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如何檢查稅號的真實性

如何檢查稅號的真實性

回答這個問題,不僅要了解相關專業術語的概念,還要了解國家相關政策,最後還要了解多種查詢方式。

壹、專業術語的概念

(1)稅種名稱

1.稅務登記證號

(1)定義

稅務登記證號是各市統壹發給納稅企業的納稅申報號,是企業向國家和地方政府申報納稅時使用的代碼。既是企業辦理稅務登記時的證件號碼,也是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的身份證號碼。

(2)誤解

因為有的企業只交地稅,不交國稅,只能辦理地稅的稅務登記證,這樣企業的納稅人識別代碼就和地稅的稅務登記證號壹樣了。據此,大多數人認為納稅人識別代碼就是稅務登記證號或地稅的稅務登記代碼、納稅人代碼、稅號。這幾個字目的相同,沒有區別,只是名稱不同。

(3)位置

稅務登記中稅字後的數字為稅務登記證號。

2.稅務登記代碼

稅務登記代碼是稅務登記證號。

3.稅務管理代碼

稅務管理代碼是稅務機關區分的管理代碼。是各級稅務機關進行稅收管理的代碼,不具有唯壹性。甚至同壹地區的國稅局和地稅局對同壹納稅人的稅務管理代碼也不盡相同。

4.國家組織機構代碼

(二)企業名稱和個人信息。

1.納稅人識別代碼

納稅人識別號是全國統壹的代碼,用於區分納稅企業的代碼。是當地稅務機關管轄的納稅人的電腦號。這個數字只是為了方便電腦查詢,沒有其他意義。

納稅人識別代碼通常簡稱為“稅號”,與稅務登記證上的編號基本壹致。每個企業的識別號是唯壹的,相當於企業的“身份證”號,由15位數字、18位數字或20位數字(字符型)組成。

2.稅號

稅號是納稅人識別號的縮寫。

3.納稅人代碼

納稅人代碼是納稅人識別號。稅號、納稅人識別號、納稅人代碼三個術語的用法沒有區別,只是名稱不同。

?納稅人編號(代碼)

納稅人編號(納稅人代碼)是主管稅務局為企業編制的代碼,也是主管稅務局為納稅人賦予的檔案編號。主要用於企業納稅申報的管理和企業稅務資料的歸檔。

(三)稅務登記證號與納稅人識別號的異同

1 .身份

(1)都是15位數;

(2)有的企業編號相同,有的企業編號不同;

(3)都在同壹個稅務登記證上(地稅字* * *,納稅人識別號* *)。

2.異質性

稅務登記證號是各地市統壹分配給納稅企業的納稅申報號,納稅人識別號全國統壹編碼,以區分納稅企業。前者用於報稅,後者和身份證壹樣。目前新國稅證已經統壹為壹個號,地稅還是兩個號。

二、國家相關政策

(1)編碼規則

1.稅務登記代碼的編制

對於已領取組織機構代碼的納稅人,稅務登記代碼編號方式為:

國家技術監督部門設置的區號+組織機構代碼(9位數字)。?

2.納稅人識別代碼的編制

(1)編譯規則

納稅人識別號由15位數字、18位數字或20位數字(字符型)組成。其中包括:

(1)數字碼的編譯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納稅人代碼為15位數字,其中:

1-2位是省市代碼;

3-6位是區號;

7-8位是經濟代碼;

9-10行業代碼;

11—15位是自行設計的序列碼。

(二)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納稅人識別代碼。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納稅人使用國家技術監督局編制的9位代碼(其中主代碼與校驗位之間的“-”號省略,不打印)並在其前面加6位行政區劃代碼***15作為其“納稅人識別號”。即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納稅人識別代碼按照以下方法編制:

國家技術監督局編制的6位行政區劃代碼+9位組織機構代碼(其中主代碼位與校驗位之間的“-”號省略,不打印)

(3)其他區不同納稅人的具體編制方法。

從事生產經營的港澳臺人員稅務登記代碼和納稅人識別代碼的編制如下:

區號+相應有效證件號碼(如港澳臺居民大陸通行證等。).

個體工商戶的稅務登記代碼是其居民身份證號碼。因此,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中國公民,以公安部編制的居民身份證18位數作為其“納稅人識別號”。

外國人使用他們的國家和護照號碼作為他們的“納稅人識別號”。

即外國納稅人在中國納稅的識別碼為:國家+個人護照號碼。

(3lx的含義

納稅人識別號壹般來源於技術監督局代碼,壹般為9位數字,所以前面要加區號。區號加技術監督局代碼,有效代碼位數不足的,中間加L。如果不能分出有效碼,就加X,表示1-9。

(二)相關法規

1.納稅人識別號原則上是無意義的代碼。已取得技術監督局9位組織機構代碼的納稅人,納稅人識別號采用6位行政區劃代碼加技術監督局9位組織機構代碼。引用6位行政區劃代碼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首次賦碼,防止出現重碼,確保納稅人獲得全國唯壹的納稅人識別號,不具有任何語義。

2.納稅人識別號是納稅人數據和信息內外交換的基礎,應當保持不變。現有納稅人識別號不需要隨著國家行政區劃代碼的調整而調整。對於同壹稅務機關,如果區域內不同時期的行政區劃代碼不同,則所轄納稅人的納稅人識別號前六位可能有不同的區劃代碼。新設立的企業可以使用新的行政區劃代碼。

3.有的企業因為是國稅局和地稅局的* * *托管人,可能會有兩個識別號。針對這種情況,文件規定,國稅局、地稅局* * *托管人有兩個納稅人識別號的,其納稅人識別號的前六位代碼可以由當地國稅局、地稅局協商確定。

4.對於今後數據信息采集的數據排序方式,文件也明確規定,今後將使用主管稅務機關的識別號作為數據排序的識別代碼,因此文件要求稅務機關引導納稅人正確填寫主管稅務機關的代碼,納稅人也要註意正確填寫自己主管稅務機關的代碼。

(3)最新信息

納稅人識別號,通常簡稱“稅號”。納稅人識別號是稅務登記證上的編號,每個企業的識別號是唯壹的。2015 65438+10月1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本周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未來每個公民都可能擁有壹個由稅務機關編制的唯壹的、終身的數字代碼標識,以確認其身份。這個屬於每個人,終身不變的數字代碼,很可能成為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

(二)國家組織機構代碼

1.介紹

組織機構代碼證是各類組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通行證。Code是“組織機構代碼”的縮寫。組織機構代碼是在全國範圍內向依法登記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頒發的唯壹的、不可變更的代碼標識。

2.組織機構代碼編制標準

組織機構代碼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GB11714《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編制規則》編制,由壹個八位(或大寫拉丁字母)本體代碼和壹個壹位(或大寫拉丁字母)校驗碼組成。

3.組織機構代碼證

組織機構代碼證包括正本、副本和電子副本(ic卡)。代碼登記部門在為組織機構分配代碼的同時,應當采集28項基本信息,並按照國家標準對這些信息進行編碼,將這些信息存儲在代碼數據庫和代碼證書(ic卡)的電子副本中,供代碼應用部門使用。代碼登記部門采集的基本信息包括:機構名稱、機構地址、機構類型、經濟性質、行業分類、規模、法定代表人等。

第三,多種查詢方式

(壹)網絡查詢

登錄當地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網站查詢。以北京和上海為例進行如下查詢:

1.企業信息查詢

(1)北京市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

(2)上海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2.發票真實性查詢

(1)北京市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

(2)上海市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

(2)電話查詢

撥打全國統壹電話12366咨詢。

方法是:區號+12366。

(3)當地稅務機關的詢問

向企業註冊地的地方稅務機關查詢。可以查看稅務登記證號、納稅人識別代碼和企業開具發票的真實性。

數據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國家稅務局(官網)?/ptfp/fpindex.jsp

上海市國稅局和地稅局?/wzgl/cx_qyjbxxcx.jsp

百度體驗?/article/4ae 03 de 335 c 1a 23 eff 9 E6 be 5 . html

百度百科?/鏈接?URL = E6M-EgCH _-5 vqsxsgm 8 ltubiavlimkgccvd 5 hgrf 5 euv 0 fyiyvkbxthkifboamfk x 6 itatn 5 wrd XT 3 w 7 nko xk

  • 上一篇:源頭治超工作報告
  • 下一篇:征信系統的建設背景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