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信息化建設對單位經濟的貢獻率是多少?

信息化建設對單位經濟的貢獻率是多少?

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的貢獻率因企業而異。壹般有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可以用投入產出比的保守評價,也可以用壹些復雜的算法,比如成本系數法(同樣的成本使用前後獲得的利潤之差乘以1.6),或者用三元運算(保守、樂觀、當前運算)。

我覺得它的計算公式應該是:建設前壹年投入成本C0,年收入Y0,建設後第壹年C1,Y1,以此類推,信息產品投入Z,(壹般信息產品的生命周期小於10年,所以可以是4、5年)。

即信息產品收益率=(產品有效期內企業總收入/信息投入成本)=(y 1-c 1+y2-C2+y3-C3+y4-C4+y5-C5)/z

或者再詳細壹點,可以用

信息產品收益率=(第壹年企業收益率*Z+第二年企業收益率*Z...)/(5z-歷年信息產品折舊)。這個數值非常保守,忽略了很多信息產品的輔助收入,假設5年後產品的貢獻為0。

或者用壹個系數來平衡這種忽略帶來的誤差:信息產品收益率=(第壹年企業收益率*Z+第二年企業收益率*Z...)/(5z-歷年信息產品折舊)*信息產品優勢系數(此值> 1)。

優勢系數是階乘值的極限值。同時假設產品貢獻時間為5年。

事實上,信息產品具有蝴蝶效應,它可能產生的結果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使人因為勞動簡化而感到輕松,促使壹些建議被采納和改進。很多好處是看不見的,所以這個算法是非常保守的算法。

信息產品投入越多,總收益越大,收益的比例可能在初期由低到高。投資達到壹定值後,收益率不變,投資越多,總收益不變。

  • 上一篇:信息安全測試員是做什麽的
  • 下一篇: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範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