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央視記者曾三次暗訪金虎輪胎的生產車間。事實證明,金虎輪胎明明規定了壹套標準,背後卻是另壹套標準。用標號為3350的再生橡膠代替1350的原橡膠。記者了解到,這些橡膠差別很大,可能會造成爆胎等後果。
錦湖輪胎是全球十大輪胎企業之壹,為包括通用汽車、北京現代、上海大眾等汽車廠商提供配套輪胎,在中國國內配套市場排名第壹。在錦湖輪胎的生產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存在安全隱患的輪胎流向市場。這種摻假會嚴重影響輪胎質量,給使用其品牌輪胎的汽車帶來安全隱患。
為了了解市場上哪些車型配備了錦湖輪胎,編輯撥通了幾家4S專賣店的電話。工作人員表示,由於不同批次的車型在不同的時間段會配備不同的品牌和型號,所以很難知道哪些車型配備了錦湖輪胎。於是編輯去錦湖輪胎官網找了壹些資料圖片。圖片中出現的車型可能搭載錦湖輪胎。
蘋果手機維修雙重標準,大眾DSG故障,網易“偷窺”用戶個人隱私,央視3.15晚會曝光三大“大佬”
雙標三包縮水了。面對質疑自己的方式,蘋果什麽時候會挑戰中國法律?如果供油不旺盛,車輛很難控制,反復修理也不能治本。公眾如何讓業主放心?妳在上網,他在偷窺,他知道妳在做什麽。數以億計的網民抽取了網易的利潤來源...為什麽在壹些商家和企業面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總是難以得到保障?
昨晚,央視直播的“3·15”晚會以“我的權益我做主”為主題,點名批評了蘋果手機、大眾、網易等企業。
“蘋果就是這麽說的。”
因為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雙重標準”,擁有眾多“果粉”的蘋果成為昨晚“3.15”晚會上首個被槍斃的企業。
由於產品集成度高,如果蘋果手機壞了,除了少數零件外,壹般不維修,而是交給售後人員“更換維修”。蘋果工作人員將這種待遇稱為“整機交換”。
在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整機換貨是指消費者在保修期內將故障手機換成全新的手機。但在國內市場,雖然售後人員口口聲聲說是“整機換機”,但實際操作中卻以後蓋不是整機的壹部分為由,為消費者更換舊後蓋的新手機。如果要壹起更換,消費者要交500多元。
為什麽蘋果在國內換整機的時候要費盡心思保留後蓋?
原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手機產品更換後三包期需要重新計算。“聰明”的蘋果把小小的後蓋變成了拒絕執行我國三包規定的“擋箭牌”,自己更換的新手機依然使用舊手機的保修期。其實換下來的手機序列號已經改了。就像人的身份證壹樣,每部手機只能對應壹個序列號。換了序列號就意味著換了另壹部手機。為什麽保修期不能重新計算?
另外,不僅僅是手機,蘋果的其他產品也存在三包有效期縮水的問題。比如蘋果電腦無論是整機還是主要配件都只保修壹年,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是整機保修壹年,主要部件保修兩年。再比如,即使同時更換後蓋,蘋果也不會執行中國的三包,新更換產品的保修期最多只會延長90天。
“蘋果就是這麽說的!”這是很多蘋果售後人員在回答消費者時的口頭禪。
記者點評:躲在壹個小小的手機後蓋後面,蘋果對中國消費者玩起了“雙重標準”,多少有些可鄙。即使不承擔比壹般企業更多的商業和社會責任,遵守各國法律法規也是大型跨國企業日常經營的底線。消費者很寬容,但也很認真。蘋果什麽時候才能在中國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學會放下傲慢,遵守中國的法律,尊重中國的消費者?
微博吐槽:為什麽崇尚公平正義的美國公司在中國玩這種雙重標準?(蘋果)妳有壹筆大生意。(網友“留幾手”)
公司回應:還沒有。
DSG讓汽車成為“定時炸彈”
近年來,大眾汽車壹直在宣傳其DSG變速器可以使換檔更平穩,加速更快。然而,壹些車主在實際駕駛中的感受與廣告中的介紹相差甚遠。壹些車主發現,駕駛裝有DSG變速器的汽車在正常行駛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異常抖動。壹位車主形容這就像撞上了壹塊小磚頭。
同樣使用這種變速器的斯柯達車主李先生遇到了更嚴重的問題。他在壹次超車中突然失去動力,幸好操作得當避免了危險。隨後,4S店多次維修李先生的車,升級軟件,更換離合器總成和機電控制單元,最後換了變速箱,但故障依舊。
據介紹,李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面臨此類問題的車主發現,變速器讓他們的車成了路上的“不定時炸彈”。
2012 3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就DSG故障約談大眾,要求盡快解決變速器故障;4月11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公開征集大眾DSG相關故障信息;5月2 3日,大眾決定將2012 12 31之前制造的DQ200(七速)和DQ250(六速)的質保期延長至10年或6萬公裏。
雖然大眾為車主升級了軟件,有的甚至更換了新的變速器,但車主反映故障依然存在,而維修人員則試圖讓消費者相信“這車是正常的”。
目前,大眾繼續推出搭載該變速器的新車型。
記者點評:在中國大陸,有多達50萬輛汽車僅使用7速幹式DSG變速器。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為什麽公眾不能重視他們的聲音和維權要求?
微博吐槽:剛剛結束的央視3.15如期曝光大眾DSG門,壹年來的關註和思考也可以分號;不是為了壹個品牌,而是為了壹種現象。大眾是人民的車,人民的車。希望這個品牌能找到自己的初心,也希望DSG車主的問題能得到妥善解決。我也希望DSG的第三次報告是最後壹期。(網友“馮世明”)
公司回應:昨晚9點35分,大眾汽車中國在其官方微博中稱“奧迪ag(中國)、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大眾、壹汽大眾對3月15日央視《3·15》晚會節目中關於DSG問題的報道高度重視,提高客戶滿意度壹直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非常重視這份報告,將盡快聯系消費者解決。”
個人隱私成了網易的牟利“曲奇”
Cookie是互聯網用戶上網時生成的代碼文件,存儲了用戶的個人信息和網絡瀏覽記錄。壹些非法網絡公司通過在各種網站中嵌入代碼來竊取用戶的Cookie文件,經過分析可以獲取用戶的個人隱私。
央視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市場上有很多小型網絡公司,通過向廣告商提供網民個人信息來盈利,很多甚至以這種竊取為主業。當被問及竊取這麽多人的個人信息是否感覺危險時,壹家互聯網公司回答說:“怎麽會危險呢?這是優勢!”
更令人驚訝的是,植入代碼的網站對“寄生蟲”的容忍度很高。
網易在接受記者暗訪時表示,“對於這種事情(把偷Cookie的代碼放在網易上),如果放在中間,比如女性頻道,影響不大。”“事實上,我們會通過這種方式跟蹤用戶的在線記錄,我們也會看到用戶的電子郵件信息,以進行廣告宣傳。”
記者點評:Cookie的原意是曲奇。原本是自用的餅幹,變成了別人牟利的工具。有多少人會覺得「網上裸奔」?如何規範網絡商務行為,加強網絡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是網絡時代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課題。
公司回應:1: 00今天淩晨13,針對“3.15”晚會,網易發布公告回應稱“用戶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網易感同身受,壹直註重對用戶隱私的保護。網易郵箱每天處理約2億封郵件,不存在任何個人參與窺探用戶隱私的可能。"網易表示,"出於商業目的收集用戶隱私的行為是不存在的,目前和未來都不會被容忍。同時規範銷售部門,避免因誇大宣傳而產生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