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縣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至6月底,全縣***有民營企業384戶,從業人員6900余人,註冊資金1.03億元。上半年,全縣民營企業實現利稅416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9.22%,對gdp的貢獻為4720萬元,貢獻率為5.12%。384戶民營企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戶,他們僅占全縣經濟比重的0.11%,由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我縣民營企業發展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而且已成為制約我縣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
二、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註冊資本普遍偏低,規模擴張難度很大。全縣民營企業384家,註冊資本總和為1.7億元,每戶企業平均為44.53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的企業7家,千萬元以上的僅有3家。由於註冊資本較少,壹方面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抗禦風險的能力較差,經不起大的坎坷;另壹方面企業在經濟交往活動中的信任度明顯偏低,爭取資金往來的信譽度較差,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2、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384戶企業中,多數為紙箱廠、磚廠、蜜棗加工廠、花生加工廠、面粉廠等,屬於較為低級的粗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幾近於零,也談不上傳統產品或特色產品,更談不上能夠代表形象、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全國知名品牌。僅有馮村炊事機械廠在西北地區有壹定影響,但規模也不大、產值也不高。
3、企業家素質較低,家族式管理偏多。在現有的民營企業中,家族式管理占90%以上,作坊式生產占70%,企業負責人中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5%,初中以下占21%,大專以上文化僅有4%。同時,多數企業家學習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意識不強,思想不夠解放、開拓精神不足、洞察市場走勢的前瞻性預測能力欠缺。這些都從根本上制約著其進壹步發展壯大。
4、企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企業家本身產品質量意識比較淡薄,企業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發滯後,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因而在產品質量標準化生產和檢驗中很難達標,致使產品質量不穩定,影響了企業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
5、民營企業外部發展環境較差。個別執法部門的“三亂”問題時有發生;企業在用地上受地方群眾幹擾太大,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雖經有關部門協調解決,但影響極壞,損害了縣的整體形象。
6、民營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嚴重短缺。縣域企業僅靠銀行貸款,籌資渠道狹窄。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權限上收,除農行外,工、中、建三行的企業貸款對縣支行不予授權,而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縣域,縣支行無法提供信貸支持;另外,國有商業銀行實行嚴格的企業準入制度,對達不到壹定信用等級的企業,銀行不予受理。近幾年來工、中、建行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為零,加之企業自有資金嚴重不足,這些因素造成了民營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嚴重不足。
三、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堅持與時俱進,掃除思想障礙,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企業大力發展。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是實現“富民強縣”奮鬥目標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各種所有制經濟***同發展的基本制度”,為我們放手放膽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政治保障。因此,我們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都要轉變思想觀念,強化服務意識,搶抓發展機遇,力促民營企業大發展。
2、解放思想,開闊思路,要按照“不禁止則允許”的思路,進壹步放寬條件、降低門檻,為民營企業提供公平競爭、寬松發展的成長空間。支持民營企業向國有企業退出領域、向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擴展。鼓勵民營企業對現有企業通過兼並、聯合、租賃等形式,實現資金、人才、技術、資產的優化配置。同時,要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和軟件環境建設,改變對外形象,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寬口徑向外招商引資,只要有意來我們這裏投資辦廠,不問企業性質和類型,只要法律、法規未禁止,我們都熱烈歡迎,努力形成百花齊放、爭奇鬥研的民營企業格局。
3、在企業家隊伍建設上要有新突破。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壹地企業的綜合發展前景。所以,要進壹步加大對企業領導人和現有各層次人員的培訓力度,千方百計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鍛煉他們積極應對市場經濟的能力。同時,在人才的引進、開發、培育上要有創新,對外地企業家及技術人才願意到本地來的從事產業開發的,可從工資、住房、子女就業、交通工具等方面給予優惠;對在職幹部自願領辦、創辦企業或到民營企業工作的,可采取職務不變、工資待遇不變、工作單位不變等優惠政策,讓幹部放心地、大膽地在民營企業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4、創造高效優質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要下大氣力遏制“三亂”行為,完善並加強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和企業特派員制度,對企業的各項檢查要嚴格實行糾風部門審核和稅費公示制度,堅決杜絕重復檢查、無章違規檢查和對同壹問題執法主體多元化的現象;要大力開展信用環境建設,在全社會樹立“守信獲譽、失信失利”的信用觀念,努力打造“誠信”,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寬松的.投資環境。
5、對勞務輸出工作賦予新的職能,在大批勞務輸出人員中挑選並培養壹批思想活躍、善於經營、有創新精神的有為青年,迅速將他們培植並成長為本地的企業經營主體。同時,政府應在強化服務中,積極引導勞務輸出工作形成特色,輸出前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讓務工者掌握壹定的勞動技能,使他們在賺錢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經受市場的洗禮,完成最初的資本積累,返哺家鄉,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6、大力培養文化素質高、有能力、善於研究經濟的學習型、專業型、務實型的年輕優秀幹部。農村稅費改革後,我們的工作重心應該轉移,儲備、推選後備幹部的標準也應該調整,重點培養懂經濟、懂工業的年輕幹部,迅速在全縣形成層層抓企業建設、促經濟發展的專家型領導幹部群體,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7、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不足。壹是各金融機構要積極向上級行推介,爭取上級行授信授權,加強貸款營銷,增加對有產品、有銷路、有信譽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二是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產權制度的要求,鼓勵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千方百計充實企業資本金;三是盡快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創造條件,為縣域民營企業的發展拓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