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鐵人精神不斷得到弘揚。1960年7月1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大會,為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大會戰湧現出來的“五面紅旗”披紅戴花。壹時間,全油田出現了“人人學習鐵人,人人爭做鐵人”的局面。到1963年底,油田湧現出以1205、1202鉆井隊為代表的“五好”集體200多個,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五好”紅旗手壹萬多名。進入‘二次創業’的新時期,管理局隆重召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做出向“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等模範標兵的學習的決定。今年,全局又表彰500名創效狀元、服務標兵、技術能手、崗位成才典型,表彰50名鐵人式的模範幹部,10名新時期鐵人式標兵。正因為有壹支過硬的隊伍,到1999年,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5.5億噸、天然氣705.9億立方米,原油產量占我國同期陸上總產量的47%;累計向國家和地方財政上繳各種資金2214億元,是國家對油田投資的44倍;累計為國家出口原油3.44億噸,創匯482億美元。
時代造就了鐵人,時代的發展也賦予了鐵人精神新的含義。在大慶油田年產原油達5500萬噸時,壹個難以接受的現實擺在大慶人面前:“八五”期末,大慶油田綜合含水將超過85%。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地把目光盯向了表外儲層。按照王啟民的推理打下3口試驗井,他和夥伴們泡在油區,分析每壹口井的地質資料和試驗數據,發現了高含水的原因。通過化學堵水,使19口油井初期日產都達到了8噸以上。據計算,大慶油田表外儲層地質儲量可達7.4億噸,按30%的可采儲量計算,為國家增加2000多億元的財富。此後,王啟明又組織實施了“大慶油田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結構調整技術。到1995年底,5年累計多產原油610多萬噸,累計增收節支150億元。
在市場經濟中,大慶人以鐵人精神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幾年來,鐵人曾經工作過的鉆探系統,走出油田闖市場,足跡遍布國內各個油區,還在委內瑞拉、印尼、埃及等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鉆井技術服務公司的工程產品打入了蘇丹、哈薩克斯坦。基建施工隊伍在京陜管線、西氣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中,贏得了信譽,樹立了形象。油田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去年外拓市場總產值達1.02億元。目前大慶石油管理局外部市場創收已占全部收入的四分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