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諸多章節對支撐我國應急管理能力的產業進行了規定,如第36條中的“鼓勵、扶持教學科研機構和有關企業研究開發用於突發事件預防、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的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具。”等;《國家突發公***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也提出“依靠科技,提高素質……”等等。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國應急產業體系的構架正在逐步形成。
根據《中華人民***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家突發公***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和應急管理活動的三個過程,我國支撐應急管理能力的產業體系有:
監測預警產業。主要任務是對公***安全的監測、預防與預警,重點在於提高應急預警技術與保證應急救援裝備的儲備。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需要大量的高新技術,如衛星遙感、航天航空技術;社會安全和事故災難事件需要大量的安保科技產品;衛生突發事件的監測需大量的高科技檢測設備與試劑。
應急處置與救援產業。主要包括應急處置裝備的生產和維護,涉及應急救援的人力資源、物資保障、專用裝備、技術、物流體系、通信設施等。目前,我國應急隊伍裝備建設逐步加強和完善,礦山救護、水上搜救、核事故、鐵路事故、林火撲救等專業應急隊伍都配備了專業的應急救援裝備。應急處置裝備要求先進、專業並且講究配套。如應急現場定向空投信息采集系統,利用自動導航飛行器搭載傳感器,定向空投到目標區域,快速地完成反應、抵達、部署、采集、分析、預測預警工作,實現突發事件現場多參數實時采集、傳輸、快速分析和定位功能。但很多相關產品都是中國當前應急裝備中所匱乏的,如現在大量使用的應急指揮車僅解決了通訊問題,但也只是滿足於領導幹部看到、聽到,而壹些處置裝備,如危化品的泄漏控制工具等都是欠缺的。而成熟的應急裝備方面更講究配套,應急裝備包括通信車、飲水車、醫療保障車、發電車、炊事車、甚至包括移動宿舍、移動旅店等壹條龍服務。比如到了環境被汙染,偏遠且需長期作業的現場,需要將被汙染的水源處理成可以飲用的水,事發現場沒有電、需要發電照明和做飯。
事後恢復與重建產業。涉及的產品和服務主要是消除事件影響、妥善安置受害及受影響人員、恢復正常秩序,這主要是大力發展應急金融事業等服務業。壹方面是確保金融機構對恢復重建的信貸支持,金融機構以市場手段協助各國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是國際通行做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均設有應急貸款,在緩解亞洲金融危機、幫助印度洋海嘯受災國重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對我國應對各類災害發揮著主要作用,金融機構中我國只有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應急貸款成為抗災救災的重要金融力量,應該通過模式創新,建立銀行與政府***同支持災後重建的機制。另壹方面要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統籌政府和社會資源對公***突發事件所造成危害的補償機制。(宋勁松)
應急保障相關產業。包括教育培訓體系、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應急通訊保障體系和科技支撐等方面:
第壹,教育培訓體系:包括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應急演練、應急管理培訓等。培訓對象有領導幹部、應急管理幹部、基層工作人員、企業負責人、各層級應急隊伍、應急救援誌願者和基層單位管理人員、培訓教員和社會公眾;教育培訓有職內培訓和職外培訓,此外,還有學歷教育。 第二,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包括應急物質監管、生產、儲備、調撥、緊急配送體系等;目前我國發展改革委員會、民政、水利、鐵道、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門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並在相應領域突發公***事件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醫藥儲備已經形成完整體系並初具規模;在國家物質儲備局系統,還有壹些應急物資的儲備;國家還儲備有糧、油、肉、糖等物資。但現有的應急物資儲備主要以部門管理為主,應急物資保障總體上仍處於各自為政的局面,壹些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應的儲備,但各部門之間及部門和地方政府之間缺乏縱向和橫向的信息溝通機制,儲備方式單壹、品種重復;倉庫布局也不盡合理,壹些倉庫的庫容能力尚未充分發揮;應急物資緊急生產、采購、儲存、調運和配送等環節基礎建設尤顯薄弱。今後還需要加強國家應急物資監測網絡和預警系統體系建設,實現全國各類應急物資儲備信息的綜合匯總、應急物資需求預測、物資短缺和峰值需求的預警,組織重要應急物資的緊急生產和調運。
第三,應急通訊保障體系:需建立健全應急通信、應急廣播電視保障工作體系,完善公用通信網,建立有線和無線相結合、基礎電信網絡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確保通信暢通。 第四,科技支撐。由於應急管理的特殊性,其對科技進步的要求比任何其他事業都高,就像戰爭帶動科技進步壹樣,突發公***事件對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也將是意義重大的。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暴露出我國的應急救援存在著壹些不足,如應急救援力量薄弱、應急救援的裝備水平低下、應急救援的專業技術缺乏。這迫切要求我們深入研究監測預警、通信信息、救援裝備和個體防護等方面對應急產品的需求,加快制定促進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充分運用保險、稅費、信貸、政府采購等經濟手段,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應急產品研發和制造,適應保障公***安全的要求;加強企業安全保障標準和應急救援機構裝備標準建設,依靠高水平的技術裝備提高應急管理能力;抓好國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壹批應急技術轉化基地,扶持壹批有能力、有壹定規模的企業。努力使我國的應急產業在較短時間內有壹個大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應急管理能力支撐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難免要使用壹些國外產品。雖然摩托羅拉、西門子、朗訊等歐美公司的應急與公***服務系統產品先進、可靠,但價格昂貴,維護和管理的成本很高,而且依靠國外產品終非長久之計。我們應加快科技創新,制造出自主品牌的應急產品,培育自己的應急產業。當前,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對策是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應急產業能帶動每年上千億元市場需求,並且大都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與產業,這也將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