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工程管理 計算機 軟件 信息
壹、工程管理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發展階段
建築業應用計算機是從人力無法做出復雜、龐大的工程結構計算分析開始的,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信息技術經歷了壹個迅速發展的過程,信息技術在建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也有壹個相應的發展過程:
上世紀70年代,單項程序的應用,如工程網絡計劃的時間參數的計算程序,施工圖預算程序等;
上世紀80年代,逐步擴展到區域規劃、建築CAD設計、工程造價計算、鋼筋計算、物資臺帳管理、工程計劃網絡制定等,及經營管理方面程序系統的應用,如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設施管理信息系統(FMIS——Faci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
上世紀90年代,九十年代又擴展到工程量計算、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深基坑支護、建築物垂直度測量、施工現場的CAD等。這時出現了程序系統的集成,它是隨著工程管理的集成而發展的。
上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基於網絡平臺的工程管理。
我們把解決工程上某個具體問題的應用叫計算機的單項應用。自從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技術出現。人們的目光開始轉向利用計算機做信息服務,更關註整個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瞬即消失的信息綜合利用,我們把這種高層次的計算機應用統稱為信息化施工技術。我國建築業已經把信息化施工確定為2010年的發展目標。
二、施工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我國從工業發達國家引進項目管理的概念、理論、組織、方法和手段,歷時20年左右,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應認識到,在項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環節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數業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還相當落後,其落後表現在對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組織、方法和手段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方式和模式上。
很多企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還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的程度,即僅僅是單項程序的應用,完全沒有形成壹個系統,信息化的優勢並沒有得到體現。而信息化的優勢則在於信息的集成和***享。
現在很多企業在硬件上應該說有了壹定的基礎,大家也都在用電腦辦公,很多還組建了局域網絡,使用軟件替代了很多原來手工操作的工作,但是效率並沒有得到提高,就比如說作個報表之類的,似乎用電腦做只是為了美觀,有的人是把各種數據都算好了再壹個個錄入電腦,感覺上用電腦反而效率更低了,殊不知作表格的Excel軟件本身具有極強大的計算功能、數據庫功能,而且還能進行判斷、分類匯總、排序、形成圖表等。這還只是對單項程序運用的不到位,至於各部門之間的集成***享那就更談不上了。
三、運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那麽是不是說作為壹個施工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已經很好了,並不需要那麽高深的信息技術呢?事實並非如此,管理出效益,傳統管理方式的突出問題是:業務流程混亂;溝通不暢、信息遲滯。據國際有關文獻資料介紹,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三分之二與信息交流(信息溝通)的問題有關;建設工程項目10%~33%的費用增加與信息交流存在的問題有關;在大型建設工程項目中,信息交流的問題導致工程變更和工程實施的錯誤約占工程總成本的3%~5%。由此可見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壹)施工管理信息化是有效利用信息資源的需要
信息是壹種資源,如不能進行有效的存儲,處理,傳遞,便是對資源的浪費,如以建築物建造過程中混凝土澆灌為例,澆灌之前的數據除了混凝土的強度標號、數量外幾乎全被忽略。而被忽略的混凝土的供應廠、攪拌者情況、水泥、沙石等原料物理、化學品質、出廠時間、出廠時的天氣情況、運輸時間及道路交通情況等都關聯著混凝土的質量。澆灌之後除了澆灌部位和立方數之外的數據也幾乎全被忽略,而被忽略的混凝土搗固操作者情況、試塊情況、養護情況、鋼筋制作情況等同樣也關系著工程質量。信息化過程處理是有序的、及時的和成批的方式儲存。這裏強調可追朔性、可公示性和可傳遞性是對信息化過程特征的要求。可追朔性就是信息具有壹定的正向或反向查閱功能;可公示性表明數據有條件查閱功能,不是個人行為管理;可傳遞性表明所有的情況不局限在某地,有能在網上傳輸能力等。
(二)信息技術能及時反饋使項目處於受控狀態
項目管理的過程同許多系統的運行過程是壹樣的,應該是壹個PDCA的循環過程。這中間最重要的是壹個反饋機制,工業生產之所以能實現自動化,就是因為有這樣壹個反饋機制,能夠及時把運行過程的偏差反饋到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才能及時進行調整,從而保持生產過程的相對穩定和受控。而我們的項目運行有時並不是受控的,我們有的項目管理者可能有體會,有時向職能部門要壹個數據總是半天拿不出來,大家都不清楚系統的運行狀態,又怎麽談得上去控制它呢?比如說砼的量差問題是壹個老問題了,但往往是工程結束後對帳才知道。那麽對這個問題,理想的狀態是怎樣的呢,那就是現場人員在向砼公司要砼時,就知道將要澆築部位的準確砼量,而不是估計壹個數,並且要知道具體比如壹個基礎的砼量,比如說壹個基礎是10立方,如果澆了兩車砼都十二方了還沒澆滿,那就要考慮是不是什麽地方有問題了。而且每次澆築後馬上就可以知道量差的多少,就不會積累到最後差幾千方還不知道是差在哪裏。這是對工程成本的控制。
成本、工期、質量的互動影響及工程中眾多的不確定因素等等,對項目成本管理者而言,最頭疼的問題莫過於不能實時掌握準確的項目的成本信息,等成本核算後的成本信息對項目管理決策已是昨日黃花。所有這些都強烈呼喚著項目成本管理的信息化。
四、信息技術能夠在施工管理的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良好的項目管理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因素:壹、對項目的認知:通過信息系統的實施,將項目進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組,使項目結構更加清晰、重點更加突出,有利於對項目的整體認知和把握;二、為項目提供良好的協同環境:通過對任務的分解和落實,各部門、各參與方對自身的職能以及在整個項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認識,有利於分工合作;三、進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統的最大優點是資源***享和反饋及時,有利於實施有效控制。具體來說,信息技術在以下方面大有可為:
(壹)工程管理方面
1、投標:工程量計算、投標標書制作。
2、施工組織:施工平面圖;網絡計劃(占有豐富的,準確的信息,先進的分析方法,是決策、計劃的前提。現在的網絡計劃,往往只是壹個粗線條,編的時候也不是通過很準確的計算,都是憑經驗,過程控制也是針對幾個大的節點,甚至於其是否科學也不得而知,相應的資源計劃也是壹本糊塗帳);鋼筋翻樣;模板及腳手設計、計算及配置;深基坑圍護方案、設計、計算等。
3、控制:預決算、成本控制;財務管理;質量安全管理;施工現場監控;統計報表等。
4、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材料、機具管理;合同管理;圖紙管理。
(二)辦公自動化
財務、統計、報表、文字處理、檔案管理,辦公信息資料管理、人事管理 ,固定資產、決策等。包括:信息傳遞、電子郵件、公文流轉、工作日程安排、協同辦公、工作流程自動化等。
(三)信息***享與運用
包括:市場信息、項目信息、設備信息、競爭信息;
知識積累:壹個系統要能夠長期發展,持續進步,關鍵在於要變人治為法制,人治就是壹個系統本身沒有生命力,離開了領導就不能正常運行,好的系統就是領導並不需要事必躬親,領導離開了,還能按照某種規則運行,這個規則就是法,就是制度,就是壹代代領導不斷充實完善的運行機制。好的系統是壹個學習型的系統,每壹代領導科學的經驗方法都能夠積累下來,而不是換個領導壹切又重新開始。這中間傳承的就是壹種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些東西都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這才是信息技術最根本的應用。
(四)企業管理數字化
就是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和網絡傳輸數據的能力將企業在管理、工程、造價、成本、物資、計劃、統計、技術、質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經集成並綜合處理為企業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進度、物資供應、成本核算等,以利於進行實時管理、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各子系統間密切協作,使各個業務部門都能及時、準確地查閱所需的相關信息,從而使企業達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復雜工作簡單化、發現問題及時化、成本核算科學化的目的。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