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為中國企業騰飛超越帶來機遇,率先完成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的企業,有望在這個新的時代站立潮頭。
傳統的制造企業如何依靠數字化轉型,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蛻變,催生發展新動力?在日前舉辦的2021金蝶全球創見者大會上,金蝶中國執行副總裁趙燕錫以中國中車旗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機)為樣本,展示了制造企業依靠金蝶構建的EBC(企業業務能力)平臺,成功實現從輸出產品向輸出“制造+服務”的轉變。
中車株機只是中國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壹個縮影。據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CEO徐少春透露,目前已有超過400家大型企業、3萬多家中型企業正在借助於金蝶雲·蒼穹搭建的EBC平臺重構數字戰鬥力。
可以預見,在政策助力下,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蒼穹平臺以數據驅動業務
今年,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埃森哲通過對30多家中國企業的高管進行深度訪談,總結出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三大挑戰,包括戰略缺位,轉型缺乏方向;能力難建,轉型難以深入;價值難現,投入無法持續。同時給出了相應的建議:戰略為先,緊握業務;雲築底座,加速創新;數據重構,洞見賦能等。
在埃森哲看來,對中國企業而言,上雲不再是未來暢想與計劃,而是迫在眉睫的要務,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事實上,早在2016年,金蝶便開始研發中國首款自主可控和基於雲原生架構的企業級PaaS(平臺即服務)平臺,並於2018年正式推出金蝶雲·蒼穹。目前,金蝶雲·蒼穹已更新叠代至4.0版本,在這壹超級“數字化底座”上,不同規模和行業的企業,可按照實際需求選配金蝶雲·星瀚、金蝶雲·星空、金蝶雲·星辰等應用產品。
創始於1936年的中車株機,是我國軌道電力機車主要研制生產基地和城軌車輛國產化定點企業,也是我國第壹家出口電力機車整車的企業。2020年,公司營收規模達235億元。
隨著 社會 經濟的快速發展,產品升級換代的周期變短,需求多元化,產品的綠色、智能、高效的要求越來越強。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原有的企業內部協同和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協作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發展要求,中車株機深感發展動能壓力。
2019年初,金蝶開始幫助中車株機做數字化轉型的整體規劃,以數字化運營作為壹個切入點來拉通所有的業務流及信息流。金蝶項目團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拉通業務流及信息流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要實現數據驅動業務,發揮數據的價值。在蒼穹平臺這個載體上,我們幫中車株機梳理了近30項壹級能力,還往下延展了二級能力、甚至三級能力超過100多項。”
城軌產品實現生命周期監測
在中國 社會 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方曉霞看來,雖然近年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但相對而言,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與世界制造強國相比,仍存在壹定的差距。
為給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前瞻、系統、清晰的路徑指引,金蝶提出,企業需要通過EBC框架構建自己的數字平臺,才能更有效地連接到客戶、生態、萬物和員工,積累寶貴的數據財富,打造智慧企業,更成為具有反脆弱能力的韌性企業。EBC五大數字業務平臺包括客戶體驗、生態系統、信息系統、物聯網和數據與分析平臺。
通過金蝶EBC的助力,中車株機構建了數字化的業務能力,特別是產品服務領域。中車株機借助於數字化平臺實現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型,即從輸出產品向輸出“制造+服務”轉變。
金蝶中國星瀚制造雲解決方案部總經理李曉輝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金蝶幫助中車株機整合了PLM、ERP、MES、產線中控等業務系統,實現制造活動的縱向集成;同時打通上下遊企業之間的橫向價值鏈,實現研發、計劃、供應、生產的業務協同,以及設計、工藝、產品、設備的數字化的端到端集成,真正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監測。
通過金蝶,中車株機依托產業互聯網,協同100余家軌道交通產業鏈合作企業,協同3000余家關聯企業,實現了轉向架車間產品研制周期減少35%,物料齊套率達90%,準時作業率達90%;轉向架車間人員精簡50%,生產效率提升630%。
“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實現新增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運營裏程3000公裏,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3000公裏”。在此背景下,中車株機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公司有望借助數字驅動,迎來城軌項目業務顯著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