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壹家公司的了解是從HR開始的,有人說HR是壹家公司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就能夠對用人單位有壹個初步的了解。
專業的HR和不專業的HR,給求職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專業的HR能夠讓求職者對要去面試的公司充滿期待,不專業的HR能夠輕易地澆滅求職者對用人單位興趣的小火苗。差距就是這麽大。
有壹些HR是這樣進行電話邀約的:妳好,我是XX公司的人事李小姐,我想通知妳後天上午10點到我們公司面試,請妳帶好簡歷和身份證等相關證件,準時來參加面試。完畢。
沒有做基本的溝通,而是照本宣科式的通知,這樣的面試邀請電話讓求職者聽得壹楞壹楞的,從而產生“我在哪,我是誰?”的疑惑,除非妳真的需要壹份工作,要不然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懶得睬她。
現在已經不是二三十年前供需失衡的年代了,可是還是有壹些企業覺得給妳工作機會是壹種恩賜,從而端起高高的架子,好像他們很了不得壹樣,對於這樣不尊重求職者,不註重細節的公司,不靠譜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更離譜的,打邀約電話的竟然不是HR,而是公司裏壹些莫名其妙的人,妳問他公司或者職位的情況,壹問三不知,就只會說:妳來面試就知道了。這樣的公司誰敢去呢?
二、從網上的評價
稍微大壹點的公司,在網上都能找到離職員工對該公司的評價,對於網上的評價,我們要學會甄別,因為離職員工之所以離職,絕大部分都是對公司不滿,所以評價難免會負面居多。
對網上評價的判斷有兩個原則:
第壹,主要看客觀評價,少看主觀評價,什麽是客觀評價?就是陳述事實,比如說加班多,工作環境差,工作時間長,試用期不買社保等等,這些都屬於客觀因素,也是相對可信的。
什麽是主觀評價?主觀評價就是從個人的角度去評價,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有時是片面的、武斷的;離職的人大都帶有情緒,要他們客觀去評價老板或者領導,是很難的,所以妳經常可以看到網上對於各種公司的評價,在評價老板或者領導這壹塊,極少能看到正面的。
第二,如果沒有離職員工的評價,就查壹查公司的工商信息。
壹些公司因為體型不大,成立時間不久,網上幾乎沒有離職員工的評價,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某眼查等工商信息查詢網站,查壹查公司的工商信息,從這上面可以查到公司的大概情況,比如註冊資金,成立時間以及法人的信息。
重點關註公司有無違規或者發生訴訟情況,還有企業法人是否是失信被執行人,如果壹家公司不大,卻有好幾起勞動仲裁的案子,那足以說明這家公司問題挺大的,這樣的爛坑就不要踩了。
三、從公司的工作環境
既然決定去面試,當妳到達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時候,妳可以仔細觀察公司的周邊環境,如果是工廠,從進工廠大門那壹刻就可以看看整體的環境怎樣。
進到辦公樓,可以看看辦公環境怎樣,是否整潔有序,另外,也可以去洗手間看看,壹個公司的好壞總是體現在細節處的,只要妳用心觀察,總能發現壹些蛛絲馬跡的。
在會議室等待面試時,也可以觀察會議室內的情況,如果會議室內桌椅擺放整齊,所有物品井然有序,說明公司的管理是比較規範的,如果桌椅淩亂,物品橫飛,那這樣的公司肯定很隨意。
工作環境是壹家公司的門面,如果壹家公司連自己的門面都不重視,然後跟妳說他們很重視員工的發展,妳信嗎?反正我不信。
四、從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氛圍
去壹家公司面試,總會遇到這家公司的人,比如門口的保安,比如前臺,比如接待的HR,比如去上洗手間路過的辦公區域,這些人都是妳可以觀察的對象。
公司好不好,通過觀察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氛圍,大致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有以下幾種情況的話,那麽妳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1、 前臺嘰裏呱啦在聊天,妳向他們走近時,她們沒有任何反應。
2、辦公區域人聲鼎沸或者空氣中有壹種很壓抑的氣氛。
3、員工的精神狀態很不好,每個人都神情黯淡,死氣沈沈,沒有活力。
4、員工穿著隨便,五顏六色,很不專業的感覺。
5、公司看著不大,但是空座位特別多,辦公區域只有零零散散幾個人。
五、從面試官的專業度判斷
要判斷壹家公司靠不靠譜,面試是最直觀的,如果面試過程中有以下幾種情況,需要加以警惕:
1、面試官遲遲未來,讓妳等待幾個小時,HR也沒有合理的解釋。
2、面試官很傲慢,壹副高高在上的模樣。
3、面試官什麽問題都沒有問妳,就讓妳過來上班。
4、面試官說妳應聘的職位招到了,不過有其他合適妳的職位。
5、面試官的問題跟工作完全沒有關系,卻說對妳很滿意。
6、當妳問到公司和職位的壹些情況時,面試官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
面試是壹個相互了解的過程,不僅用人單位可以了解妳,妳也可以向他們了解公司和崗位的情況,公司靠不靠譜,90%是可以通過跟面試官的交流和HR的面試安排來作判斷的。
大公司也有不靠譜的,小公司也有不錯的,所以不能以大小來作為靠不靠譜的依據,而需要做全方位的了解,避免因而錯過了好公司,或者掉入了大公司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