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公司財務和會計師事務所有什麽區別呢?會計應該如何選擇?對此,本文給出以下建議:
進入門檻
如果不是金融專業出身,沒有足夠的專業背景知識,可以考慮去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像四大這樣的事務所在招人的時候對專業背景要求不是很嚴格,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審計。進入公司後,會有完善的培訓體系讓妳非常專業。
相對於事務所,企業財務有壹定的專業門檻,因為財務管理和資本運作都需要專業技能和知識,所以企業更看重專業背景和工作經驗。
但無論是企業還是事務所,對高學歷、多證、英語好的會計人才更感興趣,所以提高自己的硬件水平是會計人員進入大公司、事務所的必要條件之壹。
操作制度
在企業的財務部門,會計主要從事會計核算、資金管理、成本控制、內部控制等工作,主要為企業提供後臺支持。總的來說,他們的日常工作比較穩定。因為財務部門需要和企業內部的其他部門打交道,所以協調部門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其他部門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財務部門不僅要分析這筆錢是否值得花,還要努力爭取其他部門的支持。
與公司財務相比,事務所的工作相對簡單。審計人員只需要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對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材料和報告進行審核並發表意見,其工作性質是專業服務,可以為用人單位創造收入。所以事務所秉承專業至上的理念和項目組的配合,不專業的人往往容易被淘汰。
工作壓力
對於事務所來說,工作壓力比公司會計大得多。事務所不僅對個人專業能力要求高,日常工作也更辛苦。忙季熬夜加班是常事。如果客戶在外地,就要出差,需要10天半才能入住。如果客戶對妳的服務不滿意,這也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聲譽和績效得分。另外,事務所非常重視會計證書,比如註冊會計師等優質資格證書,所以邊工作邊做研究也很正常。
相對來說,企業內部對考證沒有硬性要求,但強調個人業務能力。管理層的公司財務猶如聖人。不僅要熟悉公司的業務流程,還要做好成本控制和管理,還要為公司帶來融資和資本運作。其實壓力也不小。
職業發展
企業財務職業的發展有三個方向。壹種是做專家型人才,在企業內部進行財務管理、運營、改革;壹類是項目型人才,為企業項目運營提供專業服務;最後壹類是管理人才,如監事、經理、董事等。,做好公司的資金籌集、風險控制和資本運作。壹般來說是通過出納-會計-會計主管-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的晉升渠道發展起來的。
事務所的職業發展渠道非常透明。壹般新人從見習審計開始,兩年後成為項目助理,3-5年成為高級審計,5-10年成為部門經理,以後可能成為事務所合夥人。
對於剛進入會計領域的新人,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事務所是壹個選擇。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最重要的是認識了很多公司,認識了很多行業的會計,學習了企業的內控制度和管理模式。前期雖然辛苦,但收獲也不小。在事務所呆兩年,最好四年,然後去企業做財務,鍛煉全方位的能力,為妳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