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規範企業所得稅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列報,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18-所得稅2006年2月5日,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確認和計量只能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雖然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能夠客觀、公允地反映企業的所得稅資產和負債,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壹些實際問題。
[關鍵詞]企業資產負債;問題與對策分析1。企業實施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目前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理念已經跟不上新準則的步伐。雖然我國新頒布的所得稅會計準則已於2007年6月65438+10月1在上市公司實施,但會計環境的改善和會計觀念的更新往往滯後。與此相關的會計環境包括:新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分離程度;中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還不成熟;不完善的公平市場;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主要以企業利潤為基礎,其他因素造成了我國以利潤表為重點的現狀不變。會計概念從收入和費用到資產和負債的轉變需要壹段時間。
2.增加會計處理成本和企業所得稅核算難度。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幾種方法中,應付稅款法最簡單,工作量最小,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最復雜,工作量最大。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的頒布實施,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已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企業應首先對所有資產和負債進行重分類,然後逐壹比較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是否存在暫時性差異,從而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並對其所得稅影響追溯調整年初留存收益。這些都增加了會計處理的成本和企業所得稅核算的難度。
3.對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實施,要求會計人員從根本上重新認識以前熟悉的壹套會計處理制度,新的所得稅處理方法也增加了大量的專業判斷和信息披露工作,如遞延所得稅資產可辨認上限的判斷、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減值的判斷等,這些都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但目前我國會計人員整體水平不高,對所得稅會計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熟練,實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困難。
二。提高所得稅會計信息質量的建議雖然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實施存在壹些障礙,但所得稅會計的國際化勢不可擋。企業如何在保證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順利實施的同時,提高所得稅會計信息質量?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如下。
1.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會計環境。新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體現了國家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為企業長遠發展而改革財務制度的決心。作為這壹改革方案的執行者,各級要積極努力解決實施中的困難:
首先,市場監管和主管部門要改變對企業或管理者的評價機制,以評價指標為現實導向,將原來的利潤評價指標改為企業資本經營能力等指標,有利於企業由收入和費用向資產和負債轉化。其次,積極推動市場經濟條件的完善,促進活躍市場的存在,使公允價值有據可依,形成良好的會計環境。
2.規範企業內部所得稅會計流程和信息披露。企業應盡快適應新準則的要求,強化所得稅會計理念,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相關規則或補充規定,通過完善會計處理流程、設置專職所得稅會計崗位、 建立規範的所得稅會計輔助工具書和工作底稿,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對所得稅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 3.采用雙軌制,適合不同類型的公司。考慮到成本效益原則,可以先在我國所得稅會計方法的選擇上實行雙軌制:即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和應交稅費法並行。對於小企業,由於是以納稅為導向的會計處理,可以允許其繼續使用原應納稅額方法,降低所得稅會計處理成本;對於未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可以給予壹定的過渡期,要求企業先將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開,會計處理方法仍可以利潤表債務法為基礎,經過壹定的適應期後過渡到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直接過渡到資產負債表債務法。4.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比原準則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在會計處理和核算方法上更加規範,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更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更高。因此,企業需要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掌握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精髓,提高會計人員對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降低準則應用的轉換成本,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不僅在基本的會計概念、方法和程序上有很大的變化,而且要求更相關、更可靠的會計信息。在實施過程中,企業應進壹步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會計環境,規範內部所得稅會計流程和信息披露機制,從而規範企業所得稅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