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信息系統目前的應用現狀如何?

信息系統目前的應用現狀如何?

隨著中國的產業流通結構和應用科技領域壹些新動向的顯現,物流市場整體也折射出了壹些新的熱點。作為物流運營管理重要手段的信息系統,已從過去的學習與嘗試階段,逐步提升到了壹個面向客戶面向市場、隨需而變和應用為先的新階段。相時而動,對於企業來說,充分了解物流乃至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就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企業決定外購或開發物流信息系統的動因來自兩個方面:其壹是源於市場競爭的逼迫。例如,常有企業為了取得物流外包服務的定單而和系統開發商臨時掛鉤,快速上線壹套系統——因為外包的標書裏明確:“有現成的信息系統者優先考慮”;其二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應用前景。例如,移動電話的普及使得物流配載狀態的通訊跟蹤得以實現,從而企業有必要投入壹套貨物追蹤系統。

隨著中國的產業流通結構和應用科技領域壹些新動向的顯現,物流市場整體也折射出了壹些新的熱點。作為物流運營管理重要手段的信息系統,已從過去的學習與嘗試階段,逐步提升到了壹個面向客戶面向市場、隨需而變和應用為先的新階段。相時而動,對於企業來說,充分了解物流乃至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就顯得格外重要。

制造物流風起雲湧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重要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形成了規模空前的新興工業園區,今後這些工業園還將逐漸揮師北上,自沿海地區構築起從南到北的漫長“制造地帶”。這壹趨勢帶動了物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與幾年前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引發的物流革命不同,這次是由於制造廠商對原材料采購和庫存管理以及成品運輸銷售的市場需求,直接帶來的物流擴張的彈性效應,這也決定了作為與之配套的物流業務具有明顯的制造業的特征:譬如說,如果某著名制造企業采取深度直銷模式的話,物流企業就要相應地采取“門到門”、“桌面到桌面”的直運直匯運營模式。如此壹來,制造廠商自然會從制造的角度進行物流系統戰略選擇,在ERP和專用物流系統之間進行權衡。從行業經驗的角度出發,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業務狀況和投資能力,首先考慮以下方式:把物流業務外包出去,交由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管理,但是要求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具備物流系統,而且可以與廠商自己的生產計劃和財務系統對接;在生產線趨於穩定的情況下,考慮先上原材料和供應商的物流管理系統,然後運作ERP系統;先選擇用於生產管理的模塊,然後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包括物流在內的整個ERP系統。

通常情況下,ERP系統只負責定單層面的傳遞,難以縱向深入到物流的操作層面,特別是涉及到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等模式時,則屬於典型的物流系統範疇。所以,在實際作業中,有些廠商特別是多工廠的廠商可同時采用ERP系統並配以專業的物流倉儲和運輸配送系統。

外資物流先行壹步

中國加入WTO後,外商對華投資又掀起了新的高潮。與過去不同,現在的中國已不再是以加工後出口為主要目的、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廠,而是有著廣闊腹地和客戶容量持續穩定增長的內銷市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應了這句古話,在跨國企業開始策劃在中國進行生產和銷售之前,那些與跨國企業有著商務淵源的商社或咨詢公司乃至物流等企業早已未雨綢繆,在中國做好了外資企業的物流外包準備。由於資金充裕又有過長期信息化的經驗,外資企業在物流系統選型時,往往有“起點高、速度快、業務流程和系統同步設計”等特點。

外資企業在物流系統選型時會碰到的情況,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在跨國公司總部出資的情況下,壹般由總部推薦並最終決定系統的類型。基本上盡量采用原來在本國使用過的系統,以保證集團系統的無縫鏈接。比如日資企業往往傾向於采用日本物流供應商的系統,臺資則願意選擇在臺灣有業績的軟件產品;由本地出資決策時,企業非常看中系統供應商的品牌和專業經驗,首先招標入圍國際著名的物流系統供應商;從核心業務考慮,外資企業往往不會自行開發系統,但對相關的系統接口和技術支持服務要求很高;因為有原材料的國際采購和產成品出口的業務,外資企業對系統的功能要求除了通常的運輸倉儲以外,強調包括進出口通關在內的供應鏈物流。追求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壹。

目前國內物流企業和外資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系統應用技術、自動化和管理經驗三方面。

“汽車物流”引領大潮

近期,國際最著名的汽車集團紛紛搶灘國內市場,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價格和速度的競爭也愈演愈烈,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物流效率已成眾企業的發展之本。

如果說以前是家電物流配送占據了物流系統領域的高端的話,現在則是汽車物流成為“領頭羊”。電子看板、準時制、零庫存既是生產方式也是物流方式,並且正在被國內其他非汽車企業效仿。

汽車產業涉及銷售門店的網上定貨、跨國的零部件采購、廣域的裝配倉儲運輸和進出口、維修、環保回收、召回等眾多而復雜的環節。由於對零部件和整車物流管理的要求極其苛刻,對於物流企業而言,能否通過信息系統就取決於“準確及時地接收采購定單和看板指令並反饋送料等物流運轉狀態信息”。

具體而言,汽車企業或者相關物流企業在選擇系統合作夥伴時,十分重視對方在汽車行業的專業背景和成功案例,所以往往只有那些具備全面實力的著名系統供應商才能成為候選;從實際情況來看,外資汽車企業都有較為完善的物流模式和系統支持,國內企業則主要是生產現場管理為主,基本上沒有成熟的系統;當前,汽車企業對系統的選擇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統、分銷結算系統、銷售計劃和生產計劃系統。生產控制系統、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統、廣域采購配送系統和維修服務管理系統則會成為今後的重點。

另壹方面,由於汽車企業牽涉到的上下遊廠商很多,所以這類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鏈管理及系統。

“自動識別”催生商機

目前,以條形碼特別是二維條碼為主的識別系統在物流和制造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物流識別技術手段也有發生重大突破的跡象。具體表現在新壹代的電子標簽系統(RFID)和自動分揀系統兩大方面。

在電子標簽系統領域,非接觸式可讀寫的RFID很可能取代紙張印刷的條碼而率先在物流領域掀起壹場革命。盡管在讀寫距離制作成本等方面還存在障礙,不過從讀寫特性、信息容量和反復使用方面比較,RFID具有巨大的技術優越性。

沃爾瑪要求其主要的供貨商從2005年起在集裝箱上加掛電子標簽,美國和日本的電子標簽推廣中心也正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日本也已開發出能夠同時讀寫條碼和電子標簽的識讀設備。平臺軟件廠商紛紛在自己的產品中預設有電子標簽的標準驅動接口。

中國最近宣布,將把“加快電子標簽的研發和商業應用步伐”作為國家戰略。可以預見,壹些高端的制造和物流企業將率先從條碼系統切換到電子標簽系統,打造自身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日前,北京富士通已研制出大容量、可以隨時對儲存內容進行追加、刪除或修改的RFID——具備安全、可靠等特征。應用該系統後,企業將加速業務流程,進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在無限的商機中不斷挖掘出新的業務。

在自動分揀系統領域,傳統的DPS系統需要電源布線施工,成本比較昂貴,適合於出貨頻率高、種類多的商品;現在新的系統采用不分正負極的電子標簽,不需布線,與庫內的無線射頻裝置組合起來,可實現分揀線上或者倉儲區域內的揀貨作業的高度自動化,而且安裝十分簡單,系統成本大大降低。

物流軟件重新洗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國內從事物流軟件開發的公司有500多家,但具備規模的並不太多。國內專業的物流軟件公司數量很少,擁有自己的物流軟件產品,主要是產品的銷售和二次開發,通常難以全面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物流以外的系統需求。

通過近幾年的磨合,許多優秀的軟件和咨詢公司逐漸從軟件產品轉向物流業務本身,提高了自己的專業咨詢服務能力。物流企業也從務虛到務實,悟出了信息化的核心是應用加服務的道理。因為對於大型的物流軟件企業來說,要開發壹個適合各類企業的軟件並非易事。所以,與其說是物流企業選擇物流軟件,不如說是選擇長期的IT合作夥伴。系統供應商之間也已不再是單純的軟件產品競爭,而是品牌質量和服務整體實力的比拼。成熟的市場只能留下少數的優秀供應商,可以說:壹場優勝劣汰、強者恒強的系統供應商之間的淘汰賽已經開始。

今年將是物流市場開放最關鍵的時期,很多物流企業都在強化核心競爭力。豐富的客戶資源、成熟的管理模式加上強大的信息網絡才是制勝的法寶。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您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 上一篇:新加坡的主要特產都有什麽
  • 下一篇: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相關規範準則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