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預謀的、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詐行為。財務舞弊必然會在許多的方面表現出各種跡象。如會計人員頻繁離職、變更註冊會計師事務所、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關聯交易頻繁、管理層經常發生變動或拋售其所持有的股票等等。
二、財務舞弊征兆的識別
財務舞弊征兆可以從管理層面、關系層面、組織結構和行業層面以及財務結果和經營層面加以識別。
1、管理層面的預警信號
管理層面的舞弊是壹種最嚴重的舞弊指向,因為這是壹種有組織、有預謀和多方參與的集體性舞弊行為。
如果發現以下管理層面的預警信號時,表明公司可能存在著財務報表舞弊:
高級管理人員有舞弊或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不良記錄;
高級管理層或董事會頻繁改組;
高級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離職率居高不下;
關鍵高級管理人員的個人財富與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股價表現聯系過於緊密;
高級管理人員處於贏利預期或其他財務預期的高壓下;
高級管理人員對不切實際的財務目標作出承諾;
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主要以財務業績為基礎(如獎金、股票期權和銷售傭金);
高級管理人員的決策受制於債務契約,且違規成本高昂;
高級管理人員過分熱衷於維護或提升股票價格;高級管理人員過分熱衷於稅務籌劃;
重大決策由極少數關鍵人物(如公司創始人)所左右,且逾越決策程序的獨裁現象司空見慣;
高級管理層對於倡導正直誠信的文化氛圍缺乏興趣;
高級管理人員經常向下屬經營班子下達激進的財務目標或過於嚴厲的支出預算;
高級管理層過多地介入專業性很強的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估計和會計判斷;
高級管理層頻繁接受媒體的采訪宣傳且對沽名釣譽的活動樂此不疲。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管理層有了舞弊的壓力、動機和可能。但是,舞弊是壹種人人都可能進行的違法行為,但不壹定都會發生。如果管理層人員的職業道德規範和操守很高,信用意識很強,就不壹定發生財務舞弊行為。正如有些人見利忘義,而有些人卻拾金不昧壹樣,道德水平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
2、關系層面的預警信號
關系層面是指公司在其經營過程中由於經濟、金融、法律、投資、融資等多方面的活動而形成的壹種關系。通過觀察與分析公司在處理與金融機構、關聯公司、註冊會計師、律師、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關系時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可以對公司是否進行或者準備進行財務報表舞弊作出判斷。
這些關系層面的預警信號主要包括:
貸款或其他債務契約的限制對公司的經營或財務決策構成重大問題;
銀企關系異常(如與異地的金融機構關系過於密切、開設的銀行賬戶眾多);
高級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與主辦銀行的高層關系過於密切;
頻繁更換為之服務的金融機構;
缺乏正當的商業理由,將主要銀行賬戶、子公司或經營業務設置在避稅天堂;
向金融機構借入高風險的貸款並以關鍵資產作抵押;
經營模式缺乏獨立性,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主要通過關聯公司進行;
經常在會計期末發生數額巨大的關聯交易;
當期的收入或利潤主要來自於罕見的重大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明顯缺乏正當的商業理由;
對關聯方的應收或應付款居高不下;
公司與其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關系高度緊張或關系過於密切;
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或拒絕更換信譽不佳的會計師事務所;
高級管理人員在審計時間或審計範圍等問題向註冊會計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高級管理人員對註冊會計師審計過程中需要詢問的人員或需要獲取的信息進行了正式或非正式限制;
經常變更為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或法律顧問;
頻繁卷入訴訟官司;
高級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關系緊張;
頻繁發行或增發新股、債權,導致投資者抱怨或抵制;
高級管理層與投資銀行或證券分析師關系過於密切或緊張;
高級管理層與證券監管機構關系緊張;
高級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在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受到證券監管機構的處罰或批評;與稅務機關稅務糾紛不斷。
3、組織結構和行業層面的預警信號
企業組織結構是指企業組織的基本框架,是對完成企業目標的人員以及人員關系、級職以及級職關系、權責以及權責的範圍、資源以及資源的配備等等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組織結構過於復雜、設置不合理、授權不明確等問題都可能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失控,從而產生舞弊行為。
組織結構和行業層面的主要預警信號包括:
組織機構過於復雜;
所在行業處於成熟或衰退階段;
缺乏內部審計機構或人員配備嚴重不足;
董事會成員主要由內部執行董事或“灰色董事”組成;
董事會的作用過於被動,受制於高級管理層;
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地域分布廣泛,且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控制;
信息系統薄弱或IT人員配備不足;
未設立審計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缺乏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
所在行業競爭加劇,經營失敗與日俱增;
在行業壹片蕭條時,公司的經營業績壹支獨秀;
遭受巨額經營損失,面臨破產、被敵意收購或其他嚴重後果;
所在行業技術進步迅猛,產品和技術具有很高的陳舊風險;
所在行業對資產、負債、收入和成本的確認高度依賴於主觀的估計和判斷。
4、財務結果和經營層面的預警信號
財務成果主要是反映企業在壹定會計期間內的經營狀況,從財務成果有關指標的變異和特殊性,也可以反映出企業財務舞弊行為。
財務結果和經營層面的主要預警信號包括:
經營業績與財務分析師的預測驚人接近;
報表項目余額和金額變動幅度異常驚人;
對外報告的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主要建立在高度主觀的估計和判斷基礎之上,且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很可能隨著估計和判斷基礎的變化而嚴重惡化;
收入和費用比例嚴重失調;
高度依賴於持續不斷的再融資(包括股票和債務融資)才得以持續經營;
報表項目的余額或金額源於壹筆或少數幾筆重大交易;
會計期末發生“形式重於實質”的重大交易且對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財務報表被註冊會計師發表“不幹凈”意見;
在連年報告凈利潤的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持續人不敷出;
對外報告的贏利能力以遠高於競爭對手的速度迅猛增長;
主要成本費用率大大低於其競爭對手;
財務報表附註晦澀難懂;
連續多年依靠非經營性收益才得以保持贏利記錄;
財務杠桿高,處於違反債務契約的邊緣;
經營業績與其所處的行業地位不相稱;
經營成功所高度倚重的產品或服務面臨著市場競爭、技術進步、消費偏好或替代品的嚴峻挑戰;
對外報告的經營業績與內部預算或計劃總是保持高度壹致,罕有例外情況發生;因經營業績不佳導致股票交易持續低迷,面臨著被交易所終止交易的風險。
三、財務舞弊的具體征兆表現
由於企業的財務資料最終要向有關方面披露,並且雖然披露的主要目的各不相同,但不外乎增加利潤、減少負債等幾個方面,使企業能夠獲得良好的市值,爭取到更多的銀行貸款。從會計角度看,財務舞弊主要表現為銷售收入舞弊、銷售成本舞弊、負債和費用舞弊、資產舞弊和披露舞弊等形式。
1、銷售收入舞弊的預警信號
2、銷售成本舞弊的預警信號
3、負債和費用舞弊的預警信號
4、資產舞弊的預警信號
5、披露舞弊的預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