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涿鹿縣行政區劃

涿鹿縣行政區劃

魏晉南北朝時期,涿鹿有三個縣行政區劃,即桑幹河以北為墜縣,其次為廣寧縣廣寧縣,桑幹河南岸由南至今天的道臘子鄉分為盤縣,西至今天的宣化縣界,東至涿鹿的欒莊、姚輝、石門。本縣範山鎮、紫坊口、太平堡、黑山寺、臥佛寺、千樹地、河東、謝佳寶等11鄉鎮為涿鹿縣,後為範縣。當時的礬山縣分為3鄉9亭。盤縣分為2鄉6亭。據《水鏡洛水筆記》記載:“洛水(今桑幹河)亦為東經高邑亭;東方無故鄉。”高邑亭,今涿鹿縣高寶,魏晉南北朝時為亭所治,東10公裏九堡地區有壹鄉,高邑亭無鄉管轄。

唐初,原夏洛縣淮畔縣被分為四個鄉,分別位於張家堡、涿鹿鎮、寶岱、五堡。礬山地區分為三個鄉鎮,分別位於河東、太平堡和礬山。

宋初,涿鹿縣隸屬豐勝州,分為11鄉。鄉鎮辦事處分別設在張家堡、雙樹、涿鹿鎮、長疃、寶帶、大堡、礬山、河東、五堡、岔道和太平。

明景泰三年(1452),明朝廷將大量山西農民遷到涿鹿縣,導致涿鹿縣聚落迅速增長,從唐宋時期的110村,發展到景泰三年的295村,其中100村轉移到其他縣(州),得分7 * *。七裏行政區劃體制壹直延續到清道光十五年(1835),涿鹿縣行政區劃再次調整。把涿鹿縣的大西莊、張家堡和懷來縣管轄的桑幹河以南的二堡、三堡、五堡、六堡、七堡、九堡、人民營、康莊、石甕、岔路;位於桑幹河以南的紅寺村、姚輝村和佐為村現屬宣化管轄。涿鹿縣分為城關鄉、城北西鄉、河南鄉、西山鄉、東三屯鄉、梅雨所鄉、南山鄉七個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以前用的是大清制。之後,涿鹿縣設四區:第壹區,* * *轄城關鎮39個村,10480戶,41050人。第二區,* * *轄1鎮,15村,2817戶,18083人。第三區,* * *轄54個村,4088戶,19400人。第四區,* * *轄94個村,4327戶,20368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八月二十六日,日軍投降,* * *生產黨在涿鹿縣建立政權。涿鹿縣* * *轄1市,1鎮,13區。次年秋天,由於內戰再起,* * *生產黨領導的縣政府撤離涿鹿縣,定居涿鹿縣Xi庵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期間,涿鹿縣實行鄉、保、甲制度,* * *設兩鎮,分為21鄉、260保、312村。

1949年2月,* * *產黨領導的政權將原來的1市降為13區(涿鹿市及12區部分村莊並入市區;六區和十二區的部分村莊並入上太傅區;三、四區合並為礬山區;二、七區合並為太平堡區;九區和十區合並為大堡區)。同時,區名以區辦事處所在地或轄區命名。為縣、上太傅區、寶帶區、五保區、礬山區、太平堡區、上團區、大堡區、孫家溝區、大廟區。65438+2月,涿鹿縣將10行政區合並為8個行政區,即原上太傅區和市區合並為市區;原上團區、大廟區合並為河北區,區辦事處設在河北。其他地區辦事處以居民的名字命名;寶帶區、五保區、礬山區、太平堡區、大堡區、孫家溝區。

5月1950日,5月10日,縣政府發布通令,將原來以區公所駐地命名的區名改為數字排列,同時將區公所改為區人民政府。即市區更名為1區(在曹家園村),劃分為區級鎮——城關鎮;寶帶區改為二區(在董家房);五寶區改名為三曲(在五寶村);礬山地區改名為四區(在礬山);太平堡區改為五區(在太平堡);河北區改名六區(在河北);大堡區更名為七區(在大堡);孫家溝區改名八區(在孫家溝)。

1956年6月,撤銷區級建制,涿鹿縣劃分為1鎮35個鄉。1鎮是:城關鎮;這35個鄉鎮分別是:界牌梁、董小莊、單家堡、龍符寺、謝二堡、吳家溝、姚輝、岔道、董家房、孫家溝、曲莊、上葫蘆、劉堡、高寶、欒莊、溫泉屯、小範山、範山、三寶、肖家堡、臥佛寺、口前。

1958年7月,涿鹿縣改建為2鎮20鄉。2個鎮是:城關和礬山鎮。這20個鄉鎮分別是:Xi的鮑爾、長疃、龍符寺、董小莊、董家房、姚輝、孫家溝、欒莊、五堡、溫泉屯、柳樹莊、太平堡、臥佛寺、黑山寺、大堡、倒拉穗、馬家廟、趙家棚、謝佳寶、大廟。

9月1959,1,涿鹿縣撤銷鄉壹級建制,成立桑洋(城關鎮)、麥田(董家房)、郭林(吳堡)、靈泉(礬山)、飛躍(大堡)、幸福(趙家棚)六個人民公社。165438+10月,涿鹿與懷來縣合並,稱為懷來郡。

1961年5月1日,涿鹿、懷來分縣,恢復涿鹿建制。同時,原來的6個公社被分成24個公社。即:城關、郭莊、董小莊、張家堡、Xi的鮑爾、長疃、寶帶、姚輝、孫家溝、五堡、欒莊、溫泉屯、小範山、範山、臥佛寺、黑山寺、紫坊口、太平堡、大堡、道臘口、石門、趙家棚、謝拉。

1962 65438+10月,易縣大河南公社和芒市口公社、蔚縣三裏棚公社劃歸涿鹿縣。涿鹿縣有***412生產大隊,1375生產隊。1979,城關公社轉制為城關鎮。

1984,礬山公社改為礬山鎮。

1987,城關鎮改為涿鹿鎮。

1988年,涿鹿縣有1個區,5個鎮,22個鄉,***412個行政村。1區域:趙家棚區域。5個鎮:涿鹿鎮、礬山鎮、張家堡鎮、大堡鎮、河東鎮。22個鄉鎮:Xi的鮑爾鄉、董小莊鄉、郭莊鄉、吳家溝鄉、五堡鄉、欒莊鄉、溫泉鄉、小範山鄉、寶岱鄉、姚輝鄉、孫家溝鄉、石門鄉、黑山寺鄉、紫坊口鄉、太平堡鄉、臥佛寺、道拉嘴鄉、芒市口鄉、大河南鄉等。

1995年,涿鹿縣共有27個鄉鎮,17個鄉鎮:涿鹿鎮、張家堡鎮、吳家溝鎮、五堡鎮、寶帶鎮、礬山鎮、大堡鎮、河東鎮、鄉、溫泉屯鄉、欒莊鄉、黑山寺鄉、鄉、臥佛寺鄉、謝鄉。

2008年,17鄉鎮中的8鎮9鄉改為13鄉鎮4鄉鎮。即:涿鹿鎮、張家堡鎮、吳家溝鎮、五堡鎮、寶帶鎮、礬山鎮、大堡鎮、董小莊鎮、溫泉屯鎮、姚輝鎮、河東鎮、芒市口鎮、大河南鎮、欒莊鄉、黑山寺鄉、臥佛寺鄉、謝佳寶鄉。燕山運動形成了涿鹿縣地貌的基本輪廓。大地構造屬於燕山沈降帶和山西地臺背斜結合部的過渡帶。山體由南向北西延伸,呈弧形,為南、西、北三面環山的丘陵地貌。境內有高、中、低山、盆地、河漫灘、階地等多種類型,海拔460~2882米(東臺、小五臺山)。桑幹河與洋河交匯處為新生代沈降盆地,東部為礬山-延慶盆地。中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南部群山簇擁著大城堡和倒山平原。以桑幹河南岸的五堡、寶帶為界,北部通常稱為河區,中部稱為丘陵區,太平堡、郭口、石門鄉南部為山區。

涿鹿縣以拒馬河為界,北有燕山支脈,南有太行山。東南部的大部分山峰屬於杜軍山脈的西段,向北傾斜。入關後分為三支,西北的涿淮北,黃羊山。中部小範山背斜和黑山支;東南部官廳北坡和靈山支屬燕山山脈系。南方的黃花梁,和李石山的枝幹都屬於太行山的殘存脈。縣內主要山峰有60多座,包括黃羊山、小五臺山、東臺山、東靈山、西靈山、韭菜山、韓家窪山、喬杉山等。海拔在906米到2882米之間,小五臺山最高峰在東臺灣海2487.9米。群山之間,河流兩岸形成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盆地,其中涿鹿和礬山是兩個斷陷盆地,是涿鹿縣的兩大盆地。

涿鹿縣總體地勢南北低,中間高,北距洋河、桑幹河、海棠460-500m,中部距靈山、小五臺山2,240m以上,南距大河南500m,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多為丘陵山區。2012年,涿鹿縣農林牧漁總產值為4147萬元,比2011增長7.3%。其中,農業產值21.1.5億元,比201增長6.8%。林業產值1.29億元,比201.1增長1.28%。畜牧業產值654.38+0.798億元,比2065.438+0.1增長4.8%。漁業產值673萬元,比2011增長102.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701萬元,比2011增長1.7%。

2012年,涿鹿縣糧食種植面積27069公頃;糧食產量186900噸,比2011增長7.3%,糧食畝產達到921公斤/畝。產油量2167噸,比2011增長30.2%。蔬菜產量22.05萬噸,比2065,438+065,438+0增長65,438+03.0%。幹鮮果總產量31.68萬噸,增長8.8%;其中,葡萄22.37萬噸,較2065,438+065,438+0增長65,438+03.0%。

截止2012,涿鹿縣有林地面積109900公頃,森林覆蓋率49%。生豬飼養量59.27萬頭。2065,438+02年末生豬存欄量為265,438+05,300頭,分別比2065,438+065,438+06增長2.2%和65,438+0.6%。豬、牛、羊、兔、禽總產量4.2萬噸,比2065,438+065,438+0增長3.9%。牛奶總產量11.1.3萬噸,比2011增長8.2%。2012年水產品總產量504噸,比2011年增長40.0%。截止2012年末,涿鹿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204億元,比2011增長3.4%。其中,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89億元,比2011增長1%;工業銷售產值2741億元,比201下降20.5%。工業品銷售率91.7%,比2011增長7.8%。30家監管企業中,4家釀酒企業實現產值1.91億元,較201增長32.2%。華大生物熱電實現產值654.38+0.04億元,較2065.438+0.1增長62.5%。顧俊商品混凝土產值達到3985萬元,比2065.438+065.438+0年增長565.438+0.0%。4家單晶矽企業停產,15家企業減產。涿鹿煤礦、AVIC液壓、慶忌礦業、裕景澱粉等9家企業減產20%以上。

2012年,涿鹿縣規模以上企業全年營業收入26.67億元,比2011年下降22.8%。利稅總額654.38+0.80億元,比2065.438+0.1下降30.0%。其中利潤933萬元,較2011下降92.5%。

2012年,涿鹿縣建築業增加值5.77億元,比2011增長16.5%。涿鹿縣資質以上施工企業房屋建築面積70.05萬平方米,比2011下降20.0%。其中,新開工面積47.5萬平方米,比2065年下降44.2%,438+065,438+0。2012年,涿鹿郵政系統投遞信件43.62萬封,快件7.74萬件,報刊270萬份。2012年末,郵政儲蓄余額為417萬元。截止2012年末,涿鹿縣固定電話用戶4.68萬戶,比2011減少2900戶。移動電話用戶數為2241,比201增加251;其中,搬遷654.38+0.7萬戶,增加2萬戶;聯通有541萬戶,同比增加51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達到2.8萬戶,較2065,438+065,438+0增長65,438+06.7%。

2012年末,涿鹿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9.33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9.8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60.24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9.62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36.07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4.86億元。其中,短期借款654.38+0.208億元,比2065.438+02年初減少466.5438+0.4億元;中長期貸款23.44億元,比2012年初增加4.84億元。

  • 上一篇:重慶市屬34家國企“壹把手”年薪多少?
  • 下一篇:北控集團下屬企業名錄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