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以下技術:
1.傳感和識別技術。它的作用是擴展人的感覺器官功能,以獲取信息。它包括信息識別、信息提取、信息檢測等技術。這類技術的統稱是“傳感技術”。它可以擴展人類幾乎所有感覺器官的感知功能。遙感技術融合了傳感技術、測量技術和通信技術,進壹步加強了人們感知信息的能力。
信息識別包括字符識別、語音識別和圖形識別。通常采用壹種叫做“模式識別”的方法。
2.信息傳輸技術其主要功能是實現信息的快速、可靠和安全傳遞。各種通信技術都屬於這壹類。廣播技術也是壹種傳遞信息的技術。既然存儲和記錄可以看作是將信息從“現在”轉移到“未來”或者從“過去”轉移到“現在”的活動,那麽它也可以看作是壹種信息轉移技術。
3.信息處理和再生技術信息處理包括信息的編碼、壓縮和加密。在信息加工的基礎上,可以形成壹些新的、更深層次的決策信息,稱為“信息再生”。信息的處理和再生依賴於現代電子計算機的非凡功能。
4.信息應用技術是信息化過程的最後壹個環節。它包括控制技術和顯示技術。
從上面可以看出,傳感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四大基礎技術,其中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素養是壹個豐富的概念。它不僅包括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和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傳遞信息和創造信息的能力。師範生的信息素養是師範生在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根據社會信息環境和信息發展的要求,形成的對待信息活動的態度和運用信息和信息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應包括師範生對信息基礎知識的了解、對信息工具使用的掌握以及在未來教學中對信息知識的學習,還應包括對信息倫理的理解和遵守。
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信息意識。即人的信息敏感度是人們從信息的角度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各種現象、行為和理論觀點的理解、感受和評價。壹般來說,面對不懂的事情,妳可以主動尋求答案,知道從哪裏、如何尋求答案。
就是信息意識。信息時代,各種信息無處不在。能否利用好現有的信息資料,是人們強烈信息意識的重要體現。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工作和生活問題的意識是信息技術教育中最重要的壹點。
2.信息知識。它不僅是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基礎,也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了信息技術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它既反映了師範生信息知識的豐富性,也制約了他們對信息知識的進壹步掌握。
3.f的說話能力。包括信息系統的基本運行能力,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以及對信息系統和信息的評價能力。這也是信息時代的重要生存能力。在信息時代,如果妳只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和豐富的信息常識,而沒有很高的信息能力,就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來收集、獲取、傳遞、加工和處理有價值的信息,就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就不能適應信息時代對未來教師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師範生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能力,否則很難在信息社會中生存和發展。
4.信息倫理。培養學生正確的信息倫理,學生要學會判斷和選擇媒體信息,並自覺選擇。
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內容,不組織、不參與違法活動,不利用計算機網絡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活動。這也是師範生信息素質的重要體現。
信息與載體的不可分性。
2.信息的客觀性。
3.信息的價值。
4.信息的及時性。
5.信息的擴展性和可壓縮性。
6.信息的可替代性。
7.信息的傳遞性和擴散性。
8.無形且無損的信息。
9.信息的可利用性。和通信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兩大支柱。
摘自江蘇科技咨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