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委、管委)、黨委新聞辦、教育廳(委)、科技廳(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廳(局)、民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交通運輸廳(委)、商務主管部門、文化和旅遊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網信辦、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交通局、商務局、文化體育廣電旅遊局、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管局:
數字家庭是以住宅為載體,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壹代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家庭生活服務系統。實現系統平臺與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滿足用戶信息獲取和使用的需求。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家庭的功能和服務內容不斷拓展,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住宅和社區配套設施智能化水平低、產品系統互聯互通不夠等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擴大內需、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決策部署,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生活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提出以下意見:
壹.壹般要求
(1)指導思想。我們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發展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發展新格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系統觀,整體推進高質量發展, 深化住房供給側改革,深度融合數字家居產品應用和工程設計,加強宜居住宅和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數字家庭產品消費服務供給能力,提升便民服務水平,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和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數字家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在規劃布局、保障、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推動形成多元化的參與和協調機制。
——堅持因地制宜,系統推進。立足城市基礎條件和消費現狀,做好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按需發展,鼓勵試點先行,推進數字家庭應用。
——堅持融合創新發展。加強跨領域、跨行業產品和平臺的互聯互通,推動新壹代信息技術、IPv6、智能家居的協同應用,帶動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跨界應用的產業生態。
——堅持安全可靠、綠色發展。加強網絡和信息、文化、宣傳的安全管理,有效保護居民隱私,保障數字家庭產品和系統的網絡安全,嚴格遵循綠色低碳循環的基本要求,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3)發展目標。到2022年底,數字家庭相關政策、制度和標準基本健全,基礎條件較好的省(區、市)至少有1個城市或市轄區開展數字家庭建設,基本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驗和生活服務模式。到2025年底,建成比較完善的數字家庭標準體系;新建全裝修房屋和社區配套設施,全面配備通信連接和必要的智能產品;現有住宅和社區設施,具備壹定的智能化產品,數字化改造初見成效;初步形成房地產開發、產品研發生產、運營服務等數字家庭產業生態有序發展;健康、教育、娛樂、醫療、健身、智能廣電等數字家庭生活服務體系相對完善。
第二,明確數字家庭服務功能
(壹)滿足居民獲取家居產品智能化服務的需求。包括居民對智能家居產品更便捷的管理和控制,智能家居產品與家居環境的感知和交互,防止不明人員的非法入侵和拜訪,居民用電、用火、用氣、用水的安全,以及節能控制、環境和健康監控。
(二)滿足居民在線獲取社會服務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捷地獲得建築設施維護、家政、醫療等上門服務,以及自然災害預警提醒、教育、餐飲外賣、養老幫扶、醫療咨詢、預約診療、家庭辦公、快遞、電子商城、房屋租賃、交通、旅遊住宿、視聽娛樂、健身指導等服務。
(三)滿足居民網上申請政府服務的需求。包括公共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民政、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廣播電視、文化體育等。,充分利用智能家居產品,與地方政府服務平臺聯動,實現線上“壹屏”、“指尖”、“電視”。
第三,加強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
(1)加強智能信息綜合布線。加大居民區、社區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投入,實現光纖寬帶、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高速無線網絡覆蓋,廣播電視光纖、同軸電纜入戶。鼓勵發展光纖到戶和光纖到桌面建設,努力提高住宅室內網絡質量。推進三網融合,推廣綜合信息盒在住宅建築中的應用,提高電力和信息網絡連接能力,滿足數字家庭系統需求,預留足夠的數字家庭接口和線路。
(2)加強住宅建築智能產品的設置。對新建全裝修住宅,明確室內設置樓宇對講、入侵報警、火災自動報警等基礎智能化產品;鼓勵建立健康、舒適、節能的智能家居產品;鼓勵家庭異常行為監測、緊急呼叫、健康管理等老齡智能產品的設置條件。鼓勵舊房參照新房設置智能產品,將門窗、遮陽、采光等傳統家居建材向電氣化、數字化、網絡化方向改造。
(3)加強社區配套設施中智能產品的設置。對新建小區配套設施建設,明確要求設置入侵報警、視頻監控等基礎智能化產品要求,保障消防通道暢通,提高小區安全保障水平;養老設施要配備健康管理、緊急呼叫等智能化產品,提高社區老齡化水平;鼓勵建設智能停車、智能快遞櫃、智能充電樁、智能停車、智能健身、智能燈柱、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設施。,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鼓勵現有社區參照新建社區設置基礎智能化產品,對養老設施和公共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
第四,完善數字家庭系統
(1)加強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建設。加強平臺建設指南,細化數字家庭功能設置,支持建設開放的數字家庭基礎平臺。通過數據整合、應用集成等技術手段,提高平臺對數據的接收、分析和處理能力,促進服務的精細化,提升居民生活的智慧化和便利化。
(2)加強與相關平臺的對接。推動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與新型智慧城市“壹網運行”、“壹網統壹管理”、智慧物業管理、智慧社區信息系統、社會化專業服務等平臺對接,開放信息接口,在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促進信息資源共享,保障居民更加安全便捷地獲取政府、社會和產品智能服務。
(3)推動智能家居產品跨企業互聯互通和質量保障。規範智能家居系統的平臺架構、網絡接口、組網要求和應用場景,推動智能家居設備產品、用戶和數據跨企業、跨終端的互聯互通,打破不同企業智能家居產品的連接壁壘,提高智能家居系統平臺、設備產品和應用對IPv6的支持能力,提高設備兼容性。鼓勵有資質的檢測認證機構開展產品檢測認證,確保產品質量。
(4)加強網絡和數字安全。數字家庭系統應同步規劃、建設和使用網絡安全技術。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采取技術等必要措施,確保數字家庭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防止信息泄露、損壞或丟失,確保采集和生成的數據和個人信息的安全。遵守密碼應用法規,形成安全、可控、完整的產業生態圈。
動詞 (verb的縮寫)加強組織和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數字家庭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在同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建立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以市或市轄區為單位,綜合利用信息資源,推進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建設,加強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引導相關市場主體立足居民消費新需求,促進數字家庭產業協調發展。
(2)加強科技支撐。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的作用,加大數字家庭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力度,鼓勵產學研用基礎軟件和應用平臺研發。加快環境質量監測、人體位置和行為狀態獲取等新型傳感技術研發,重點推進核心芯片、元器件、安全等關鍵技術創新,構建自主創新技術產業體系。
(3)完善標準體系。開展數字家庭標準體系研究,完善智能家居規劃設計、安裝建設、運營服務等標準,制定綜合信息盒等設施配置標準。完善智能產品、數字家庭場景、智能家居、廣播電視、通信和數據技術要求、系統功能要求等標準。,並優先考慮安全和隱私保護、設備互聯和數據共享等關鍵標準。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制定快速適應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團體標準,增加標準供給。
(4)加強人才培養。重視數字家庭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把人才作為支撐數字家庭發展的第壹資源。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儲備相關專業人才。支持* * *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 * *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與職業院校開展產教融合,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五)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和社區組織作用,開展宣傳實施、技術指導、交流合作、成果推廣等活動,加快數字家庭政策制定。引導人們廣泛參與,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數字家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