對於用人單位而言,應聘者如果具有越難獲得的學歷就越具可信度,比如說擁有哈佛文憑應聘者的才能,就比壹般學校的畢業文憑更有可信度。對於人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斯賓塞在其博士論文《勞動市場的信號》中做了詳盡的表述。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當它們不能直截了當地傳達其個人偏好或意圖時,“信號法”可以提供較大的幫助。例如舉債經營傳達出來的壹個信號是:公司對未來收益有著良好的預期。名牌商品向消費者傳達的壹個準確無誤的信號是:它是壹種高含量的創造,就是應該比壹般商品更貴也更值錢。當然如果品牌要保持自身陽春白雪的地位,必須限量生產。這壹理論也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麽企業喜歡向員工分紅派息而不是派現金,從信號理論的角度而言,分紅派息強烈地表達了公司良好的前景。
斯蒂格利茨在三位獲獎人中名氣最大,他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都有貢獻,包括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公***理論及國際事務乃至發展經濟學,都卓有建樹。斯蒂格利茨在深圳參加“腦庫論壇”時,表達了他作為當今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註和看好,並特地簽名向本報讀者問好。斯蒂格利茨將信息不對稱這壹理論應用到保險市場,他指出,由於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間信息的不對稱,客觀上造成壹般車主在買過車險後疏於保養,使得保險公司賠不勝賠。斯蒂格利茨提出的解決問題的理論模型是,讓買保者在高自賠率加低保險費及低自賠率加高保險費兩種投保方式間作出抉擇,以解決保險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其實,信息不對稱現象在現代金融領域的表現更為普遍和突出,尤其在新興市場和東南亞地區乃至中國大陸,企業騙貸、出口騙退和銀行呆壞賬的湧現,無不與此緊密相關。斯蒂格利茨還是壹個頗有趣的人物,他曾在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多間名校任教,也曾擔任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經濟委員會主席,1999年他在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期間,由於對IMF在拯救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做法提出了猛烈的批評被迫辭職,轟動壹時。斯蒂格利茨壹向個性張揚,口無遮攔,尤其喜歡為貧困國家說話,是炮擊“華盛頓***識”的主攻手。他出生於印第安那州的加裏,位於美國中西部壹個臟兮兮的工業城市,這裏曾誕生了另壹個偉大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
三個學者以研究信息不對稱理論榮膺桂冠,從另壹個側面說明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學家的無能。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各種問題和風險,在發展中國家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尤為突出和嚴重,但豐富的實踐卻沒有產生先進的理論,這是值得深思的。而信息不對稱的背後隱藏的其實又是道德風險。在發展中國家信息化高調甚囂塵上的時候,市場經濟所要求的人的素質卻沒能緊緊跟上,或者說人心向惡,時時都要重典伺候。這說明科技可以解技術問題,但也只能解決技術問題,它對道德或個人偏好無能為力。三位經濟學家得出的所謂“市場不是萬能的”,“信息是有價值的”,“信息本身也是市場”,“市場中存在摩擦和交易成本”,乃至斯蒂格利茨所說的 “亞當·斯密不是唯壹的王牌”等等,現在看來在理論上毫無新意,因為它絲毫不能解決市場經濟需要的制度問題。
信息不對稱理論的重要啟示
1、充分認識新經濟的特點,高度重視信息對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影響。我們正在進入由信息業推動,以生命科學、超級材料、航天技術等新知識和新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這是壹個充滿不確定性、高利潤與高風險並存、快速多變的“風險經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裏,市場經濟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比比皆是,問題的關鍵是各行各業的決策者怎樣努力掌握與了解比較充分的信息,研究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把握住經濟、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動向。可以預見,在新經濟時代,過去的“大魚吃小魚”將不再是壹般規律,取而代之的將是“快的吃慢的”、“信息充分的吃信息不充分的”,速度是新經濟的自然淘汰方式。只有及時掌握比較充分的信息,才能胸有成竹,變不確定為確定,認準方向,加快發展。
2、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應註意政府對經濟運行發揮作用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市場經濟不排除政府對市場的幹預,關鍵是要研究什麽地方需要幹預,用什麽手段幹預以及怎樣幹預,才能完善和發展市場經濟。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運用,都應以相關信息的收集、研究為前提, 壹切唯書、唯上、照抄、照搬是不行的。特別是加入WTO、與國際接軌後,在利用市場法則方面,我們處於信息不充分的不利地位,更應早做準備,盡量避免或少走彎路。
3、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扶持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要不斷地發掘信息及其他相關要素的經濟功能,並及時將其轉化為現實的信息財富,努力開拓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用途。要克服知識和觀念方面的障礙,樹立正確的信息意識。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都把占有、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作為壹項基本國策,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十分普及。信息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美國、歐***體國家已經超過50%,澳大利亞、日本也接近50%。相比之下,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為此,應積極采取措施,促進信息市場體系的構造和形成,大力扶持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特別對高新技術領域的技術信息和經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更要組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只爭朝夕,知難而上,奮力開拓,努力爭創高新技術的新優勢,以此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