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亨利·福特
時間:2021年12月18日
我的生活與事業
◆ 改變來源於制造過程中的經驗,而不是基本原理上的改變。我把這當做壹個重要論證,也就是如果開始實施壹個好主意後,那就應集中精力把它做得更完美,而不是到處轉悠,尋找其他更好的主意。
◆ 我將證明什麽是掙錢之道。真正的工商業的唯壹基礎是服務。
◆ 我同時還註意到,很多從事工商業的人都認為他們的工作很勞累,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壹場越早結束越好的戰鬥。這是我不能理解的,因為我想生活並不是壹場戰鬥,除非是與我們垂頭喪氣的傾向作戰。如果腐朽是成功的話,那壹個人只要忍受著無所事事的懶散生活就行了。但如果發展才是成功的話,那麽壹個人必須每天早晨就精神抖擻地醒來,並且壹整天都保持頭腦清醒。
◆ 萬物皆流,其意義也在於此。生活流動著,我們可以住在壹條街的同壹個地方,但住在那裏的永遠不會是同壹個人。
◆ 在任何人看來,把錢放在工作之前並非不合邏輯——雖然所有的人都承認利潤來自於工作。其願望似乎是找到了壹條掙錢的捷徑,但同時卻忽略了壹條顯然的捷徑——也就是工作。
◆ 我到現在也弄不明白,人們把自己的工作幹好了還不夠,卻浪費時間在競爭上。時間最好是用在工作上。總有足夠多的人們準備並急於購買,只要妳能供給他們所需要的產品,並以適當的價格。這點既適用於人力服務也適用於商品。
◆ 我有很多時間,我從未離開我的事業,我不相信壹個人能離開得了他的事業。他應該整天想著它並且整夜夢著它。每天早晨把工作揀起,每天晚上把工作放下——直到第二天早晨之前都無須再想它,這是多麽美妙啊。
◆ 對於工商業的認知:
壹、金錢若被置於工作之前的位置,更傾向於扼殺工作並毀壞服務的基礎。
二、首先考慮金錢而不是工作,帶來了對失敗的恐懼。這種恐懼阻礙了企業的每壹條發展之路。它使人害怕競爭,害怕改變自己的方法,或害怕從事任何會改變自己的狀況的事情。
三、對把服務放在首位的人,盡全力做好工作的人來說,道路都是清楚的。
◆ 要服務社群中95%的人,這是任何產業的邏輯基礎。它也是社群能服務工商企業的邏輯方式。為了采用這壹基礎,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總想抓住眼前利潤的習慣,以為眼前的利潤是世界上唯壹的利潤。
◆ 總是想著向前,總是想著幹更多的事,這會使壹個頭腦認為沒有什麽不可能的事。
◆ 正確的經驗,好的技術訓練,應該擴大思維領域,縮小對事物做不可能的判定。
◆ 頭銜的效果是很特別的。它作為壹種擺脫工作的標誌而使用。它幾乎等同於壹枚徽章,上面寫著這樣的字:“這個人無事可幹,但自認為是個重要的人物,而別人都是無關緊要的人。”
◆ 繁榮正代表大多數人們的舒適程度——而不是生產廠家的銀行收入。企業主的功能就是為了這壹舒適做出貢獻。他是社會的工具,只有當他管理的企業是為了給社會以越來越低的價格提供越來越好的產品,同時為那些與他的企業相關的工人提供根據他們的工作支付的越來越高的工資時,他才能服務於社會。
◆ 當所有的企業都陷入蕭條時,企業界人士應該把這看成是對自己提出的挑戰。把註意力集中在價格上而不是集中在服務上,這點可以肯定地表明,這種企業家是不能成為真正的企業家的。
◆ 服務的原則是能夠治好壞企業的病根。它將引導我們把服務原則和金融規律應用於實際。
◆ 有壹天所有的商品都生產得如此便宜、如此巨量,生產過剩就成了現實。但就我們所關心的,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不是懷著恐懼看待——而是帶著滿意。
◆ 企業的問題是最需要註意的。與人們密切相關的企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滿足人們的需要。如果妳生產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並以對他們來說是壹種幫助而不是壹項重負的價錢賣給他們,那麽妳的事業便會永遠前進。人們買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就好像他們要喝水壹樣自然。
◆ 但壹個企業裏充斥著不當的方法時,當壹個企業由於它的制度出毛病時,當管理人員舒舒服服地靠在椅子上以為他們制定的計劃能壹勞永逸時,當壹個企業成了壹個純粹生活之外而不是壹個人必須努力工作的場所時——那麽,妳就要遇到麻煩了:壹個明朗的早晨醒來,妳會發現自己在幹比以前任何時候幹過的都多的工作——但從中收獲甚少。
◆ 妳會註意到金融家提出的救治方案是借錢而不是其他更好的方法。他們沒有提議加壹個工程師到公司來。而是想要安排壹位財務主管進來。這就是讓銀行家進入企業的危險,他們只會用錢來思考。他們認為工廠是生產線,而不是生產商品。他們看中的是錢,而不是生產效率。他們不能理解壹個企業是從來不會站著不動,它必須前進,否則便倒退。他們把降低價格當做扔掉利潤而不是建設企業。
◆ 沒有壹個階層認為進步是對它的攻擊。進步只是基於自身的召喚,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其他人發展。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會試圖阻擋進步,並因此成為它的犧牲品。
◆ 世界的貧窮很少是由於缺乏物品造成的,而是由於“貨幣緊缺”造成的。國家之間的商業競爭導致了國際爭端和糾紛,這些反過來激發了ZhanZheng——這表明這些事實對人類的重要。因此,貧窮和ZhanZheng,這兩個最大的eMo,都是從同壹條根上長出來的。
◆ 壹切美好、正當的事情都有可能實現。它只是需要壹個小小的技巧——對貪婪的野心少壹點主意,對生活本身多壹點註意。
◆ 恐懼是由於過分依賴外部事物而產生的。恐懼是身體淩駕在靈魂之上的結果。失敗的心境純屬精神上的,並且是恐懼之母。這種心境總是固定在那些沒有遠見的人的身上。
◆ 人類仍然是地球上萬物的靈長。不論發生什麽,他還是壹個人。企業也許明天會不景氣——他還是壹個人,他經歷環境的變化,就像他經歷溫度的變化壹樣——他仍然是壹個人,只要他讓這種思想在他身上重生的話,他就會在他自身掘出新的井和礦。在他自身之外,沒有任何讓他安全之處。只有在自身內消除恐懼,才能帶來安全和財富。
◆ 約翰·巴羅夫決不會因年齡大而不能改變自己的觀點。壹直到生命的最後,他仍在成長。那些由於年老而不能改變觀點的人是雖生猶死,葬禮只不過是壹個儀式而已。
◆ 壹個人的真正教育始於他離開學校之後。真正的教育是從生活這門課程中獲得的。
◆ 積攢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並不能增添我們的榮耀。
◆ 壹個人的真正事業並不總是他想要去做的事業,而是他選擇去做的事業。
◆ 有壹點可用於說明細小的工作而不能用於說明很多所謂的重要工作,那就是:它們是有用的,是令人尊敬的,是誠實的。
◆ 信仰是希望獲得的東西,是尚未被看到的事物的證據。
今天與明天
◆ 工廠主、工廠雇員和購買物品的公眾都是相同的主體,如果企業經營不能依照高工資、低價格的原則進行,那麽,企業將無法生存,因為不那樣做,購買產品的購買力將受到限制。
◆ 在遠離廠房的辦公室裏待著並不能稱之為管理,管理是以生產為起點,最終服務與生產。
◆ 我們認為,壹個人首先應該有謀生的本領,任何教育如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都是無用的。其次,我們還認為,真正的教育在於訓練人們如何勞動,而不是脫離勞動,訓練他們的思考能力,從而使自己生活得更好,能為周圍的人作出貢獻。
◆ 我們認為,利潤是好的工作成果的自然體現。金錢和煤炭、鋼鐵壹樣是壹種不可或缺的商品。如果不這樣看金錢的作用,肯定會遇到大麻煩,因為那樣,金錢會變成服務之上的東西。在社會上,不提供服務的企業將無生存之地。
◆ 當產業的目的是為某壹個階層掙錢而不是為全體公眾提供服務時,那麽,情況就復雜了——企業還會不斷陷入困境——偽科學家描述為“經濟周期”。
◆ 膽小者總喜歡尋找各種所謂經濟滑坡的蛛絲馬跡,好像是壹群神經衰弱患者在管理企業。
◆ 順利時的失誤正是未來逆境的種子。
◆ 強者支持弱者並沒有錯,但是,這樣做並不能證明弱者就是至高無上的。對弱者的服務如果達不到扶助弱者獨立自強的效果,那麽,這樣的服務就是錯的。
◆ 這種謬誤在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它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那就是,把企業視為金錢、大企業就是壹筆錢的觀念。
◆ 規模大小純粹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市場在擴大,需求壹直在增加。要問自己的不是“像我這樣的企業,什麽才是最好的生產方法”,而是“我管理企業的目的何在”、“我的方向在哪裏”、“我想做什麽”。
◆ 將生產方法置於目的之上是本末倒置。
◆ 很顯然,是生產目的而不是生產規模在ZhuZai生產方法。
◆ 產品的生產方法要比銷售方法更起作用,如果某種商品需要很大功夫才能銷售出去,那麽,這種商品是否合適就值得懷疑。
◆ 對於企業而言,真正要緊的不是競爭,而是要向最好的方式努力。
◆ 當大家都擁有他需要的壹切商品,並且利用這些商品提高生活質量時,生產的局限將會被打破。由於商品質量和生產工藝的每壹次提高都能創造出壹種新的需要,因此,真正會出現過量生產的那壹天相當遙遠。
◆ 如果任何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獲取壹定的利潤,那麽該企業註定會遭到失敗。
◆ 如果該企業喪失積極的管理部門——曾經使該企業走向成功的管理人員——那麽,不管這個企業的資產有多大,企業都會完蛋,除非新的管理人員能利用以前的經驗。
◆ 這種所謂由規模生產引起的缺乏靈活性的生產方法,很快就會走進死胡同,因為它違反大規模生產的首要原則——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產品的設計和質量,這是不可更改的生產法則,而且已經被反復證實過。
◆ 標準化,而不是壹成不變的生產,將前所未聞的多種商品引入了我們的生活。令人不解的是,這種情況尚不為人們所察覺。
◆ 工作機會的提供和商品的供給之間根本沒有沖突,就像低成本和高薪水之間沒有矛盾壹樣。
◆ 現代工業需要的是壹種新型的工人,其必要特征是具有在了解他所做工作的基礎上應付多種工作任務的能力。
◆ 創造力只有與和他人分享的強烈欲望結合在壹起才能煥發出來。
◆ 白領工人的優勢正壹步步喪失,在不久的將來,最有才華的青年將到工廠謀職,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裏。在工廠上班也需要腦力勞動,對這些工人支付的工資要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將來會有壹天,坐在辦公室桌旁和坐在機器旁的工人再也不會有社會差別。
◆ 很顯然,如果壹項工作不能向員工支付高水平工資並且低工資額並沒有引起產品成本下降,那麽,這項工作本身肯定有問題——這項工作本身肯定有問題——這件工作可以用其他更廉價的方法去做。
◆ 就業問題與其說是雇員的數量問題,倒不如說是雇員的質量問題。失業通常是低質量就業的結果。在這種意義上,造成低質量水平就業的實業界領導人是造成失業的始作俑者,當然難辭其咎。
◆ 成為壹個企業家,就意味著去承擔領導經濟的責任。
◆ 要執行壹種服務政策,壹個企業必須有壹個願意工作又願意思考的領導層。這樣,服務就會滲透於企業的各個部分。
◆ 某種外部因素,如ZhanZheng、ZhengZhi幹涉,或許會改變或阻礙進步,但在其他方面,壹個企業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主Zai自己的。
◆ 壹個在執行給定的工作中既肯動手又善用腦的人,壹個在完成壹件工作中能夠利用他的知識指導和指揮別人的人,他就是壹個不亞於其他任何人的好工人,他就是壹個真正能幹的人,這種人不論從事什麽職業,他都能幹得很好。
◆ 任何壹個管理企業的人,如果他把我們的成果學過去,又從中創造出另壹個管理體系,那又有什麽用呢?我們希望他不要理會任何壹個體系,而希望他啟動自己企業的車輪,全心全意地把自己投入進去,這是當今唯壹有效的管理方法——這是他努力通過自己的企業為社會服務的關鍵的連線。
◆ 企業管理人不是別的,而是為壹項偉大事業服務的領取象征性工資的人。
◆ 永遠不要把它看作可以自動運行為妳自己帶來個人好處的水泵,要把它看作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社會機體的壹部分。
◆ 妳自己必須能夠控制妳自己的企業,它必須是妳自己的事情,妳自己的樂趣,妳自己的職業,妳自己的收獲,妳自己的損失——妳就是在從事這樣的壹種事業:妳的藝術,妳的科學,妳的宗教信仰。
◆ 為形成與壹個恰當的企業功能思想概念相同的恰當的管理思想作貢獻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沒有壹個恰當的企業概念,不論壹項管理工作多麽地充滿活力,多麽地具有積極意義,它都不會獲得成功。
◆ 而事實上,企業就是人,人與它在任何壹個地方都是格格不入的,那是壹種丟失的成分,當妳把這種成分加進去的時候,整個配方的特性就發生了變化。
◆ 壹個企業的靈魂就是成功的管理,此外沒有比它更重要的因素。
◆ 企業的兩個正常休息階段是:壹,當服務和商品的供應暫時足夠時;二,當企業的進展代表其管理者目前的最大能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