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職業分為三類:IT學科職業、IT應用職業和IT相關職業。IT學科職業是指與IT專業技能相關的“純”IT職業;IT應用職業是指主要運用IT專業技能完成其他領域業務的職業;IT相關職業是指其他領域中主要運用IT職業技能完成職業活動的職業。三個子類下有13個職業組,41個職業(子類)如“軟件”。
記者註意到,41新職業涵蓋了計算機軟硬件、網絡、信息系統、制造、應用系統開發等IT行業數百個領域。,分類體現了IT企業用工日益精細化的特點。比如軟件專業群,目前分為系統分析師、程序員、軟件測試員、軟件項目管理師四個職業,其前身是軟件設計學位。這是由於軟件從業人員的增加,壹些職業活動的細化,出現了新的固定分工,從而形成了細分的職業。
2.現在做IT要做哪些知識準備?
先明白它是什麽:IT的基本概念和範圍:IT(信息技術)。
它實際上有三個層次:第壹個層次是硬件,主要指用於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絡通信設備;第二層是指軟件,包括可用於收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和評估信息的各種軟件。包括ERP(企業資源規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等商業管理軟件,以及加強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軟件和輔助分析的DW/DM(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第三層是指應用,是指對各種信息的收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價和使用,包括應用ERP、CRM、SCM等軟件直接輔助決策,也包括使用其他決策分析模型或使用DW/DM等技術手段進壹步提高分析質量,輔助決策者決策(強調壹點,只是輔助而不是代替人的決策)。有人理解它是將前兩層合二為壹,是指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傳遞,後者是指信息的應用;有人把後兩層合二為壹,分為前硬後軟。
通常,第三層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實際上,只有當信息得到有效應用時,它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信息化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信息化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實現目的的更好的手段。
卡爾的這是什麽意思?在那篇文章中,他沒有說清楚,但他提到了信息技術的核心功能——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從他推理的邏輯來看,也就是從蒸汽機、鐵路、電報電話、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來看,摩爾定律也被用來證明大型機和光纖的發展。
如果他就此打住,僅從這壹點來說,他的邏輯論證是非常嚴謹的,那些評論“它不再重要”的人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基本上都認同這壹點(除了那些硬件和網絡廠商),作者也認同這壹點。在整篇文章中,他把很多註意力放在了物化的IT基礎設施建設上,基本沒有關註應用層面。
但後來他在談到大眾化的趨勢時,又提到“信息技術很容易被復制”,這就把它推向了商業軟件,這已經邁出了“危險”的壹步。2004年,當他出版同名書籍時,他定義了他所研究和類比的IT。“我所用的‘IT’指的是用於以數字形式存儲、處理和傳輸信息的所有硬件和軟件。特別強調的是,我指的只是技術本身,我指的‘它’不包括技術中流動的信息和使用技術的人的技能”,所以他指的是它的前兩層。
如果就此打住,可能就沒有太大的爭議了(這次再加上那些不舒服的軟件商)。客觀分析軟件本身的特性,並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四個標準中的三個,即稀缺性、難以復制性和難以替代性。卡爾本人並不否認其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第四個標準,即價值。
但他就是認定題目是“它已經不重要了”,還想壹棍子打死整個它!不幸的是,他經常混淆IT的概念:壹會兒指主機網絡,壹會兒指軟件,在他後來的書中,他甚至經常“不小心”到第三層,這完全違反了他在書的開頭所定義的IT範圍,例如討論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質疑CIO。許多讀者,包括《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當時就指出了這壹點。
還有很多人因此攻擊他,甚至有人說卡爾根本不懂,這可能是真的,因為他終究沒有做到。這也給了我們研究者很大的啟示和警醒,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應用其他方法時要特別小心,否則會鬧出很多笑話。
在這裏,筆者要強調的是,經常有軟件廠商(國內外都有)宣稱可以通過信息化來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反正就是跟著現在流行的東西走,“與時俱進”)。不知道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也沒有按照核心競爭力的四個標準來推斷。試著問幾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他們去信息化會怎麽樣?有多少去信息化的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尤其是那些聲稱有幾十萬客戶使用他們軟件的軟件公司,應該問問自己。
信息化了怎麽辦?如果假設入庫、入庫、銷售、庫存等所有信息都是準確的,是否可以自動提高銷量,降低庫存?如果說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還因為看不見而迷茫但活得很開心,那麽現在呢?只是很痛苦的知道,倉庫裏這麽多庫存這麽長時間,這麽多商品長期占據櫃臺卻沒有帶來任何銷售,更別說利潤了!分析軟件廠商宣傳“信息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象,只有兩個結論:要麽這些企業不明白什麽是核心競爭力(我覺得大部分還是明白的,希望他們明白也希望他們不明白,希望結果是軟件企業至少能明白壹些管理理念,而不是把自己埋在純技術的公司裏, 而我希望結果是他們不理解是因為沒有職業道德可以少被別人攻擊,所以不知道的人受不了),或者他們另有打算。 壹般企業客戶和IT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IT企業與企業客戶博弈的最終結果往往是次優選擇,即所謂的“檸檬效應”。在這壹點上,除了IT企業和員工提高職業道德,* * *或行業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引入管理咨詢公司和監理公司來改變這場博弈的結果,從而達到新的平衡,促進IT行業更健康的發展。
信息技術本身只是壹個工具,就像壹把劍或者壹支好的筆。買了不壹定保證妳的武功。
3.3 .有哪些常識。IT管理員需要掌握的?
1.計算機領域管理
如果您知道如何將計算機添加到工作組,那麽您應該知道如何將計算機添加到Windows上的域。這是基本的東西,會幫妳統壹管理公司域內的所有電腦。域是壹種管理邊界,用於壹組計算機共享安全數據庫。域實際上是壹組服務器和工作站。使用域管理可以讓我們的日常管理非常方便和集中,同時提供整個企業的安全性,讓用戶享受信息,方便日常管理。
解決印刷問題
打印機可以說是每個公司的必備設備,但卻是IT管理員的共同魔咒。壹般來說,打印機總是處於待機狀態。您需要為打印機找到合適的PC或服務器進行連接。還需要知道解決本地和網絡打印機的所有方法,以及如何在Windows註冊表中刪除打印機。
打印機故障經常發生。
3.進入“安全模式”啟動。
機器感染病毒是壹個常見的問題。我們經常使用壹些工具,比如boFix軟件,來了解這些惡意軟件。出現這種情況時,需要進入“安全模式”才能啟動電腦。安全模式是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壹種特殊模式,經常使用電腦的朋友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在安全模式下,用戶可以輕松修復系統中的壹些錯誤,會事半功倍。
安裝操作系統
安裝操作系統是每個IT管理員的必備能力。妳應該知道怎麽裝Windows 7/8,Windows Server,Linux操作系統,Mac,這是最起碼的標準。如果可能的話,妳還需要知道如何安裝雙系統,如何安裝虛擬系統等等。
5.管理Active Directory中的用戶
Active Directory是微軟Windows Server中的壹個集中的目錄管理服務,負責架構中的大規模網絡環境。Active Directory中的用戶管理是壹項持續的工作——添加、刪除、編輯、鎖定、解鎖或只是重置密碼。妳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Active Directory,以及如何管理AD用戶。
6.在服務器上重置密碼
這並不總是簡單的Active Directory密碼重置。可能是需要在非廣告機裏修改管理員密碼的時候(知道怎麽修改影響的東西,比如Acronis備份之類的)。您還應該知道如何在Linux服務器/臺式機和Mac臺式機上重置密碼。7.創建配置電子郵件帳戶
電子郵件是當今工作中非常常見的工具。妳需要知道如何創建壹個電子郵件帳戶。當出現特殊情況時,妳需要知道如何刪除損壞的配置文件,添加正確的配置文件,並學習如何在郵件中傳輸文件。
在Windows Server上計劃備份。
8.運行chkdsk
有時候,IT管理員會遇到磁盤故障、磁盤錯誤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對磁盤進行檢查。您需要知道如何強制chkdsk在啟動時運行,並能夠讓命令自動修復錯誤。
9.計劃在Windows Server上備份。
您需要備份Windows Server的原因有很多。即使使用第三方軟件備份解決方案,仍然需要使用唯壹的工具——Exchange,並且需要知道如何安排Windows Server備份。
10.清除磁盤C空間
很多時候,由於辦公軟件太多,c盤經常被占滿。如果是在服務器上,這將是壹個非常糟糕的問題。妳需要知道怎麽做才能讓c盤合理,比如運行壹個簡單的工具,比如清除CCleaner中的臨時文件,或者使用WinDirStat幫助妳節省c盤空間。
4.計算機基礎知識
計算機常識(結尾有個腦筋急轉彎)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最早是美國人在1946年發明的。
計算機家族龐大,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大型主機、中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在應用上也有專用計算機和通用計算機。我們要學的微機,也就是PC,也就是個人電腦的簡稱。
PC小,可以放在桌面上,也有更小的手機,方便出行。PC機的主要型號有286、386、486、奔騰和多媒體奔騰。
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是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的。硬件包含各種設備,軟件由各種程序組成。
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等)。)系統軟件(操作系統、編譯器、數據庫等。)主機(中央處理器、內存等。)應用軟件(文字處理程序等。)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等)。)應用軟件(計算程序等。)總線(計算機中的信息傳輸通道)應用軟件(遊戲程序等。) 2.計算機硬件。算術單元:完成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控制器:它是計算機的指揮中心。
先做什麽,後做什麽,各種情況下做什麽。都是提前測試好的,用計算機語言寫好,輸入電腦。
根據這些程序,控制器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工作,完成指定的信息處理任務。內存:用來存儲程序的數據可分為內存和外存,簡稱內存和外存。根據其工作特點,內存可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斷電後,ROM中的信息不會丟失,但RAM中存儲的信息會全部丟失。存儲器能夠存儲的信息量稱為存儲容量。
它的度量單位是字節(bytes)、千字節(KB)、兆字節(MB)等。,它們的轉換關系如下:1MB = 1024 KB,1024 KB = 1024b。我們經常聽到內存有幾兆,硬盤有幾百兆的說法,就是這個意思。
輸入設備:用來把要處理的原始數據、材料、圖像或程序輸入計算機。如鍵盤、鼠標、掃描儀等。
輸出設備:用來顯示或打印輸入的信息或計算機處理的結果。例如監視器、打印機、繪圖板等。
運算單元和控制器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稱為中央處理器(CPU)。對於微型計算機,也叫微處理器。它是壹個集成電路,型號有286、386、486和奔騰(簡稱586)。CPU和內存,統稱為主機。
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統稱為輸入/輸出設備或I/O設備。輸入/輸出設備和外部存儲器統稱為外部設備或簡稱為外設。
(2)微機硬件的外觀構成從外觀上看,微機硬件系統由主機、顯示器、鍵盤、打印機這‘四大件’組成;主機:為了減小體積,主機和壹些外設(I/O接口、硬盤、軟盤驅動器、光驅)通常都安裝在主機箱中,它仍然可以稱為主機。顯示:單顯示和彩色顯示。
打印機:有單色和彩色打印機,也可分為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鍵盤和鼠標:最常用的輸入設備。
鍵盤:101標準鍵盤,以及104鍵和107鍵。每個鍵盤都有壹個主鍵盤(左)和壹個輔助鍵盤(右斷數字鍵盤)。主鍵盤包括26個英文字母、標點符號、* *數字及其周圍的功能鍵。
鼠標:有兩鍵鼠標和pc鼠標,最常用的是鼠標左鍵,用來完成壹般操作。具體操作分為點擊和雙擊兩種;右鍵主要用來實現壹些快捷操作。壹般只要點擊右鍵就會彈出快捷菜單供妳選擇。關於鼠標的結構原理和鼠標的清潔,可以打開鼠標下蓋觀察整理壹下。
3.電腦開機關機冷啟動:打開電源,按下主機上的電源開關,稍後會彈出壹個“請輸入網絡密碼”對話框。如果不想進入網絡,可以直接按“取消”按鈕;如果要進入網絡,必須輸入用戶名和登錄密碼,登錄後按“確定”鍵進入Win98桌面;熱啟動:電腦死機時,如果要重新進入Win98,要按復位鍵;關機:關機前,妳必須退出所有正在運行的程序。如果有些程序不能正常退出,可以同時按Ctrl+Alt+Delete結束相應的程序,然後在開始菜單中選擇“關閉系統”命令,再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關閉電腦”並點擊“是”按鈕,直到出現“可以安全關閉電腦”的文字。
5.它需要學習什麽,需要多長時間?
IT領域涉及的知識包括以下幾類:
第壹,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IT人必須熟練掌握的東西。操作系統種類繁多,既有傳統的PC操作系統,如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 OS系列,也有手機Android系統、iOS系統、WP系統,還有各種嵌入式系統(EOS),如RTX、Windows CE、嵌入式Linux(樹莓派)等。
第二,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知識是IT人員必備的基礎知識,包括網絡架構(OSI模型)、網絡設備的功能、網絡拓撲的設計、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等等。從事運維崗位的工程師對網絡知識的要求較高,通常運維人員需要經過專業廠商的培訓才能上崗(持證上崗)。像華為、思科,都有相應的工程師認證體系。
第三,數據庫。存儲是IT領域的重要內容,數據庫的使用是IT人員最常見的操作之壹。常見的數據有Mysql、Oracle、SQL Server、DB2等。另外,在大數據時代,Neo4J要掌握的NoSql數據庫有很多,比如Redis、MongoDB、Secondary、HBase等產品。
第四,編程語言。大多數IT人員至少需要掌握壹門編程語言。對於職業程序員來說,需要掌握至少兩門編程語言。目前比較流行的編程語言有Java、Python、PHP、C、Scala、OC、Swift、JavaScript、Ruby等。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於初學者,建議從Python開始。
因為IT領域的知識更新非常快,所以從事IT領域的工作需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未來IT領域的從業人員數量會非常龐大。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IT領域的發展空間會非常大。
學習時間因人而異。
6.誰知道關於6的信息。它?
它實際上有三個層次:第壹個層次是硬件,主要指用於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絡通信設備;第二層是指軟件,包括可用於收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和評估信息的各種軟件。包括ERP(企業資源規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等商業管理軟件,以及加強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軟件和輔助分析的DW/DM(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第三層是指應用,是指對各種信息的收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價和使用,包括應用ERP、CRM、SCM等軟件直接輔助決策,也包括使用其他決策分析模型或使用DW/DM等技術手段進壹步提高分析質量,輔助決策者決策(強調壹點,只是輔助而不是代替人的決策)。
有人理解它是將前兩層合二為壹,是指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傳遞,後者是指信息的應用;有人把後兩層合二為壹,分為前硬後軟。通常,第三層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實際上,只有當信息得到有效應用時,它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信息化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信息化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實現目的的更好的手段。卡爾的這是什麽意思?在那篇文章中,他沒有說清楚,但他提到了信息技術的核心功能——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
從他推理的邏輯來看,也就是從蒸汽機、鐵路、電報電話、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來看,摩爾定律也被用來證明大型機和光纖的發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僅從這壹點來說,他的邏輯論證是非常嚴謹的,那些評論“它不再重要”的人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基本上都認同這壹點(除了那些硬件和網絡廠商),作者也認同這壹點。
在整篇文章中,他把很多註意力放在了物化的IT基礎設施建設上,基本沒有關註應用層面。但後來他在談到大眾化的趨勢時,又提到“信息技術很容易被復制”,這就把它推向了商業軟件,這已經邁出了“危險”的壹步。
2004年,當他出版同名書籍時,他定義了他所研究和類比的IT。“我所用的‘IT’指的是用於以數字形式存儲、處理和傳輸信息的所有硬件和軟件。特別強調的是,我指的只是技術本身,我指的‘它’不包括技術中流動的信息和使用技術的人的技能”,所以他指的是它的前兩層。如果就此打住,可能就沒有太大的爭議了(這次再加上那些不舒服的軟件商)。
客觀分析軟件本身的特性,並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四個標準中的三個,即稀缺性、難以復制性和難以替代性。卡爾本人並不否認其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第四個標準,即價值。但他就是認定題目是“它已經不重要了”,還想壹棍子打死整個它!不幸的是,他經常混淆IT的概念:壹會兒指主機網絡,壹會兒指軟件,在他後來的書中,他甚至經常“不小心”到第三層,這完全違反了他在書的開頭所定義的IT範圍,例如討論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質疑CIO。
許多讀者,包括《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當時就指出了這壹點。還有很多人因此攻擊他,甚至有人說卡爾根本不懂,這可能是真的,因為他終究沒有做到。
這也給了我們研究者很大的啟示和警醒,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應用其他方法時要特別小心,否則會鬧出很多笑話。在這裏,筆者想強調壹點,經常有軟件廠商(國內外都有)宣稱可以通過信息化來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反正他們總是跟著現在流行的東西走,“與時俱進”)。
不知道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也沒有按照核心競爭力的四個標準來推斷。試著問幾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他們去信息化會怎麽樣?有多少去信息化的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尤其是那些聲稱有幾十萬客戶使用他們軟件的軟件公司,應該問問自己。信息化了怎麽辦?如果假設入庫、入庫、銷售、庫存等所有信息都是準確的,是否可以自動提高銷量,降低庫存?如果說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還因為看不見而迷茫但活得很開心,那麽現在呢?只是很痛苦的知道,倉庫裏這麽多庫存這麽長時間,這麽多商品長期占據櫃臺卻沒有帶來任何銷售,更別說利潤了!分析軟件廠商宣傳“信息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象,只有兩個結論:要麽這些企業不明白什麽是核心競爭力(我覺得大部分還是明白的,希望他們明白也希望他們不明白,希望結果是軟件企業至少能明白壹些管理理念,而不是把自己埋在純技術的公司裏, 而我希望結果是他們不理解是因為沒有職業道德可以少被別人攻擊,所以不知道的人受不了),或者他們另有打算。
壹般企業客戶和IT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IT企業與企業客戶博弈的最終結果往往是次優選擇,即所謂的“檸檬效應”。
在這壹點上,除了IT企業和員工提高職業道德,* * *或行業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引入管理咨詢公司和監理公司來改變這場博弈的結果,從而達到新的平衡,促進IT行業更健康的發展。信息技術本身只是壹個工具,就像壹把劍或者壹支好的筆。買了不壹定保證妳的武功會提高,字會好看。妳需要不斷地練習如何舞劍,如何寫作,如何利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