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1、基本含義
人們對信息技術的?定義,因其使用的目的、範圍、層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凡是能擴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術,都可以稱作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包含通信、計算機與計算機語言、?計算機遊戲、?電子技術、?光纖技術等”。
現代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征”。
信息技術是指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用以?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包括提供設備和提供信息服務兩大方面的方法與設備的總稱。
信息技術是人類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標準化的經驗、?知識、技能和體現這些經驗、知識、技能的勞動資料有目的的結合?過程。
信息技術是管理、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有關方法、手段與操作程序的總稱。
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壹類技術的?總稱。
信息技術指“應用在?信息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應用;計算機及其與人、機的相互作用,與人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種事物。”
信息技術包括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即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術。
信息技術是研究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術。
“?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可以從?廣義、中義、?狹義三個層面來定義。
廣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能充分利用與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種方法、工具與技能的總和。該定義強調的是從哲學上闡述信息技術與人的本質關系。
中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存儲、加工、表達的各種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人們對信息技術功能與過程的壹般理解。
狹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信息技術的現代化與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網絡和通訊技術,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地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影像等)。
在企業、 學校和其它組織中,信息技術體系結構是壹個為達成戰略目標而采用和發展信息技術的綜合結構。它包括管理和技術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職能與?信息需求、系統配置和?信息流程;技術成分包括用於實現管理體系結構的信息?技術標準、規則等。由於計算機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計算機部門通常被稱為“信息技術部門”。有些公司稱這個部門為“?信息服務”(IS)或“管理信息服務”(MIS)。另壹些企業選擇外包信息技術部門,以獲得更好的效益。
物聯網和?雲計算作為信息技術新的高度和形態被提出、發展。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物聯網為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讓信息更快更準地收集、傳遞、處理並執行,是科技的最新呈現形式與應用。
2、應用範圍
信息技術的研究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件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網絡和?通訊技術、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圖像等)。
3、技術分類
按表現形態的不同,信息技術可分為?硬技術(物化技術)與?軟技術(非物化技術)。前者指各種信息設備及其功能,如顯微鏡、?電話機、?通信衛星、多媒體電腦。後者指有關信息獲取與處理的各種知識、方法與技能,如語言文字技術、數據統計分析技術、規劃決策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等。
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環節的不同,信息技術可分為?信息獲取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存儲技術、信息加工技術及信息標準化技術。信息獲取技術包括信息的搜索、感知、接收、過濾等。如顯微鏡、望遠鏡、氣象衛星、溫度計、鐘表、Internet搜索器中的技術等。信息傳遞技術指跨越空間***享信息的技術,又可分為不同類型。如?單向傳遞與雙向傳遞技術,單通道傳遞、多通道傳遞與廣播傳遞技術。信息存儲技術指跨越時間保存信息的技術,如?印刷術、?照相術、錄音術、錄像術、縮微術、磁盤術、光盤術等。信息加工技術是對信息進行描述、分類、排序、轉換、濃縮、擴充、創新等的技術。信息加工技術的發展已有兩次突破:從人腦信息加工到使用機械設備(如算盤,標尺等)進行信息加工,再發展為使用?電子計算機與網絡進行信息加工。信息標準化技術是指使信息的獲取、傳遞、存儲,加工各環節有機銜接,與提高?信息交換***享能力的技術。如信息管理標準、字符編碼標準、語言文字的規範化等。
日常用法中,有人按使用的信息設備不同,把信息技術分為電話技術、電報技術、廣播技術、電視技術、復印技術、?縮微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也有人從信息的?傳播模式分,將信息技術分為傳者信息處理技術、信息通道技術、受者信息處理技術、信息抗幹擾技術等。
按技術的功能層次不同,可將信息技術體系分為基礎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支撐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機械技術、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等),主體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感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應用層次的信息技術(如文化教育、商業貿易、工農業生產、?社會管理中用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各種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應用軟件與設備)。
4、社會功能
信息產業
隨著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進展,世界對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長,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對於各個國家、地區、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術已成為支撐當今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基石。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產業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競相投資、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部門。在過去的10年中,全世界信息設備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增長率是相應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的兩倍,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其中美國經濟在近10年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年均GDP增長3.6%,而?電子信息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1.4個百分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得益於信息技術的支撐和信息產業的帶動是不為過的。信息產業本身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壹。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壹些發達國家?信息經濟領域的增長超過了GNP的50%,美國則超過了75%,2000年全球信息產品制造業產值高達15000億美元,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九五”期間,中國的信息產業以三倍於國民經濟的速度發展,主要產品銷量迅速增加,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部份關鍵技術有所突破,產業規模已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底信息產品制造業總產值達10000億元,銷售收入58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第壹支柱產業。信息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國GDP的4%,電子產品出口額約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5,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就傳統的工業企業而言,信息技術在以下幾個層面推動著企業升級:
將信息技術嵌入到傳統的機械產品中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網絡設計技術可顯著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利用信息系統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統壹整合調配企業人力物力和資金等資源
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
參考資料
知識:/v26067.htm?fromTitle=%E4%BF%A1%E6%81%AF%E6%8A%80%E6%9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