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中考歷史如何快速提高

中考歷史如何快速提高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中考歷史重要考點快速記憶,趕緊收藏吧!

八年級上冊

第壹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鴉片戰爭:

(1)概況: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2年,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2)影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英《南京條約》:

(1)主要內容: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2)地位: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3.第二次鴉片戰爭:

(1)概況:1856年—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條約。

(2)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壹步加深。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1.洋務運動:

(1)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期。

(2)領導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奕?等。

(3)主要內容:

創辦企業

①“自強”——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求富”——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軍事

①建立新式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操練兵

②建立新式海軍:組建福建、廣東、南洋、北洋等海軍,成立海軍衙門

(4)地位: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近代化運動。

(5)作用: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壹定的抵制作用。

(6)局限性:只學習西方技術,不改變政治制度。

2.戊戌變法:

(1)時間: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

(3)主張:變法圖強,建立君主立憲制。

(4)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3.《辛醜條約》:

(1)概況: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

(2)主要內容:

賠款

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禁止反帝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毀炮駐兵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劃使館界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設外務部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辛亥革命:

(1)時間:1911年爆發。

(2)高潮:武昌起義。

(3)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4)重要成果:成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第四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新文化運動:

(1)開始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

(2)口號:“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

(3)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魯迅、蔡元培。

(4)作用: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壹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2.五四運動:

(1)導火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壹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

(3)意義: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3.中***壹大:

(1)概況:1921年7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後轉入浙江嘉興南湖遊船),參會人員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產國際代表馬林等。

(2)意義:宣告了中國***產黨的誕生。

4.中國***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壹新了。

第五單元 從國***合作到國***對立

1.北伐戰爭:1926年7月,國***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實現了全國統壹。

2.紅軍長征:

(1)概況: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開始。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2)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九壹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標誌著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開始。

2.西安事變:

(1)概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實行“兵諫”,逼蔣抗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抗日等條件。

(2)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壹戰線初步形成。

3.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中國***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壹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2)意義:①國內: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壹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②國際: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八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壹五計劃”:

(1)時間:1953—1957年底。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等。

(3)主要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壹汽車制造廠、沈陽第壹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寶成、鷹廈等鐵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

(4)意義: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和國在聯合國的壹切合法權利。

2.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並發表《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九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

1.文藝復興:

(1)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2)代表人物或作品:①《神曲》:但丁;②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3)意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辟:

(1)重大事件: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第壹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2)影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壹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國際***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工業革命:

(1)概況:18世紀60年代開始於英國。以瓦特改進蒸汽機為標誌,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工業國家。

(2)重要發明:①“珍妮機”:1765年哈格裏夫斯發明;②蒸汽機:瓦特改進,1785年投入使用;③鐵路: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誌著鐵路時代的開始;④現代工廠制度:19世紀最終確立。

(3)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①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②為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奠定了基礎;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④社會日益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的階級;⑤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促進了城市化。

九年級下冊

第壹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

1.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壹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美國內戰: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美國統壹,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3.明治維新: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開始實行改革。采取廢藩置縣、“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等措施,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

(2)領先國家:美國、德國。

(3)重要發明:①電的利用:耐用的白熾燈泡、發電機、電動機、電話、電報等問世,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②內燃機與汽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壹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③飛機: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成飛機。

(4)影響: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

第三單元 第壹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初期的世界

1.第壹次世界大戰

(1)時間:1914年—1918年。

(2)主要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

(3)影響:第壹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改變了舊的國際關系,戰後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壹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2.新經濟政策:1921年春開始實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3.社會主義工業化:1928—1937年,蘇聯先後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壹位、世界第二位。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1)時間:1939年全面爆發,1945年結束。

(2)主要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東方主戰場。

(3)主要戰役:百團大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日本偷襲珍珠港、諾曼底登陸、第三次長沙會戰等。

(4)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五單元 二戰後的世界變化

1.美蘇“冷戰”:1947年3月,美國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開始;1947年,美國提出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約”成立,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2.歐洲聯合:1967年,歐洲***同體成立,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歐洲壹體化的進程,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3.蘇聯解體: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使得兩極格局終結,美國成為唯壹的超級大國,世界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

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1.聯合國:1945年10月成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國際組織。首要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

2.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1月1日成立,主要職能是制定和規範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3.“冷戰”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壹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聯盟或國家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4.計算機網絡: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標誌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

  • 上一篇:中國百強企業有哪些?
  • 下一篇: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