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東峽鎮轄區

東峽鎮轄區

262514

2006年代碼

370781113(90個村):~ 201少樹村~ 202王木匠村~ 203王銘村~ 204柳胡同村~ 205小源村~ 206東下村~ 207西峽村~ 208耿佳村~ 2008。438+02李記村~ 213前石鋪村~ 214後石鋪村~ 215小石村~ 216魚枷村~ 217三官廟村~ 218堂子村~ 224詩佛村~ 225柴廟村~ 226石家村~ 227薛廟村~ 228雙廟村~ 229+0南黃村~ 242大元村~ 243後寺村~ 244崔家村~ 245王家村~ 246張曉村~ 247北峪村~ 248杜家村~ 249白家村~ 250埠口村~ 251花園新村~ 252蔣家村~ 253邊店子村~ 254小馬家村。村~ 259皂湖村~ 260馬埠村~ 261劉鑫村~ 262老劉村~ 263夏佳村~ 264張超村~ 265小趙屋村~ 266沈家村~ 267何權村~ 268東陽村~ 269牟家村~ 270徐佳村~ 2765438村~ 276東坡村~ 277西坡村~ 278張樓村~ 279王剛村~ 280彭 283媽灣村~ 284尹達村~ 285李嘉存村~ 286南嶼村~ 287寨裏村~ 288菊米村。 村~ 203裴橋村~ 204柳溝村~ 205東朗村~ 206西朗村~ 207蔣家村~ 208王牧宮村~ 209十裏屯村~ 210寺古村~ 211雙廟村~ 212張孟口村~ 265438。~ 216孟古村~ 217顧芳村~ 218余古村~ 219義和村~ 220李家官莊村~ 221王凡村~ 222趙佳村~ 223東裏村~ 224張培村~ 225吉村~ 231懶劉村~ 232馬嶺村~ 233馬史村~ 23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取得顯著成效。東峽鎮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1%。東峽鎮地方財政收入654.38+0277萬元,比上年增長654.38+02.4%;東峽鎮工業銷售收入8.6億元,東峽鎮利稅569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9.4%和36.6%。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6543.8+78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32元。

2008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9億元,比上年增長60%;財政總收入6543.8+0.2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06.5萬元,分別增長32.6%和59.9%。工業經濟* * *實現銷售收入80.47億元,利稅5.58億元,同比增長81.5%和79.2%;第三產業增加值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36元。東峽鎮農業結構合理,形成了生姜、瓜菜、糧食、菜葫蘆、水果、畜牧六大支柱產業,建成了3萬畝生姜、2萬畝瓜菜、5000畝菜葫蘆、3萬畝國家優質小麥四大生產基地。其中“東夏牌”生姜年產量1億公斤,以產量高、品質好、營養豐富而聞名,被農業部食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認定為壹級產品。

農業發展達到更高水平。東峽鎮根據產業特點和養殖優勢,建設了萬畝優質生姜種植區、冬季大棚種植區、瓜菜種植區、畜牧加工區、農產品批發交易區、農資配送區五大特色產業區。按照有機、高效、品牌的發展目標,推進了從分散種植到基地園區、從註重數量到提高質量、從蔬菜生產到精深加工的“三個轉變”,提升了夏東農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東夏鎮工業發達。私營企業500多家,其中五金加工企業200多家,是山東省最大的五金加工專業鎮。當地政府出臺了壹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商陸續落戶該鎮,投資各類工業項目,為經濟快速發展註入了強大活力。該鎮已形成農產品加工、五金加工、包裝印刷、塑料編織、化工、食品六大支柱產業。

工業強鎮譜新篇。東峽鎮突出壹條產業發展主線,以“招商引資、上項目”為總抓手,立足本地機械零部件加工傳統優勢,狠抓平臺建設、招商引資、大項目引進、現有企業擴容改造、軟環境建設五大工作重點,以增量投資促轉型調整,加快特色產業發展。* * *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個,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0個,到位資金4.3億元;園區企業14家,億元以上項目3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工業銷售收入55.73億元,利稅5.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06%和33.03%。東夏鎮工業園區是山東半島機械零部件生產加工基地,擁有3項省優產品。該鎮緊緊圍繞“壹城四區六基地”總體城市建設規劃,不斷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轉型,著力打造青州北部城市副中心。總投資2.6億元、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的50個開發區綜合服務區安置房主體工程已完工;總投資3.5億元、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的“興隆嘉園”住宅小區已開工建設;開發區中學,占地150畝,總投資6000萬元,總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正在招商。積極配合青州北路、青墾路、吉焦鐵路新客站等市重點建設項目,確保重點工程如期竣工交付使用,城市建設面貌明顯改觀。

該鎮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明顯加快了農業發展步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和農民抗風險能力;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老齡、老幹部、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前列。自全市“千人下鄉駐村”活動開展以來,東峽鎮駐村幹部實現了從形式上的“駐村”到實質上的“幫村”的明顯轉變。他們進村入戶,訪貧問苦,幫村行政,謀發展,為群眾辦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事,鞏固了鄉村治理基礎,促進了經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

市17幹部與鎮17村結成幫扶對子以來,各幫扶單位領導認真落實市委提出的要求,深入駐村指導工作,克服農村住宿不便、交通不暢、信息不暢等諸多不利因素,廣大駐村幹部迅速進入角色,真正投身到村裏,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做到了“五親自”,即駐村親自參加交接、親自進村征詢群眾意見、親自留在現場、親自做好組織指導、親自幫助解決突出問題,形成了“領導負總責、單位撐腰、幹部駐村抓”的格局,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農民的信任和好評。

每個駐村幹部心裏都有壹本賬,記錄著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駐村日常工作中,圍繞村民最迫切、最期盼的難走、飲水難、讀書難、看病難等“十難”,市人大幹部積極爭取本單位65438+萬元支持,多方籌集40萬元,分別為張超村、後石村硬化村內街道和道路,協調爭取4萬余元為村民修建水利灌溉設施另外,分別為兩個村配備了辦公桌椅,改善了辦公條件;發改局資助東裏村和王凡村各2萬元,幫助兩村安裝路燈,實現村村通燈。市人民醫院分別向雙廟村、官莊村提供2萬元資金硬化村內道路,為村內55歲以上老人組織免費體檢,為困難群眾減免醫療費用7000余元。東峽鎮投資4000多萬元,對全鎮總長50公裏的道路進行了全面改造和維修,完成了“六縱六橫”路網體系建設。投入870萬元對新建道路進行綠化,在和諧路等主要路段行道樹外栽植紫梅、刺柏、木槿、連翹等苗木。以教育為第壹民生,總投資3700萬元,基礎教育資源全面整合。全鎮整合建設2所初中、4所小學、7所幼兒園,著力打造“247”教育新格局。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6個,床位50張,投資約32萬元。有224名衛生專業人員,包括24名執業醫生、33名執業助理醫生和27名註冊護士。東夏鎮有線電視臺建成1992,有線電視用戶10425戶,入戶率95%。轄區內鋪設光纜180公裏,實現了光纜村村通。構建養老、就業、保險、救助“四保障”,全面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11,全鎮參與人數達25300人;村級標準化衛生院覆蓋率達到100%,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6%。“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0%以上。2008年,東峽鎮敬老院被評為“全省壹流敬老院”。加強綜治維穩中心建設,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推動治安、安監、計生等管理服務向農村社區延伸,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 上一篇:電子營業執照怎麽年審?
  • 下一篇:對信息安全專業的看法和了解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