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營業前的準備
落實主體責任。商場、超市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壹責任人,制定應急預案,明確相關人員的工作職責,做好員工信息收集工作。
在野外打掃衛生。營業前打開門窗,加強通風。清理場所堆積的雜物和垃圾,做到衛生無死角。有條件的,可以對中央空調系統進行預防性清洗消毒。
再就業人員培訓。對負責體溫檢測、消毒劑配制、防控知識教育和應急隔離區管理的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
物料分配的預防和控制。提前購買足夠的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幹手消毒劑、體溫計等防控物資。
設置防控區域。明確標示現場內的溫度檢測區、應急隔離區、防控材料存放區、垃圾處理區等重點區域。
掌握應急措施。提前了解當地的定點醫院,確保員工發現疑似癥狀時能及時送醫治療。
商業健康管理
進行人員體溫檢測。營業場所入口處應設專人測量每位員工和顧客的體溫,體溫正常方可進入。
加強室內通風。加強室內空氣流通,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運行空調通風系統應每周對開式冷卻塔、過濾網、過濾器、凈化器、新風出口、空氣處理機組、表冷器、加熱器、冷凝盤等設備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空調通風系統需要關閉回風系統。
合理使用電梯。限制每次乘坐電梯的人數,乘坐電梯時保持適當的距離。盡量少坐貨車電梯。低樓層購物建議走安全通道,高樓層優先使用扶梯,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扶手。
縮短客戶等待時間。要控制高峰時段的客流,通過控制分流來減少同時進入的顧客數量。商品盡可能提前包裝定價,方便顧客直接結算。推薦客戶自助購物,自助結算,盡量減少排隊時間。
衛生間清潔使用衛生間時,應打開排氣扇。使用後,妳應該在沖洗前蓋住馬桶座圈。衛生間下水管道的存水彎應保持壹定的水封高度。
垃圾清除和處理。每天產生的垃圾要分類管理,臨時放置在專門的垃圾處理區清理。垃圾臨時存放場地周圍應保持清潔,每天至少消毒壹次。
清潔和消毒
對物體表面進行清潔和消毒。環境應當保持整潔,每天定期消毒,並保存清洗消毒記錄。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可用含有效氯250-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擦拭。建議營業前後每天至少消毒壹次,消毒次數可根據客流量適當增加。
給垃圾桶消毒。垃圾桶等垃圾容器可以定期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或用消毒濕巾擦拭。
衛生潔具消毒。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幹凈。
工作服的消毒。定期更換工作服;可用循環蒸汽或煮沸30分鐘消毒,或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然後常規清洗。
方便顧客洗手。保證營業場所洗手設施的正常運行,為咨詢臺和收銀臺配備速幹型洗手液。有條件的可以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個人防護
戴口罩。員工值班時應戴防護口罩。顧客也應該戴口罩。員工與客服溝通時應保持壹定距離,避免直接接觸。
註意手部衛生。工作人員在崗位上要經常洗手,可以使用有效的含酒精快幹手消毒劑。特殊情況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的手消毒劑。當有肉眼可見的汙染物時,要用洗手液在流動的水下面洗手。
員工在錯誤的時間吃飯。員工就餐場所要保持通風換氣,員工就餐要錯開,打包。加強公共餐具的清洗消毒,餐具要壹人壹用壹消毒,餐桌、椅子、地板要每日清洗消毒。
流行病反應
建立壹個緊急區域。可以在營業場所設置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癥狀的人員時,及時前往該地區進行臨時隔離,然後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加強健康監測。員工在職期間應重視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做好自我管理。事業單位應當合理安排員工輪崗。
有疑似病例反應。員工出現發熱、乏力、幹咳等可疑癥狀時。,應及時就近就醫,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工作場所和物品進行消毒。營業場所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調查,並進行隔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