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管理的主體是什麽?

管理的主體是什麽?

經典暢銷書籍《管理者必讀12篇》對管理主體的定義是:管理主體是指在管理活動中,承擔和實施管理職能的人或組織。包括各級各類領導者、管理者和各種管理機構。廣義指在社會領域中具有能動作用、執行團體職能、從事實踐活動的人,包括整個系統的人、組織,以及階級、政黨等。其特征是具有主動性、目的性和創造性,處於主動的、主導的地位,對客體具有能動作用。與“管理客體”互為前提,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在壹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

在管理實踐中,管理主體基本上是由參加管理活動的人或人群組成的,這些人或人群具有壹定的管理能力,擁有相應的權威和責任,從事現實管理活動。在小生產時期,各級管理人員往往集決策、指揮、監督和控制等各項職能於壹身,組織的管理主體常常是組織所有者,單個的管理主體人們稱為管理者。但是,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由於組織規模大,它的管理並不是由壹個管理者完成,而是由許多個人按壹定功能組織起來構成壹個統壹的整體來管理整個組織,這樣的管理主體人們稱為管理系統。 從不同的角度,管理主體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從管理者的角度劃分

按管理者的職責(權力)劃分,可以分為領導者和參謀人員。

凡參加管理工作的人員都是管理者,但不都是領導者,領導者只是管理者中的壹部分。領導者,是指在組織中擁有壹定的職務和權力,肩負壹定的責任,直接指揮下屬,實現既定目標的人。人們平時所見的有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總裁、總經理、廠長、部門經理、車間主任等這些都是領導者;而參謀人員是指在管理活動中從事協助領導者管理工作的人員,在軍隊中可以看到軍事參謀、在企業中可以看到各種專家、智囊人員,在政府中可以看到輔助政府決策的顧問、學者等。這些參謀人員擔負著大量的具體管理工作,過這些具體工作,幫助領導者更加有效的管理組織。

參謀有個人參謀和專業參謀之分。個人參謀又可分為個人參謀助理和個人直線助理兩類。個人參謀中,只限於輔佐上級的部分職能的人員叫個人參謀助理。個人參謀助理只是從事壹些非經常性的工作,而且常以其上司的名義,執行其任務。壹個私人的助理,對其上司的思想和行動,經常是熟悉的。個人直線助理,常以副經理等副職職銜出現,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幫助經理人員策劃全面的管理工作。

只在專門領域進行輔佐的管理人員則稱作專門參謀,如企業中的市場研究、工業工程、勞資人事、技術質量和財務審計等部門。專門參謀人員應當具有所輔佐專門領域的知識、能力和技術。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參謀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領導者和參謀人員都從事管理工作,他們的差別在於,領導者對下級擁有直線權力,參謀人員只擁有建議權力,領導者對組織目標負有直接責任,而參謀人員壹般不負有直接責任。

按管理者在組織中所處的位置和層次,可以分為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高層管理人員,他們處於組織的最高層,主要負責組織的戰略規劃,重大方針的決定。通常他們的頭銜為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總裁、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及其他高級資深經理人員等。高層管理人員只對整個組織的所有者負責,並不關註於每壹細小的工作和基層組織的活動,高層管理者最突出和最重要的職責是決策。在組織管理過程中,決策是整個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關鍵,是其他管理職能的基礎。管理者所處的企業規模越大,地位越高,決策的作用和影響也越大。

中層管理人員,他們是直接負責或者協助管理基層管理人員及其工作的人,通常享有部門或辦事處主任、科室主管、項目經理、地區經理、產品事業部經理或分公司經理等頭銜。主要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或某壹部門的工作,在組織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管理過程中,高層管理者的決策壹旦做出,中層管理者就要對決策目標進壹步展開和具體化,對整體目標進行分解、計算,根據要求的目標,做出計劃,負責將高層管理者的決策化為行動。中層管理人員應具有綜合協調能力,熟悉本職工作,善於激勵下屬。

基層管理人員,亦稱第壹線管理者,他們處於作業人員之上的組織層次中,負責管理作業人員及其工作。在制造工廠中,基層管理者可能被稱為工頭、生產線組長或者工段長等,,這些人員壹般都不脫產,多數人既是勞動者又是管理者。基層管理者的職責主要是負責分管基層部門的具體工作。他們執行中層管理者要求的任務,各自帶領下屬作業人員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所承擔的作業任務。這些管理人員幾乎天天接觸其下屬,這就要求他們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具有與人***事的能力和壹定的業務能力。

從管理系統的角度劃分

管理系統是壹個完整的閉合負反饋控制系統。按管理系統在組織中所處的功能,可以分為決策系統、執行系統、監督系統和反饋系統。任何壹個稍微復雜的管理活動,都是由決策系統制定方案,執行系統加以貫徹,並由監督系統監督執行,而反饋系統則將執行的情況反饋到決策系統。這樣就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閉合負反饋控制系統。對於每壹個子系統,人們依然可以這樣進行劃分,直到人們完全把系統分析清楚為止。

具體地說,管理系統運行的過程,壹般是決策系統由依靠外部與內部輸入的信息做出決策、下達指令,壹方面下達給執行系統機構執行,另壹方面下達給監督系統,對執行情況加以監督,然後,接受單位將執行情況傳輸到反饋系統對執行情況與指令要求加以比較,找出差距,提出建議並反饋到決策系統,最後,再由決策系統做出決策,發出新指令。這樣便形成了管理系統的封閉回路。如果沒有信息反饋,決策系統不能及時而準確地了解執行情況,防止和糾正偏差,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

決策系統是管理系統的核心,是管理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決策系統由負有決策責任的領導者和參謀人員所組成,壹般來說,壹個大型企業的最高決策層是壹個規模適當的決策集體,集中為完成其任務所需要的各種專家。決策系統的核心是擁有決策權的最高領導者,如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總會計師等。圍繞這個核心,設立企業決策機構,承擔企業決策核心交辦的具體決策任務。企業決策機構根據大量的情報、信息,以及參謀系統提供的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從全局出發,經過分析、比較,對企業的重大問題最後做出決定。

決策方案確定以後,便進入方案實施、執行階段。這壹階段由執行系統完成。執行系統其任務是負責執行決策系統的各項指令、方案的貫徹、落實,從事制定計劃、組織人員和具體指導工作。執行系統執行指令要求堅決和不走樣,否則最佳方案也難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執行機構要求精幹、高效,人員必須忠於職守,善於領會領導的意圖和把握基層人員的心理。

壹個完善的管理系統還需要監督和反饋系統,從而使管理系統形成完整的閉合回路。特別是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監督和反饋系統更加重要。人們的認識不是壹次完成的,正確的決策也不可能壹次完成,領導部門經過慎重研究決策後,除了督促執行外,還要十分重視來自執行部門的反饋信息。監督和反饋系統是對組織活動實行監督和反饋的組織,它的職能是把決策執行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決策系統,以便決策系統進行調整和修正,以保證管理實際活動及其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壹致,從而有效地實現管理的目的。它根據決策系統的指令,對組織的活動進行監督,把決策指令執行的情況和問題,及時反饋到決策中心,以便進行調整、修正和追蹤,從而逐步逼近決策目標。監督和反饋系統是組織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 上一篇:2021濟寧太白湖牡丹花會門票免費活動及遊玩介紹-新公交線路站點信息
  • 下一篇:廣順行是加盟還是直銷?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