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北京龍芯中科技術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

北京龍芯中科技術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

1. 走節約型的信息化道路

經常有人問我,國外大企業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幾千人的研發隊伍,而我們人員只有百來人,經費只有幾千萬,怎麽做得過國外大企業呢?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們很長時間,後來發現我們都被壹些表面的現象所蒙蔽,因此得出了弱小者不能戰勝強大者的結論。事實上歷史就是在弱小者不斷戰勝強大者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決定壹件事情或壹個組織的成敗,不在於眼前是否強大,而在於這件事或這個組織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否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正因為如此,弱小的***產黨能夠戰勝強大的國民黨取得了政權;也正因為如此,上世紀80年代弱小的Intel公司能夠戰勝強大的IBM公司成為CPU市場的龍頭老大。毛主席早就告訴過我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實上,弱小和強大是相對的,現在強大的,如果喪失先進性,未來未必強大;現在弱小的,只要具有先進性,就會逐步強大起來。未來的狀態是由現在的狀態和未來的輸入決定的,這是計算機的理論基礎。對龍芯來說,現在的狀態已經確定了,關鍵是未來的輸入怎麽樣。在我看來,只要“未來的輸入”正確,龍芯“未來的狀態”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第壹、堅持信息化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定位龍芯具有先進性。龍芯處理器的研制宗旨是:堅持自主創新,掌握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通過自主、可靠、安全的處理器設計,為戰略性的國家需求服務;堅持信息化為廣大人民服務,走節約型的信息化道路,通過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處理器設計,大幅度降低信息化的成本。

國外壟斷集團追求暴利的本質決定了他們不可能以實現中國人民的信息化作為目標,他們通過不斷升級計算機產品迫使用戶更新計算機的信息化方式並不符合中國人民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需求。中國不可能在西方壟斷公司獲取暴利的情況下完成全國人民的信息化。中國人民也不可能通過全民族的盜版完成信息化。

目前美國已經有50%以上的人已經擁有電腦,而中國13億人中只有5000-6000萬臺電腦(這5000-6000萬臺電腦正在面臨著為了運行Vista而全面被淘汰的命運)。在中國,只有包括廣大農民在內的全國人民的信息化,才是真正的信息化。就像中國人不能學習美國人把別墅作為住房標準壹樣,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是否繼續走以美國給我們指定的信息化道路。例如,按照目前的模式,5億臺電腦需要消耗5個三峽電站的電。中國人民只能走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的可持續發展信息化道路,必須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大幅度降低信息化成本。

主流PC處理器的技術路線是在150-500美元的價格範圍內不斷利用摩爾定律提高性能;消費類電子的技術路線是在適用的性能下不斷利用摩爾定律降低成本。龍芯的技術路線是在15-25美元價格範圍以及3-5瓦功耗範圍內利用摩爾定律不斷提高性能。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提高生產效率,主要包括低端的上網、辦公、農村信息化、工業控制、行業應用終端;以及高端的解決巨大挑戰問題的大型科學計算。二是提高生活水平,主要體現在包括3D遊戲在內的娛樂方面。根據中國的國情,龍芯的應用定位主要在於提高生產效率。雖然龍芯把低功耗低成本作為重要設計目標,不追求極端的性能,但作為電腦用的CPU,還是需要適用的性能,例如,多數人認為性能在1GHz的奔騰III和2GHz的奔騰IV之間(單核的龍芯2號性能大致在這個範圍),對於多數辦公上網的應用是足夠了。目前在這個性能範圍內,龍芯在成本和功耗方面是有明顯優勢的。

龍芯的先進性是保證龍芯長遠發展的主要動力。由於龍芯的上述定位,使龍芯在保證適用性能的前提下可以走低成本、低功耗的技術路線。相比之下,本質上以追求暴利為目標的國外壟斷集團不可能真心實意地走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他們具有歷史包袱。

第二、技術和市場的轉型有利於龍芯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目前國際上高性能通用CPU的發展正面臨技術轉型期。摩爾定律的持續高速發展;互連網的普及正在改變計算機的應用模式;主頻至上的計算機處理器設計技術正在終結;性能功耗比繼性能價格比之後正在成為計算機的主要設計指標。上述技術轉型為我國在未來幾年發揮後發優勢,另辟蹊徑,通過跨越創新實現突破提供了機遇。

在“十五”期間我們通過龍芯2號的研制實現了跨越創新,在“十壹五”期間我們還要通過龍芯3號的研制實現更大的跨越創新。如果說龍芯1號是在迷霧中起步,還看不到先行者的影子,龍芯2號完成後我們已經超過了壹些同行者,看清了領先者的背影;那麽龍芯3號的完成將使我們大踏步趕上並超過領先者。龍芯3號將繼續堅持低成本低功耗的技術路線,在確保GHz以上並適度提高主頻的基礎上把降低功耗和成本作為主要設計指標。爭取4核的龍芯3號功耗5-10瓦,16核的龍芯3號功耗20-30瓦。

相比之下,國外的壟斷企業具有較大的歷史包袱,船大了不好掉頭。這些歷史包袱決定他們不可能真正地走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例如Intel最近推出的Classmate電腦很有迷惑性,覺得Intel也要走低成本的路線了。我們只要算壹筆帳就可以看出這只是Intel無奈之下的攪局的舉動,其前提是該電腦對傳統的主流電腦不要造成影響。Intel每年銷售1億多片CPU,銷售額為350-400億美元,平均每片價格為200多美元,毛利潤150美元以上。假設Intel為低成本電腦推出價格為20美元左右的CPU,毛利潤為每片5美元左右,每年銷售2億片,銷售額為40億美元,毛利潤為10億美元。如果這2億片低成本芯片的銷售不影響原來的1億多片的芯片銷售,則Intel是願意做的;但如果由於這2億片低成本芯片的銷售使得其他處理器的銷售減少了2000萬片,則Intel銷售額減少40億美元,利潤減少30億美元。因此,Intel非常明智地把Classmate定位在新興的市場(emerging market),他們決不允許該業務對其主流業務造成影響。問題在於,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Intel的確可以確定上述遊戲規則;但當我們擁有能力以後,別人壹相情願確定的遊戲規則就不壹定靈了。既然我們可以以20美元的價格擁有性能適用的CPU,我們為什麽還要跟著別人玩不斷淘汰、不斷升級的遊戲?

對於像Intel這樣的大企業來說,上萬人的工程師隊伍既是優勢,又是劣勢。壹方面,得有足夠的利潤養著這樣的隊伍,迫使Intel必須走過去的高利潤路線;另壹方面,工程師的技術習慣以及組織方式壹旦形成,就會形成壹種慣性。Intel還有其他歷史包袱。例如Intel曾經想通過Itanium處理器甩掉X86兼容的歷史包袱,但鎩羽而歸,並且讓AMD鉆了空子,元氣大傷。

第三、中國的產業環境雖然受控於目前的國外壟斷集團,實際上有利於龍芯的發展。2003年我國信息產業銷售收入18800億元,利潤750.3億元,利潤率3.99%;2005年我國信息產業銷售收入38411億元,利潤1307億元,利潤率3.4%。可以說,中國的信息產業大而不強,賣的是高科技產品,實際上不是高科技產業。

從表面上看來,目前的產業環境有利於國外壟斷集團,不利於龍芯。國內信息產業的骨幹企業(如聯想)受制於CPU提供商,甚至主要靠CPU提供商的返利來獲得利潤,他們是不敢得罪CPU提供商來使用龍芯的。可以說,中國的信息產業完全受制於國外的壟斷集團。但從本質上說,上述環境也有利於龍芯的發展。中國信息產業成千上萬的企業,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賣來賣去就是比著賣盒子,打開盒子裏面都是壹樣的,整個產業已經非常透明,大家都在尋求變化。尤其是大量在大企業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的中小企業非常願意接受龍芯這樣的新生事物,尋求通過改變來獲得市場先機。而且由於產業的透明化和競爭的白熱化,只要有幾家中小企業由於使用龍芯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就會有大量的其他企業壹擁而上。我們只要照準幾個突破口,就有可能產生連鎖效應。目前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都有這樣的企業,他們大膽投入,希望通過使用龍芯引導市場變化並取得先機。

此外,國內軟件也已經有很強的基礎。經過多年的發展,國產軟件都已經到了可用的階段,並已經有了壹定的市場規模,正需要通過大規模的應用從可用變成好用。目前正是國產軟硬件結合發展的最好時機。

第四、龍芯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背靠計算所使龍芯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龍芯的研發壹直都是國家支持的。到目前為止,國家在龍芯研發方面已經投入壹億多人民幣;在龍芯的應用和產業化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還有其他投入。只要進行簡單的對比分析就可以發現,在全世界只有中國政府才會真心實意地支持像龍芯這樣的通用CPU的發展。去年壹位朋友告訴我,他有壹次在飛機上碰到E2K處理器的總設計師(E2K是俄羅斯人設計的壹個處理器,2000年左右完成大部分設計但沒有流片,當時曾經是各大國際會議追捧的焦點,在我們設計出龍芯1號之前李國傑所長曾經考慮引進E2K技術發展我國通用CPU技術,由於對方開價過高沒有談成),這位總設計師跟我的那位朋友說,妳們中國是對的,堅持自己設計龍芯。現在E2K的項目已經停止,設計團隊已經被美國的大公司買走後又被賣掉。

背靠中科院計算所使龍芯立於不敗之地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作為國家隊計算所壹方面可以源源不斷地為龍芯提供人才和核心技術儲備;另壹方面為龍芯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大後方,尤其在產業化初期依托計算所進行龍芯產業化可以使龍芯立於不敗之地。例如,由於國家計劃啟動需要壹個過程等原因,龍芯課題組在2005年以後就沒有得到國家的研發經費支持。如果龍芯是由風險投資支持,那麽龍芯的團隊早就散了,但正因為依托在中科院計算所,我們可以得到中科院和計算所的支持,使得我們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可以正常推進。

當然,體制內有體制內的問題,要註意克服這些問題。政府只能支持龍芯的研發以及產業化的“扶上馬送壹程”工作,龍芯最後的成功必須靠市場行為來鑒定。

總之,西方壟斷集團雖然貌似強大,但實際上非常脆弱;龍芯雖然目前還比較弱小,但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具有光明的前途。如果說世界上有壹個地方能夠打破國外壟斷集團在CPU方面的壟斷,那肯定是中國。如果在中國有壹種力量能夠戰勝強大的國外壟斷集團,這種力量肯定是人民的力量。

2. 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產業化道路

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的結合是中國革命制勝的法寶,也是龍芯產業化成功的法寶。這壹點在過去幾年的產業化實踐中已經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出來了。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自主創新,中國的集成電路技術和市場正在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和市場正在轉型。這樣的時期是像龍芯這樣的隊伍後來居上的大好機會。這是龍芯面臨的普遍性,但龍芯還有其特殊性。

龍芯處理器的特殊性之壹就是其基礎性和通用性。高性能通用CPU芯片是信息領域最基礎和核心的芯片,是芯片中的“珠穆朗瑪峰”,目前只有美國完全掌握高性能處理器的研制技術。高性能通用CPU研發周期長,很難由壹個企業來獨立承擔研發過程和研發費用,需要國家意誌的驅動。龍芯不像其他專用芯片(如MP3芯片)只面向特定應用,可以用壹個單位完成從芯片到系統的研制及推廣。龍芯的通用性導致其應用面廣,可以應用在電腦、網絡設備、工業控制、數字家電等各行各業,無法由壹個單位壹條壹條地建設產業鏈,需要形成壹定規模的產業環境和產業集群。試想壹下,如果Intel跨掉,國內將有多少企業跟著跨掉就知道通用處理器的產業環境有多龐大。龍芯的產業鏈長,除了CPU本身的研制以外,還涉及套片、主板、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系統集成、服務等諸多環節。正因為如此,龍芯不是壹般的芯片,龍芯的產業化成功,將帶動整個產業集群,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帶動極大;將直接沖擊像Intel、微軟和IBM這樣的國外大企業,打破美國的信息壟斷和數字霸權。

龍芯的上述基礎性和通用性要求我們對龍芯產業化的艱巨性有充分認識;要求我們不僅要建設產業鏈,更要建設產業環境以及產業集群;要求我們努力爭取國家的意誌來支持產業環境的改善,建設產業集群。

龍芯處理器的另外壹個特殊性就是市場門檻高,而且市場受強大的國際壟斷企業的控制。國內的系統集成企業都受制於像Intel或AMD這樣的CPU提供商,越大的企業(如聯想)越不敢得罪Intel和AMD。這就使龍芯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兩難境地:壹方面,需要龍芯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以及很高的成熟度才能有市場機會;另壹方面,龍芯只有在市場中才能不斷了解市場需求,提高競爭力和成熟度。科研院所常常用“頂天立地”作為對科研的要求,“頂天”指的是所做的研究在國際上有壹席之地;“立地”指的是所做的研究能夠被市場接受,兩者是“或”的關系。通用CPU領域的“頂天立地”則有其特殊性,兩者是“與”的關系,只有頂天,才能立地。芯片市場的遊戲規則是“贏者通吃(Winner take over)”,只要比別人差1%,就會失掉100%。只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才能在市場中立足。

很多人有壹種認識,即像龍芯這樣的東西,沒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完成產業化,龍芯的第壹筆定單肯定來自政府采購或者來自國內自主創新的大企業。我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政府的支持,但不能依靠政府。政府肯定是支持龍芯的,但不能包辦龍芯的產業化。政府只能支持龍芯的研發,以及“扶上馬送壹程”的技術轉化工作。龍芯產業化的成功,歸根到底就是要龍芯本身具有與國際同行進行同臺競技的競爭力。目前已經有十幾家國內外企業采用龍芯開發自己的產品,都是純商業行為。

最近我們通過中法政府間的合作機會與意法半導體合作,向意法半導體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端正了對芯片產品的態度;我們還通過在江蘇設立產業化基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完成萬套規模的中試;這些都大大提高了龍芯的競爭力與成熟度。可以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最近的產品龍芯2E尤其是龍芯2F已經達到頂天的水平,是可以與國際同行同臺競技的,是可以立地的。

上述龍芯的特殊性告訴我們,我們對龍芯研發和產業化的難度要有充分認識,既要充滿信心;又要有長期艱苦工作的準備,力戒浮躁,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農村包圍城市”是目前情況下龍芯產業化的正確戰略。所謂“農村包圍城市”有兩方面的含義,壹是從農村開始,即從對手的薄弱環節入手;二是心懷城市,即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自主可控的信息產業。

  • 上一篇:征信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中國櫥櫃十大名牌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