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立群壹生多災多難,解放前不停歇地在東奔西走。郭沫若曾經和五個女子有過婚戀關系,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張瓊華、(1890—1980)1912年結婚後,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但未離異,無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戀愛同居,五個子女。解放後由中國政府安置,副部長級待遇,七十年代末始任全國政協委員。於立群是第五位女子,第三位也是陪伴終生的壹位夫人。
解放後,於立群的身體壹度非常糟糕,還患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癥,不得不暫時和郭沫若及子女們分開,住到外地的醫院進行靜養。當她的身體基本復原回到北京後,周恩來總理還親自安排在《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消息,《人民日報》為郭沫若和於立群刊登了壹張十分清晰的全身照。那張照片上***有3人,中間是他們會見的外賓,郭沫若和於立群分立兩旁。那張照片在當時很轟動,知道內情的人,無不為周恩來關心人、體貼人的態度感動。
自從1938年和郭沫若結合後,作為壹個曾經從事過文藝工作、演過電影、當過報刊編輯的女***產黨員,於立群只能以郭沫若的夫人和秘書的身份示人了。她替郭沫若抄寫文章、查找資料、起草文件、招待客人,整日都有忙不完的事。抗戰勝利後,她又同郭沫若先後到上海、香港從事民主運動,在百忙之中繼續從事革命書籍的出版工作。在香港的時候,她還參與了籌備中國婦女聯誼會香港小組,負責籌集經費、醫藥物品,用以支援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她曾經擔任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幾乎所有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過得極為辛苦。而對於郭沫若,相比之下,人們普遍認為他過著壹種對於立群極不公平的“瀟灑生活”。
無論是抗戰時在重慶,還是建國後在北京,於立群的家都是壹個“革命文人之家”。在這個家中,她熱情地招待來自五湖四海的進步文化人士,給他們當聯絡員、交通員、炊事員,有時候還要當他們的警衛員。在精神和物質上都給了這些進步的文化人士無私的幫助。 於立群,(1916—1979)被稱為“抗戰夫人”,1938年初與郭同居,***生四男二女, 1979年2月得知郭沫若早在在1934年至1937年,就和於立忱(於立群的胞姊)保持著不倫關系這隱藏多年的事情,於1979年2月25日縊死於北京故居。官方消息卻回避其死因稱:“其和姐姐壹樣,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於立群去世”。足見郭沫若在對待女人問題上的詬病。
有《於立群遺墨》行世。她的事跡被列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中國古今女美術家傳略》,都把她稱為“長期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為中國女書法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