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局以迎接黨的十六大為動力,抓安全、穩定、效益,團結實幹,奮勇爭先,各項事業創造了新的輝煌。(1)標本兼治,固本強基,安全生產開創歷史較好時期。突出客車安全,深入開展安全大檢查和專項整治,集中消除壹批影響安全的突出問題和隱患。“6.9”隴海線灞河橋水害搶險搶建創造全路“三個之最”。第壹次在工務系統消滅行車險性及以上事故,第壹次消滅因施工造成的行車險性及以上事故和職工傷亡事故,第壹次消滅行車重大、大事故,實現“12.5”安全生產500天和安全年,特別是“十六大”期間的運輸安全,為全局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2)以運輸組織為龍頭,適應市場,強攻營銷,主要運輸指標再攀歷史新高。把握春運、暑運、“五壹”、“十壹”黃金機遇,優化運力配置,提高服務質量,培育翻壩運輸、棉農運輸等特色客運市場,加強旅遊市場深度開發,鞏固煤炭市場,拓展新增貨源,挖掘運輸潛力,加大京九線分流區裝車數量,提高單車效益和貨運收入率,主要生產指標再創新紀錄。全局旅客發送完成10729萬人,同比增長2.56%,高出全路2.5個百分點;貨物發送完成25121萬噸,同比增長5.93%,高出全路1.8個百分點;換算周轉量完成3291.4億噸公裏,同比增長6.49%;運輸收入完成185.089億元,比計劃增收5.87億元,同比增長8.74%。(3)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強管理,節支創效,企業經營創造新的輝煌。資產經營責任制進壹步深化,以挖潛創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形成。健全成本控制體系,大項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推行物資招投標和歸口管理,節約采購成本7891.86萬元。強化資金調度和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堅持向運輸組織要效益,運輸質量顯著提高。全局貨車周轉時間完成3.12天,相當於每天節約運用車1509輛;機車日車公裏完成428公裏,為年計劃的100.94%;機車日產量完成106.5萬噸公裏/臺日,為年計劃的103.39%。全局營業收入完成276.8億元,實現運輸利潤11.44億元。多經收入完成68億元,實現利潤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9%和14%,實現多元經營與運輸業的協調發展。(4)以深化客運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加大力度,穩步推進,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全面完成客運公司組建工作,實現客運安全和效益“雙提高”。鞏固“三分開”成果,多元經營企業國資監管體系初步形成。全局6家施工企業改制全部完成。支線改革進壹步深入,實現減虧目標。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減員增效成效顯著,運輸業減員5500人,實現部定目標。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按周轉量統計為151.1萬換算噸公裏/人,同比增長6.93%;按收入統計為83507元/人,同比增長7.9%。醫療、住房、養老保險等各項配套改革實現了穩步推進。(5)堅持質量效益並舉,精心組織,強力攻堅,基本建設捷報頻傳。6項重點工程***完成投資21.4737億元,新月電化全面展開,襄渝擴能及武蒲電化剩余工程基本完成。寶蘭復線以早建成、早投產、早出效益為目標,加大施工組織力度,控制工程全部突破,部分區段提前開通運營。鄭徐電化和武九線擴能改造招投標已經完成,施工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完成更改投資19.4億元,大修投資38.755億元,為計劃的100%。(6)以服務生產經營為目標,加大投入,創新發展,“科教強局”取得豐碩成果。組織“中原之星”擴編、西延及候西線貨車提噸牽引等重大科技試驗,在“提速、重載、安全、信息、決策”五大領域取得科技成果。***籌措資金1500萬元,研發項目161個,產生科技成果53項,其中通過省部級鑒定2項,獲局科技進步獎20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調度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完成,實現調度指揮方式的重大變革,圓滿完成全路貨運微機制票試點工作。職工教育、專業教育、基礎教育取得新成績。在崗職工全員培訓率達到9.57%,脫產培訓率達到4.53%,“兩年10天”培訓計劃進壹步落實,完成應培訓人數的61.74%。(7)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職工生活明顯改善。“三個代表”學教活動成效顯著,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明顯增強。深入開展“道德規範入小區、到崗位、進萬家”活動,職工道德素質提高。大力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收入水平,全局工資總額同比增長9.76%,人均收入同比增長8.97%。(董建瑩)?
TMIS貨票信息管理 2002年,路局信息建設工作通過路局、分局、鐵通等有關部門加強組織協調、精心組織施工,加快TMIS建設的推進步伐,基本建成TMIS目標。壹是關於三級建庫。三級建庫是進行信息整合及綜合應用的基礎,路局給予較高的重視,多次組織運輸、營銷、財務、電務等部門到車站、分局收入、路局統計等部門進行調研,同時組織路局、分局電算技術人員進行建庫,已建成貨票基礎信息庫,並正式投入使用,同時電算部門配合鐵道部開展貨票信息深入開發和綜合應用。為保證貨票信息的綜合應用,路局、分局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做工作,保證月上傳質量,全局***有微機制票站238個,其中撥號聯網的有192個(使用路電的有148個,市電的81個),車務段代傳貨票的有29個。為保證上傳的準確性、完整性,2002年采取壹系列措施和方法,從軟件上開發查詢功能,使站段人員能了解傳輸是否成功,從管理上轉發鐵道部下發的各種管理制度和措施,強化考核辦法。並 “轉發鐵道部印發的《鐵路劇毒品運輸跟蹤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鄭鐵運〔2002〕42號),“轉發鐵道部《關於加強貨票原始信息傳輸工作的通知》”(鄭鐵財函〔2002〕109號),對取消人工報送貨票和人工填制財務收入報表四作出明確規定,通過壹系列措施,2002年***制貨票5277477張,使貨票微機制票率除水聯、國聯、軍運後付外,達到99.9%以上,上傳率達到100%;入庫***享率達到100%;傳輸入庫質量也達到99.99%。為保證上傳貨票信息格式的壹致,全局統壹更換了貨運制票軟件,使用鐵道部WINHP軟件,同時對地方鐵路、合資鐵路提出使用通用軟件的要求。為保證貨票傳輸質量,統計中心、分局收入部門逐月對車站上傳的電子貨票和實際貨票進行對比,並在全局通報,在課題組支持下,信息部門及時在局、分局建立貨票數據庫,並且每天由局、分局值班人員核對,最大限度的保證車站、分局、路局貨票數據的壹致性。二是關於劇毒品追蹤系統。鐵道部劇毒品運輸信息跟蹤系統指以危險貨物辦理站為基礎,在鐵道部、鐵路局、鐵路分局和車站,根據不同層次管理要求,建立鐵路局劇毒品運輸跟蹤管理信息系統。使運輸指揮和管理部門及時掌握和嚴密監視劇毒品在鐵路運輸信息和運行狀況,確保其安全運輸準確無誤。在“轉發鐵道部印發的《鐵路劇毒品運輸跟蹤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同時,提出了分工負責實施追蹤的措施,電算部門配合鐵道部電算中心,對主要劇毒品辦理站和行車調度部門安裝了跟蹤管理系統,使劇毒品運輸管理納入科學管理的軌道。加強對貨票信息的管理,強化對制票人員的培訓工作,100%的制票人員已持證上崗,制票率也達到100%。為解決貨票入庫率和傳輸質量較低問題,完善考核辦法,強化考核制度,利用星期天組織交班會,分析解決有關問題,年底全局貨票入庫率已實現100%,質量達到99.99%,在全路考核中受到好評。(張建德)?
寧西鐵路河南段全線貫通 2002年12月28日,寧西鐵路河南段全線鋪架貫通。寧西鐵路是國家“十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十大啟動工程之首。該鐵路西起隴海線的新豐鎮車站,經陜西省渭南市向東進入秦嶺中山區,經商州、丹鳳、商南進入河南省西峽縣,經內鄉、鎮平,在南陽市與焦柳線交匯,然後線路折向東南經唐河、桐柏,穿過湖北省隨州市,在河南省信陽市與京廣鐵路交叉,再經羅山、息縣,在潢川與京九鐵路銜接後,向東經商城、固始,在葉集跨史河進入安徽省,經六安在合肥市與合九鐵路合肥西站接軌,然後引入合肥東編組站。寧西鐵路西安至合肥段全長955.35公裏,總投資231.5億元,跨陜西、河南、湖北、安徽四省,其中在陜西省長255公裏,在河南省長527公裏,在湖北省長17.56公裏,在安徽省長155?38公裏,在河南省境內線路最長。該鐵路於2000年5月28日動工,按照計劃,寧西鐵路河南段將於2003年7月1日通車。(馬萬水)?
鄭州東站鐵路貨運口岸正式對外開放 2002年6月28日,河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副省長張以祥向社會宣布,鄭州東站鐵路貨運口岸正式對外開放。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個內陸貨物壹類口岸之壹的鄭州東站鐵路貨運口岸的對外開放,標誌著不沿海、不沿邊、不沿江、地處內陸地區的中原大省河南從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出海”通道,拉近了河南與沿江沿海省份的距離,擴大了河南的知名度,為擴大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鄭州東站鐵路貨運口岸對外開放後,河南省進出口貨物的報關、報檢、報驗、結匯等手續可直接在此辦理,通關手續簡便,環節減少,通關效率大大提高。鄭州東站是以辦理貨物中轉和集裝箱到發業務為主的特等車站,也是新歐亞大陸橋上國內特大型集裝箱貨場之壹。1991年,河南省政府批準該站為二類陸運口岸。1994年,該站開行鄭州至香港九龍的國際集裝箱專列,之後又相繼開行鄭州至青島、連雲港、天津的國際集裝箱專列。1997年11月,國務院批準鄭州東站為國家壹類鐵路口岸後,鐵路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鄭州鐵路局先後投資5000多萬元,改造和擴建了集裝箱貨場,在海關監管區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修建民進出口貨物消毒場地,使口岸的設施基本達到國家驗收標準。2002年5月10日,鄭州東站鐵路貨運口岸順利通過國家驗收。5月16日,國家海關總署正式批準對外開放。(馬萬水)?
GB/T19001標準貫徹 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壹組國際標準,最新的2000年版的ISO9000族標準由核心標準、其他標準、技術報告、小冊子、技術規範等近20個標準構成。其中廣泛應用於組織的標準有兩個,均出自於核心標準,分別是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KG*2基礎和術語》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KG*2要求》。為推進國際標準在中國的采用,中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於2000年12月28日正式發布了GB/T19000,等同采用ISO9000和GB/T19001,等同采用ISO9001。鄭州局宣傳貫徹ISO9001標準從ISO在1994年發布第壹版標準後就已經開始,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取得推廣。1997年ISO發布第二版標準後,全局的貫標工作有所起色,但真正在全局全面貫徹標準應該是從1998年開始,先是在車輛系統取得明顯進展,之後,施工企業、工業企業等有產品的企業貫標工作廣泛開展,並取得第三方認證,獲得證書。2002年,為指導全局基層站段的貫標工作,路局先後制定印發了《關於貫徹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實施辦法的通知》(鄭鐵政策〔2002〕149號)文件,對全局貫標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進程、審核程序、認定方法等進行了規範。同時加強了質量管理體系國家註冊審核員、內審員的培訓工作,送培、自培骨幹300余名,為全局開展貫標和審核工作做好了前提準備。(呂書田)?
路風監察監督 春運、暑運和節假日期間是路風問題的高發期。為進壹步遏制路風問題的反彈勢頭,從路局、分局到各站段、客運分公司都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站車的明查暗訪,強化現場監控。春運期間,路局派出2個專項檢查組,采取站車結合、中途出擊、突出重點等方法,對京廣、隴海等幹線上的68趟列車、25個車站進行明查暗訪,對查出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處理。各分局和各站段、客運分公司也都派出檢查組,加大檢查監督力度,采取車上查與終到站堵相結合的方法,強化自我卡控,對私帶無票旅客、以票謀私等問題進行重點查處,有效地遏制了路風問題的反彈。暑運中,全局***組織26個路風檢查組,檢查列車455趟次、車站127個,發現和解決各類問題670余個,下發《路風監察通知書》22份,***查出私帶無票、越席旅客110多人,追補票款1萬余元,有效遏制了暑運路風問題的反彈。“五壹”和“十壹”黃金周期間,局、分局、客運分公司***組織18個檢查組,重點對旅遊列車、長途跨局列車進行暗訪檢查,充分發揮了監督和監控作用,保持了假日期間路風形勢基本穩定。(阮祥勝)
路風專項治理 2002年,為進壹步遏制客票代售點亂加價問題,路局對客票代售點進行專項治理。1月30日、2月9日和2月14日路局先後三次發出電報,通報批評壹些車站客票代售點亂加價問題,對整頓和規範客票代售點提出明確要求。春節前後,局路風辦、宣傳部、營銷處、公安局等部門抽出8名幹部,組成2個專項檢查組,采取明查暗訪、追蹤調查、走訪旅客等方法,對管內51個車站的120家客票代售點進行重點檢查,走訪旅客1127人次,對檢查發現壹些車站客票代售點亂加價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各分局也普遍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客票代售點檢查規範力度。鄭州、西安分局春運期間分別派出3個檢查組,重點對各代售點進行明查暗訪,對發生違規行為的客票代售點立即取消其代售資格,較好地規範了代售點收費行為。武漢分局針對地方客票代售點亂加價問題突出情況,認真按照路局電報要求,采取果斷措施,停止向177家地方客票代售點供票,使地方代售點亂加價問題得到及時控制,避免給鐵路形象造成更大損害。(阮祥勝)?
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 2002年,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鐵道部及鄭州鐵路局所在省、市政府關於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及再就業工作的各項政策規定,按企業內部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標準適當高於當地基本生活費標準的原則,提高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標準,達到人均354.8元,較2001年提高35.5元。同時加強路局、分局勞動力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幫助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截止年末,全局勞動力交流服務中心***吸納企業內部下崗職工累計達51655人月,期末滯留中心4304人,全年***支付基本生活費1833萬元。其中河南省失業保險金撥付再就業資金308萬元。積極對企業內部下崗職工實施針對性再就業培訓,提高其再就業能力,全年***培訓22395人次。廣開就業門路安置再就業2319人。(胡慧敏)
社會保險制度改革 2002年,繼續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力維護大局穩定。針對鄭州分局和西安分局部分提前退職人員進京和到路局上訪的實際,路局高度重視,及時采取措施,逐人談話、講清政策、調查摸底、排隊分析,制定預案等不同形式,及時穩定上訪人員的情緒。向豫、鄂、陜三省移交1998年提前退休人員***2460人,加上死亡的36人,企業負擔的1998年提前退職人員已由2001年末的9014人下降到6518人,可減輕企業負擔980萬元。同時積極做好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工作,年內三次為離休人員、兩次為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水平。離休人員均增加340多元,退休人員均增加59元。從而使全局離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達到770.56元,其中納入省統籌的離休人員1523.53元,退休人員748.17元。在積極做好養老保險的同時,本著好事壹定辦好的原則,不斷完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嚴格加強管理,確保按時征繳和給付。2002年全局***征繳補充養老保險金375568396.70元,其中個人繳費187753419元,單位補充基金187814977.7元,處理各類數據700多萬條,給付補充養老金***3906人,7232061.37元,退休職工除本金外,增值96099.36元,投資回報率達到4.98%。從2001年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至2002年末,全局退休(退保)職工累計達4706人,給付補充養老金7696504.21元,除本金外,凈增值166600.41元,投資回報率達到5%。此外,還積極做好工傷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殘疾人保障工作,為維護全局隊伍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田建國)?
養老金調整 2002年,根據離退休人員和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條件的退休“老工人”,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自2001年10月起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職務工資檔次調整養老金,全局調整6293人,人月均增加33.58元。其中:在豫統籌單位調整4056人,人月均增加31.76元;在陜統籌單位調整2006人,人月均增加41.66元;在鄂統籌單位(不含年末尚未調整完畢的武漢分局及湖北局直屬單位)調整231人,人月均49.80元。隨著國家和路局所處三省退休退職人員調整養老金方案的實施,退休(職)人員分別自2001年7月、2002年7月起兩次調整養老金水平,2001年7月調整132292人,人月均39.09元,其中:在豫統籌單位調整53262人,人月均增加29.95元;在陜統籌單位調整40675人,人月均增加53.73元,在鄂統籌單位調整38355人,人月均增加36.25元。2002年7月調整132672人,人月均增29.98元,其中:在豫統籌單位調整53532人,人月均增加26.85元;在陜統籌單位調整40217人,人月均增加36.33元,在鄂統籌單位調整38923人,人月均增加27.20元。(田建國)?
住房改革 (1)為住房貨幣化分配作準備工作。在對全局職工住房情況調查的基礎上,經過反復探討、研究、論證,廣泛吸取各分局的的意見,借鑒其他局的經驗,修訂鄭州局住房貨幣化實施辦法。隨著地方政府住房貨幣化分配方案的出臺,按照地方政府的政策,修訂鄭州局方案。(2)加快已售公有住房的產權證辦理工作。2002年底,全局***出售公有住房203560戶,已為職工辦理房屋產權證96495戶,辦證率為47?40%,洛陽分局的辦證率已達到95%,鄭州直屬累計辦證12862戶,辦證率達80%,其他分局的辦證工作也在進行中,同時本著“辦好就發”的原則,分期分批、分小區逐步開展發證工作。(3)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住房公積金條例,做好住房公積金的清理整頓工作。各分局按照清理、整頓、審計、移交的步驟積極開展工作,至2002年底,清理整頓及審計工作已基本完成,地方政府對鐵路設置分支機構也已認同,具體事項正在商討中。全年全局***累計歸集住房公積金23.04億元,職工個人支取1.98億元,個人貸款12173.7萬元。(4)積極推動鐵路住房交易市場的建立。把鐵路住房交易中心作為地方政府住房交易中心分支機構的工作已逐步開始落實,洛陽分局住房交易中心已掛牌營業,鄭州地區鐵路住房交易機構已取得鄭州市政府的認可,正在協商中。鐵路住房二級市場的開放將為鐵路職工住房置換提供方便,為建立住房供應新機制創造了條件。(魯玉風)?
教學體制改革 2002年,鄭州鐵路分局與山東省東明縣人民政府友好磋商,將東明鐵路職工子弟小學移交當地政府統籌管理。新鄉鐵壹小企辦民助的辦學模式經批復後實施。鄭鐵九小、鄭鐵十小、鄭鐵十壹小辦學體制改革申請呈送上級有關部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生源基地在鄭州鐵壹中掛牌。國家“十五”計劃的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實驗學校在長北鐵中掛牌。鄭鐵外國語學校被命名為國家級外語實驗學校。5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通過河南省實驗學校專家組評估組的復驗。分局教委調整72名幹部,其中配齊15所中小學領導班子,39名年輕幹部得到提拔任用。期末教委組織8個小組,分別參加各學校職代會,指導各學校的中層以上的幹部進行民主測評。分局教委還組織近百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加河南省教育廳和鄭州市教育局組織的新課程改革報告會和培訓會,邀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王文湛到教委講學,舉行分局優秀青年教育“祝妳成功幫教幫學”現場咨詢會,選送94名教師參加碩士研究生學習。在河南省中小學優質課評選中,有4名教師獲壹等獎,7名教師獲二等獎。教學體制的改革促進整體教學質量提高,小學、初中、高中畢業生合格率全部達標,保送清華、北大等大學9人,上重點大學182人,較2001年增長67%;本科錄取1026人,較2001年增長87%;上省線達76%,較2001年增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