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發菩提心,是因為明白五濁惡世之苦,而自願生出離心。
3、所以,發菩提心,本來是有功德的,如果妳貪著這個功德,這個功德就消失了。
供參考,阿彌陀佛!
*************************************************************
凈界法師:發菩提心有什麽功德呢?
好,我們看最後丙四,我們把發菩提心,就是說我們設定了壹個目標,我們所有的修行有壹個明確的引導,有什麽功德呢?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壹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壹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壹切智道。
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壹切眾生界。眾智***說無能盡,何況所余諸妙行。
我們做壹個說明。那麽《華嚴經》它先說了這個發菩提心,它先贊嘆菩提心它有什麽好處呢?它可以成就無量的功德,那麽什麽叫無量功德呢?
簡單地講就是成就壹切諸佛的功德,那麽為什麽我們今天在修行的時候,我們在調伏煩惱的時候,我們為了要度化眾生而調伏煩惱,為了要成就佛道而調伏煩惱,把這兩個目標放進去,那就有這麽大的功德呢?因為菩提心能夠出生壹切諸佛的妙行,整個菩薩道都是因為妳發菩提心以後妳才帶動妳的菩薩道的,這個從這個地方開始,所以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就是說三世如來過去生,他壹開始也是跟我們壹樣,也是顛顛倒倒的,但他們為什麽成佛呢?他就是願意跨出第壹步。他在調伏煩惱的時候他把眾生放進去,把佛道放進去來引導他。那麽阿羅漢這點就做得比較差了,阿羅漢是為了調伏煩惱而調伏煩惱,結果沒有眾生跟佛道的引導,結果成就偏空涅槃。那麽佛陀不然,佛陀調伏煩惱的時候他同時用眾生跟佛道來引導自己,所以他成就萬德莊嚴。
所以我們要發菩提心,我們已經在醞釀無量功德的因種,雖然功德沒有出現,但這顆種子已經種下去了,能夠攝受壹切的菩提的智慧、功德都在裏面。所以我們看這個總結,發心功德不可量,發了菩提心,雖然我們什麽事也沒做,但是這件事情也不可思議,怎麽不可思議呢?就是壹切的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用他的智慧***說,妳說壹句我說壹句,妳說壹句我說壹句,也不能夠贊嘆完菩提心的功德,那麽光是發心就這麽多功德,何況依止菩提心所創造出來的佛號,所帶動的布施、持戒,種種的妙行呢?那更不可思議了。那麽也就是說,佛法就是妳的因地。
凈土宗有兩個重點,第壹個妳要能夠慎始,第二個善終。
凈土宗是很重視臨終的,這臨終就像期末考壹樣,妳沒考過就完了。但是臨終怎麽來呢?就跟妳的剛開始有關系,妳這個種子要播的正確。這個經典上說因地心,果地覺,妳果地臨終的時候叫作采收水果,妳看我們大家每壹個人,妳念壹句佛號,我念壹句佛號,妳念壹句佛號,我念壹句佛號,這叫栽培因地,但是臨終的時候水果長出來不壹樣,就是妳的發心不壹樣,妳怎麽引導這句佛號,所以最圓滿的方式就是以佛心為己心,以佛智為己智。就是說佛陀內心是怎麽想的,我們沒辦法學習佛陀所有的行為,但是我們先學習他的思考模式,這很重要。這祖師說的跟十方諸佛同壹個鼻孔出氣,這個古人說話很有道理的。他說為什麽同壹個鼻孔因為妳是他的兒子,妳看這個胎兒在母親肚子裏他是怎麽呼吸的,諸位知道嗎?他跟母親壹起呼吸的。
那麽就是說妳今天發菩提心,妳就是受生在佛家,妳等於就是佛陀的兒子,這很重要,這個種姓。印光大師說發菩提心叫作什麽呢?叫作王子墜地,功超群臣,妳是王種。妳不發菩提心,妳修得再好,妳是個大臣,難不成妳敢篡位不成。所以我們跟佛陀感應道交是來自於順從本願,不是靠佛號感應道交的,佛號是個工具而已,是靠妳臨終的心,妳是用這念心去推動佛號,佛號只是個橋梁,是心心相印,感應道交,叫順從本願。雖然我做不到佛陀所有的功德,但是我的心是隨順的。
講壹個現在很容易了解的說我走上了菩提道道路上,我這個走上了成佛之道,雖然我走得很慢,我三不五時還要去休息站休息壹下,但是妳不能否定我走上了壹個正確的道路,每天在進步,而這個關鍵是這個目標是成佛,學佛最怕就是妳還沒上路,還在市區打轉,就糟糕了,妳還沒有掌握佛教的心地法門核心思想,妳還活在妄想當中,這個就很糟糕了,真的,妳跟佛法是結緣那,妳今生很難有成就。
所以當我們知道調伏煩惱的時候同時壹定要有壹個目標出來,那麽這樣子妳所修的壹切就是成佛的資糧,這個就是為什麽贊嘆十方諸佛都是因為菩提心而出生的,沒有例外。那麽就是說這條路是佛陀過去走過的路,這壹條高速公路是成佛的道路,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這樣走。
我們這個凈土教觀學苑網路班有七百五十個網路的學員,我們成立壹個討論群,最近我的工作團隊跟我反映很多凈土宗的人都問壹個同樣的問題就是為什麽凈土宗要發菩提心呢?妳問這個問題等於是在問說妳凈土宗到底想不想成佛?就問這個問題唄。
妳認為凈土宗想成佛嗎?妳想成佛妳壹定要發菩提心,難道妳還有其它路可以走嗎?妳還有其它的捷徑可以走嗎?經典上說嘛,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嘛,就是說只有壹條路嘛,十方薄伽梵,壹路涅槃門,過去的佛這樣子走,現在的這樣走,未來也這樣走。妳不發菩提心,那妳就沒辦法成佛了,那妳去凈土去幹什麽呢?
這個地方就有問題了,妳不發菩提心就只有兩種可能,第壹個妳是出離心,第二個妳發世俗心,沒有第三種可能了。妳不發菩提心妳就是阿羅漢,要不然就是人天了,五乘裏面只有三種可能,不是出離心就是增上身嘛。妳發世俗的心妳不可能往生,因為妳不會想離開娑婆世界;妳不發菩提心妳就是發二乘的心,自了漢嘛,跟大乘彌陀本願不相應。佛陀是攝受大乘根人,所以諸位要知道,我們可以沒有任何的行動,但是菩提心這種思考模式不能沒有,因為這是唯壹的壹條路,成佛之道只有這條路,沒有第二條路了,沒有壹個人說不發菩提心可以成佛。所以這個地方是觀念要清楚的,我們是把成佛分成兩階段,先到凈土然後再成佛,行動是兩塊,但是在因地的時候發願就壹次就完成了,所以求生凈土跟菩提心是壹條路的,沒有沖突的。
佛法修學概要——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