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句話說得好,“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在信任型企業文化中,對廠紀廠規的遵循主要不是來自外在的監督管理,而是對企業價值觀念、奮鬥目標高度認同下的自覺執行。實際上缺少信任的企業文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表現出來的是,管理者“發號施令”,員工“照章”辦事。在這些企業裏,員工的最高目標就是幹好分內的事,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被晾在壹邊。受從眾思維的束縛,員工都很聽話,少有人會越雷池壹步。常有“統管就死,不管就亂”的現象出現。
“統管”是對員工的不信任,直接挫傷員工的自尊心和歸屬感;間接的後果是加大企業離心力。“不管”是對員工的放任,在企業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制度環境下,放任產生的後果是壹盤散沙。強調信任建設,並不是說信任可以代替責任,信任與責任是不能畫等號的。如果說信任建設重在塑造企業文化的軟環境,那麽,執行力建設則是企業文化的硬環境。執行力建設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和強化責任。變“人治”為“法治”,不管是企業最高領導還是家族成員,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棄“小家”保企業“大家”的制度保證。
科學的管理制度不僅可以使企業生產經營有序運行,還可以使企業員工內部關系融洽,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給企業的發展創造壹個有利的環境。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既要利用企業領導的權威又要克服專制發揚民主? 企業文化建設的壹個主要來源是企業創始人和高層管理者的理念,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於實施。
企業中,高層領導是企業文化的倡導者,企業精神的培育者,領導者直接擔任著傳播、推行企業文化的任務。由於家族企業的特點,充分運用家族企業領導的權威,利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來傳播企業文化,同時利用手中權力,自上而下把企業文化建設落到實處,這對於企業文化的建設是非常有利和必要的。這須尋求家族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素質與現代管理理念的契合。同時,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忽視全體員工的參與,如果企業文化的總結和提煉只是高層管理者的工作而沒有員工的參與,在實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觸或不合作,那麽再完美的企業文化也無法發揮作用。
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需要員工的積極參與。這種參與觀念有助於把企業目標轉化為員工的努力方向和自覺的行為取向,從而增強企業活力,促使經營目標早日實現:有助於員工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有助於員工認同企業的合理制度。只有員工的積極參與,才能保證實施過程的順利進行;也只有員工的全程參與,才能使企業上下全面準確地理解企業文化中的價值觀,使企業發展的車輪加上“潤滑劑”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