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尚紅艷?寧宣西對發達國家物流的實證分析表明,只有獨立第三方物流占物流總量的50%,才能形成現代物流業。巨大的需求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中國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條件。2003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已經超過600億元。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10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16%至25%。根據IDC的調查結果,45%的企業將在未來壹兩年內選擇新的物流供應商,其中75%的企業將選擇新的物流企業而不是原有的倉儲運輸企業,64%的企業將把所有的綜合物流服務外包給新的物流企業。這些數字反映出市場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相當可觀。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企業對第三方物流不滿意的比例高達50%。面對越來越多的各種物流服務商,企業總是別無選擇;第三方物流涉及的服務範圍很廣,很多物流服務商很難對其整體水平做出客觀的判斷。只有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績效進行評價和分析,才能正確判斷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實際運營水平,提高其運營能力,進而提高其整體效益。長期以來,由於物流的多方性、流程復雜性和多樣性等特點,缺乏有效的標準來衡量物流績效。目前,我國物流業正處於發展階段。建立物流系統並實時進行績效評價,對不斷改善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使其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科學、全面地分析和評價物流企業的績效,已成為物流企業的壹項緊迫任務。多年的實踐證明,許多傳統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側重於對單個企業或單個職能部門的評價,而不註重對供應鏈整體績效的衡量;數據往往來自財務結果,在時間上滯後,不能反映供應鏈的動態運行,導致企業關註短期利益,損害長期發展潛力;強調對事件結果的事後評估,無法對供應鏈的業務流程進行實時評估和分析,使得企業無法及時糾正業務流程的偏差;只重視企業內部的評價,而不重視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因此,在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立壹套系統的績效評價方法來準確、客觀地評價第三方物流企業顯得越來越重要。壹、建立3PL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原則在建立3PL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時,壹般應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第三方物流企業應針對各種內外部情況設置相應的指標,系統、科學地反映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全貌,實現對整個企業的科學評價。(2)層次性原則。指標應劃分評價層次,每壹層次的指標選取應突出重點,重點分析關鍵績效指標。(3)可比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涉及的經濟內容、時空範圍、計算口徑和方法要具有可比性,因此在建立體系時要參考國際國內同行業的物流管理標準。(4)普遍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應在第三方物流企業中普遍適用,並在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變化中保持相對穩定。(5)經濟性原則。評價體系要考慮作業的成本效益,選擇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第三方物流企業整體水平的指標,以減少工作量、減少誤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6)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由於顧客滿意度等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相關的方面難以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不僅要量化物流管理的績效,還要用壹些定性指標來修正定量指標。(7)動態長期原則。既然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後,委托人與物流商之間的關系是戰略合作夥伴,那麽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評價就不應該局限於企業現狀,而應該考慮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和長遠利益,應該與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相壹致。二、3PL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根據以上七條原則,本文建立的績效評價體系可分為三類,細化的底層指標可直接量化或方便地給出定性評價。1.功能性指標:功能性指標反映3PL企業(1)所有增值環節的功能實現情況客戶服務水平:缺貨頻率、發貨差錯率、客戶滿意度、平均發貨時間、訂單處理時間、準時發貨率、發貨靈活性、訂單完成穩定性、客戶留存率、每客戶服務成本、信息溝通水平、事後客戶滿意率;(2)配送功能:配送安全、配送成功控制、產品可用性、驗貨準確性;(3)運輸功能:運輸能力、準點運輸率、運輸經濟性、運輸車輛滿載率、運輸能力利用率、運輸時間、運輸準確率、商品破損率;(4)庫存功能:庫存能力、庫存周轉率、貨物收發能力、庫存結構合理性、庫存準確性、預測準確性;(5)采購職能:交貨日期、付款條件、訂單處理以及與供應商的關系;(6)流通加工功能:技術合理性、技術先進性、流通加工程度、促進消費。2.經營指標:經營指標反映3PL企業(1)當前的經營狀況和客戶服務水平:缺貨頻率、配送差錯率、客戶滿意度、平均配送時間、訂單處理時間、準時配送率、配送彈性、訂單完成穩定性、客戶留存率、每客戶服務成本、信息溝通和事後客戶滿意率;(2)管理水平:產品損壞率、物流系統糾錯處理時間、供應計劃實現率、設備時間利用率、業務流程標準化、管理人員比例;(3)企業實力:財務投入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先進裝備水平、同行業影響力和業務範圍、市場占有率、市場增長率、新用戶開發成功率;(4)信息化水平:硬件裝備水平、軟件先進水平、信息活動主體水平、信息共享率、信息利用價值率、實時信息傳輸量、信息化投入、客戶變更前置時間、客戶變更完成率、網絡覆蓋率、平均傳輸延遲、傳輸差錯率;(5)成本水平:單位產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重、物流成本控制水平、每客戶服務成本、訂單反映成本、庫存單位成本;(6)盈利水平:凈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和資金周轉率。3.穩定性指數:穩定性指數反映了3PL企業的發展潛力,影響3PL企業長期經營和與企業長期合作的可能性(1)客戶服務水平:缺貨頻率、交貨差錯率、客戶滿意度、平均交貨時間、訂單處理時間、準時交貨率、交貨彈性、訂單完成穩定性、客戶留存率、每客戶服務成本、信息溝通和事後客戶滿意率。(2)技術實力:技術人員比例、技術開發資金比例、開發創新能力、技術改造資產比例、專利擁有比例、設備技術領先程度、硬件設施穩定性;(3)盈利能力:凈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資金周轉率;(4)應變能力:信息系統水平、預測能力、集成、外部溝通、流程再造和延遲物流;(5)企業凝聚力:領導層的團結進取精神、員工的凝聚力、員工的滿意度;(6)實證指標:行業服務時間、服務類型、成本節約比例、人員培訓和培養、客戶穩定性、供應商穩定性、歷史合作、利益和風險共擔、核心能力和戰略理念兼容性;(7)企業形象:員工素質、經營理念、市場信譽、社會責任。3.3PL企業績效評價方法與技術目前,國內學者提出的3PL企業績效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以功效系數法為主,綜合分析法為輔的評價方法;用層次分析法對系統進行綜合評價;運用綜合評價法(模糊理論)對物流績效進行評價;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績效進行綜合評價。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評價物流績效;運用模糊聚類方法分析物流績效:利用效用理論評價物流績效;采用物流系統兩階段綜合評價方法(DEA/AHP)。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和適用範圍,應根據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具體情況采用。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的原則,並給出了壹個相對完整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希望能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績效評價研究起到壹定的作用。
上一篇:申請復核會通知對方嗎?下一篇:如何招聘朋友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