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個人信息主體壹年有幾次權利獲得自己的征信寶?

個人信息主體壹年有幾次權利獲得自己的征信寶?

兩次。個人信息主體有權每年兩次免費獲取我的信用報告。征信業是市場經濟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行業。征信機構作為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企業,按照壹定的規則合法收集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企業和個人的征信產品,提供給經濟活動中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如貸款人、信用出賣人、投標人、出租人、保險人等。,為他們了解交易對手的信用狀況提供便利。

壹、個人信息主體的權利

1,查閱復制權;

2.要求更正的權利;

3.請求刪除的權利。從傳統民法的角度來看,這些權利都是債權。其中,查閱權和復制權是後兩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妳不能查閱和復制,妳就不能發現信息是錯誤的或非法的。個人信息權的規制為公民行使個人信息權、救濟權益提供了依據。未來,隨著現實的變化,權利的內容可能會不斷豐富。

4.索取信息獎勵的權利。信息報酬請求權,簡稱報酬請求權,是指因個人信息被商業利用,本人可以要求信息處理主體支付對價的權利。索賠權來源於“信息有價值”的社會觀念。特定的信息處理主體在控制、處理和利用信息之前和之後,必須給自己提供壹定的報酬。

第二,隱私權與個人信息權的區別

1.隱私主要是壹種私人信息或私人活動,如個人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婚姻狀況等。任何個人不願意公開披露的部分,不涉及公共利益的部分,都可以成為個人隱私,單個私人信息或私人活動不直接指向自然人的主體身份。個人信息側重於身份,即只要求這類信息與個人性格、個人身份有壹定的聯系。無論是直接針對個人,還是經過信息組合,都可以認為是身份。例如,壹個人可能有多個手機號碼、車牌等。,不像頭像、姓名、身份證號等那樣具有唯壹性。,但這些信息可以與其他信息結合,可以指向個人,從而與個人身份有壹定的聯系。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任何與個人身份相關的信息都可以被視為個人信息。

2.隱私不僅限於信息的形式,還可以體現在個人活動、個人私生活等方面。,並且它不需要被記錄。個人信息必須以固定信息的形式表達,所以個人信息通常需要以數字形式記錄或表達。換句話說,個人信息的概念重在“識別”,即通過個人信息對個人進行“識別”。比如,就個人談話而言,如果不是以某種方式記錄,就不是個人信息,只是個人隱私。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個人對話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進行處理,從中推斷出個人朋友的特征、生活習慣、個人喜好等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轉化為個人信息。

3.與個人隱私相比,個人信息與國家安全的關系更為密切。個人信息雖然具有私密性,但往往以集合的形式表現出來,形成所謂的“大數據”。如果某個數據涉及到成千上萬人的個人信息(比如國家基因信息)和很多人的敏感信息,它本身就可能屬於國家安全的範圍。壹旦考慮到公共利益,就需要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存儲、傳輸和處理進行限制和規範。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國家機關可以收集和存儲公民的個人信息,因此根據學者的研究,近年來,至少有26個國家修改了法律,放寬了對公共機關檢查、監控和使用個人信息等活動的限制。但個人隱私壹般是個人的,除了國家公職人員等壹些特殊主體,個人隱私壹般與國家安全沒有直接關系。

法律依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十七條信息主體可以向征信機構查詢自己的信息。個人信息主體有權每年兩次免費獲取我的信用報告。

  • 上一篇:高速公路管理局科技項目管理辦法?
  • 下一篇:工商營業執照年檢怎麽操作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