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如何與外資企業做生意

如何與外資企業做生意

1983年,日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矽電抗器成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設備費125億日元,含備件,技術服務費(培訓和技術指導)0900萬日元。

談判開始後,商務部長松本先生解釋說,技術費是根據中國工廠獲得技術後生產的利潤提成計算的。年產量為3000萬件產品,10年的生產傭金率為10%,每件產品的平均售價為8日元。

設備費按流程報價,清洗流程654.38+0.9億日元;燒結工藝3.5億日元;切割整理工序3.7億日元;封裝工藝21億日元;印刷包裝工藝8000萬日元;技術服務費分為培訓費,12人/月日語培訓,250萬日元;技術導師費用10人/月,650萬日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有自己的技術,但不是唯壹的公司。它是壹個積極的推動者。這是公司第壹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國。

2.清洗過程主要是塑料罐和排氣扇。燒結工藝主要包括燒結爐和輔助設備。切割和分選工藝,主要是切割機和測試及分選設備。包裝工藝,主要是包裝設備和控制儀表的管芯和包裝外殼。印刷包裝主要是打印機和包裝成品的設備。另外,壹些輔助夾具。

3.技術先進穩定。日本的成品率可以達到85%,而中國只有40%左右。

儲備知識:

貿易談判的程序:

(1)報價條件的解釋

1,技術解釋

2.價格解釋

(1)運費解釋:方法:編織法(詳細設計貨物的各種組成部分和數量的解釋方法)、概括法(以條、塊、類的形式介紹貨物的組成部分和數量的方法)、習慣法(根據行業熟知的慣例進行價格解釋)。

(2)技術費的解釋:原則:提成(以技術受讓方的利潤為定價原則p=年產量ⅹ單價ⅹ利潤率ⅹ提成率)、折舊(以自有投資回收p=年投資研究費ⅹ年ⅹ折舊率計算技術費總額的解釋方法)、補償(受讓方產品進入市場後)

(3)技術費解釋:簽約(以固定金額或固定服務量保證達到預定水平的目標,技術指導的提供者將對任何事故負責)和計時(以實際服務量計算技術指導的服務費)。

(2)對報價條件的意見

1.印象深刻的評論(談對引用信息和憑感覺解釋的看法)

(1)比較法評論(對兩個類似的交易進行大體或詳細的比較,然後再進行評論或評論)

(2)評論分析方法(從推理的角度談感覺的實踐)

2.梳理評論

(1)比較法評論(逐項比較同類、不同地域、不同交易對象提供的條件)

(2)對分析方法的評論

(3)討價還價

(4)還價

(5)討價還價

(6)妥協

分析:

1,分析賣家的解釋:

①轉讓費解釋:賣方采用提成解釋法,以受讓方(中方)的營業額為基礎,無論中方是否盈利,日方都有穩定的收入。顯然對日本非常有利。

(2)設備費用解釋:賣方采用匯總法,簡明、緊湊,對賣方保護性強;對於買方來說,容易理解,但不容易攻擊。

③技術服務費說明:技術指導費是承包的,方便日方安排工作,培訓費的人數和時間有利於其實習安排。

④備件解釋:備件不解釋,在備件話題中占據主動。總之可以看出日本人的解釋很巧妙。

2.對買方解釋的分析:

(1)印象點評:比較方法:對方公司的技術與其他公司相比沒有什麽特色,設備型號基本相同,但是價格水平很高,沒有體現出任何優惠。

(2)梳理分析法:

①對技術費解釋的評論:日本的成品率可以達到85%,而中國只有40%左右。如果按成交額計算傭金,中國要支付費用,沒有任何利潤,沒有體現從受讓方利潤中提成的原則。因此,其提成公式應改為P=年產量ⅹ單價ⅹ利潤率ⅹ提成率。

(2)設備成本的解釋分析:這些設備的關鍵設備是壹般設備,技術含量低,但價格很高。很多工序的設備只是塑料制品和簡單的機械,價值很低,與報價相差甚遠。

③備件說明分析:要說明清楚,因為這關系到以後生產線的正常運轉。

我該如何回復顧客的詢問?

閑著也是閑著,生意難做,抓個客戶容易。怎麽才能讓他輕易跑掉(帶著猙獰的笑容)?

首先,妳必須出價。報價的規模是根據客戶的詢盤來判斷的。常規產品價格中等,新品略高。

第壹次,最好不要用正式的“引用”這個詞來引用。輕描淡寫壹句“價格”就夠了。連“價格”這個詞都不出現。

重點:壹定要留尾巴“抓”客戶。

1.指定壹個最小訂貨量(作為以後討價還價的籌碼之壹)。

2.最重要的是後面加個說明,“以上價格供參考。妳可以理解,根據訂單數量、交貨時間和付款方式的不同,價格會有很大差異——有時甚至高達10%的折扣。”雲韻——當然,這壹切都是空的。

3.除了報價,回復中盡量附上壹些關於產品的信息,比如包裝、容器、產品圖片等等。

我們的理念是,首先讓客戶對價格有壹個概念,對產品的基本信息有壹個概念,讓客戶強烈的感覺到自己在和妳接觸,無論交易是否完成,都能了解產品信息,這才是“值得接觸的”。其次,在不知道客戶心理價位的情況下,同時留下討價還價的興趣和空間。

就像釣魚壹樣,不能只是白白的拋餌或者冷冷的拋空鉤。

總之,第壹次和客戶打交道,交易是其次,盡量引起客戶“保持聯系”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Ps:所謂意圖明確

妳不能只是坐以待斃,等著客戶表達他的“明確意圖”,而是要努力讓客戶說出他的目的。

比如報了壹個壹般的FOB價格後,告訴客戶“請告訴我妳需要的目的港,我很樂意換算壹個CNF的價格給妳參考。”

或者“請告訴我可能的訂單數量和交貨時間,我看看能否給妳壹個好的價格或折扣”

客戶給妳這些材料後,妳可以拿著這些材料向老板請示。

否則,業務員就成了夾心餅幹:老板不報價,客戶就不給“意向”;客戶不會透露細節,老板也不會放過。生意陷入僵局。

作為銷售人員,妳不僅要和客戶打,還要和老板打交道。妳不能只是等待機會。

如前所述,報價時留個“尾巴”抓住客戶是常用伎倆。

所謂低價,是指接近成本價,利潤不高的報價,靠跑量維持;高價格是期望更高利潤的價格。作為新手,自己很難估算出成本價,老板也總是閃爍其詞,避重就輕,簡單翻翻老客戶的交易數據。老客戶通常利潤較低,老客戶的真實成交價往往接近老板的心理底線。

“保尾低價”就是報個低價,但是如果妳定了壹個比較大的訂貨量,甚至遠遠高於妳預估的客戶可能的訂貨量,也無所謂。關鍵是用低價勾起客戶的興趣,為以後漲價提供依據——如果訂單量不夠,當然會貴壹點(粵語口音)。

“高價留尾”是指在報出高價後,刻意指定壹個小訂單量(估計客戶不難達到),超過這個量,價格就會打折。另外,前面的帖子裏也提到了,就是說根據付款方式的不同,可以給予更大的優惠。簡而言之,價格過高,但鼓勵顧客當場還錢。

用低價法還是高價法,要看客戶的情況,或者根據業務員的“感覺”。這種“感覺”的準確性取決於溫度,是慢慢煮出來的,不能操之過急。但是壹般來說,妳可以先在網上查壹下客戶的情況。如果妳發現客戶有規模很大的網站和分店,或者在網上傳播購買信息,這類客戶最好用低價法,因為妳會有很多競爭對手,剛開始價格高客戶會不理妳。另壹方面,對於那些不熟悉貿易的中間商,可以采用高價的方法,在通信中主動介紹“專家”產品的技術情況,故意把情況復雜化,給客戶壹種“這種產品很講究,外行容易上當”的感覺。最後,盡量利用客戶“花錢買個安全的”的心態,多賺點。

當我們還是初級銷售人員時,報價過程通常很簡單:

1.客戶問價格,老板說5元,客戶說太貴了。

2.向老板匯報,老板說最多4.50元。客戶仍然拒絕。

3.老板惱了,說:“妳問問客戶願意下多少單”。客戶要麽沒聽到他的消息,要麽回答“2.80美元怎麽樣”?

4.老板說2元8元的成本不夠,顧客根本就是亂來...4元2元以下就不行了。

5.顧客壹聽到就跑了...我們白忙了壹場,這個月還是要靠1.5千的底薪...碰巧我女朋友20號過生日...房子漏水,下雨了。

老板和客戶壹般都沒文化,如果總是讓他們做,那就永遠做不成。所以,業務員到了壹個階段後,壹定要爭取更高的層次,逐漸由被動變為主動,盡量“引導”客戶和老板去推銷業務。

該“指南”基於三個理念:

1.價格是活的。根據訂單的大小,生產周期的安排,運輸方式和付款方式,會有很大的差異。同時,壹個產品的成本構成是復雜的,壹個零件或加工步驟的變化往往會帶來相當大的成本變化。

2.客戶可能不知道/堅持他們的產品要求。尤其是消費品和手工藝品。比如原計劃訂購65,438+0,000臺。如果談得好,顧客有信心,最終可能增加到5000臺。或者說,本來客戶想要的是全金屬產品,但最後為了低價,可能會接受壹個類似“外層金屬,內層樹脂/塑料”的建議。

3.老板可能不知道/堅持所謂的產品價格底線。尤其是產品款式多的公司/工廠,老板只能提前估算大概的成本。但其實變數很大。比如下個月是生產空檔期,為了維持生產,我們可能會低利潤甚至持平成本接單。或者資金緊張,急需壹筆資金周轉或者信用證貸款。

當然,要變被動為主動,首先銷售人員要熟悉自己的產品和工廠。這對於壹個精明的業務員來說,生存壹年左右並不難。

有了以上觀念,報價時不要機械地傳達老板的意圖,輕易對客戶說“不”。所以,我們這些業務老手總是壹個腔調:“這個東西壹般都是這個價格...但是如果妳真的想便宜,妳可以做到...幫妳想辦法。”對於老板來說,就是:“我看壹下這個客戶。是長期買家。這是值得跟進的...我們先想辦法和他做。”

區別壹目了然:新手只是簡單發消息,老手開動腦筋為客戶和老板設計解決方案,促進交易。

具體做的時候,註意以下幾點:

1.“低價”是可以的,但多是捆綁了“量大”、“預付款大”、“余額及時安全”、“交貨時間長”等條件。註意,為什麽“交貨時間長”是壹個便利條件?因為這樣可以從容安排,可以用來填補生產缺口。另外,可以選擇運費較低的時候發貨,或者途中拼貨,大大節省了成本。

2.主動給客戶提建議,比如上面說的偷工減料的招數。很多時候,客戶心疼的是錢,而不是質量好。在銀行能力範圍內提供替代方案受到客戶的歡迎。

3.多和客戶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比如客戶還價太低的時候,從側面找出原因,是客戶不懂做生意,不會算計,還是妳的競爭對手不好,擾亂了市場。以便有針對性地加以處理。對了,就算競爭對手擾亂市場,除非妳知道對方在作弊,魷魚的原則就是不要對客戶說競爭對手的壞話,只是暗示——都是在大街上,給對方留個面子。

4.同樣的,多和老板溝通,探索偷工減料的方法,多找零配件的供應渠道,盡量削減成本。盡可能多地了解工廠的生產和財務狀況,為老板分憂,促進與低價客戶交易的可能性。

商業信息收集得越多越好。我見過壹個慘烈的案例:壹個有名的大買家詢價,新手業務員不知道對方的來歷,老板不了解詳情,也不夠重視。結果因為貪圖壹點點利潤,錯過了進入這個大買家供應體系的機會。需要註意的是,對於很多大買家來說,進入他們的“體系”是非常有價值的。壹旦他們有了良好的交易記錄,未來的道路就會順暢很多。而且這些大買家也不輕易詢價,大多數時候只是在急著補貨的時候才偶爾發出去,這對新廠來說是難得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遇到這麽好的機會,哪怕是持平成本也要做,犧牲壹點利潤買路錢。

  • 上一篇:優化營商環境意味著什麽?
  • 下一篇: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的法人登錄用戶名和密碼都忘了,怎麽找回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