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產業信息化的從企業角度來說

產業信息化的從企業角度來說

首先,信息化是企業防範不確定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術與制造的結合使企業生產經營趨向敏捷和虛擬化,增強了企業對市場響應的柔性、敏捷性和適應性,提高了決策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拓展了決策者的思維空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主觀性。其次,信息化使得企業對於人力資源的管理變得更容易,而且費用也大大降低。企業可以對大量人力資源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簡潔了人力資源管理報告,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便於企業高層從總體把握人力資源的管理狀況。第三,信息化將使財務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容易。信息化使高層領導能更方便、快捷地獲取財務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也把財務管理人員從繁瑣的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第四,信息化能幫助管理者增強決策能力。用現代化的計算機和數據終端設備進行數據集中處理,將分散數據集中到計算中心,促進重要決策集中化,提高決策時效性和針對性。第五,信息化促進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信息化可以使企業管理模式從壹些執行重復性工作的簡單工具衍生成壹套綜合的、基於策略的系統,使企業由人治管理轉化為制度化管理,將典型的企業管理模型轉變為超越個別系統、網絡或數據庫的管理,最終形成較高層次的“端到端”企業管理模式。

從產業角度來說,產業信息化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產業適應日益國際化的激烈的市場競爭;適應以“3C”(Customer, Competition,Change)和IT為特征的外部環境要求,組成多個企業間聯盟,以“虛擬制造”的形式來進行資源的整合,***同抵禦市場風險。由產業信息化產生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用戶連成壹個整體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並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企業資源計劃(ERP)、產品協同服務(CPC)應用為主體的管理手段革命,以及價值協同服務(Collaborative Value Commerce,CVC)、產業集成。從而滿足在全球經濟壹體化情況下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持續化發展的要求,進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據美國某知名咨詢公司對15家成功實現業務流程(BPR)重建的客戶所做的分析表明:流程重建可使時間縮短80%、成本降低48%、差錯減少60%。

總之,產業信息化是改造和提升經濟與社會質量的技術基礎,更是防範和減少產業成長不確定性的最優選擇。當然,產業信息化本身也存在風險,尤其是高端信息化存在著失敗的風險,這是因為信息系統建設的復雜性、困難性、潛伏性、依賴性、多變化和強破壞等。

  • 上一篇:優秀財務團隊申請材料範文精選
  • 下一篇:成都企業跨區地址變更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