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屬於哪個省

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屬於哪個省

位於:廣西梧州市蒼梧縣

蒼梧縣位於廣西東部,潯桂兩江匯合地區,環抱桂東中心城市梧州市,“瑤連五嶺,總納三江”,素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全縣轄17個鎮、243個行政村,土地面積4273平方公裏。2001年末總人口66.5萬人,有耕地3萬公頃,林地34萬公頃。

蒼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上古為虞舜巡遊之地,秦漢已建立郡縣之制。在當代,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的故鄉。

建置沿革

秦朝縣地屬桂林郡(壹說屬南海郡)。漢初趙佗(南越武帝)封其宗人越光為蒼梧王,治廣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廣信縣(今巷梧縣及梧州市全境),縣治廣信城(今梧州市)。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猛陵縣(今人和鎮、嶺腳鎮地),縣治猛陵(今人和鎮孟陵村)。廣信、猛陵兩縣隸蒼梧郡。三國吳天紀四年(280年),由廣信縣分置新寧縣(今大坡鎮、廣平鎮地),縣治大城村(今大坡鎮城村)。同年,由廣信縣分置農城縣(今龍圩鎮、新地鎮);新寧縣改名寧新縣。東晉時農城縣改名遂城縣。廣信、猛陵、遂城、寧新4縣同隸蒼梧郡。到南北朝建制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同年撤寧新縣並入蒼梧縣。十九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大業三年(607年),撤猛陵縣並入始安郡豪靜縣。蒼梧縣、戎城縣同隸蒼梧郡。蒼梧縣為蒼梧郡治所。唐武帝四年(621年),復置猛陵縣,更名為孟陵縣。孟陵縣、戎城縣隸藤州。光化四年(901年),戎城、孟陵兩縣改隸桂州,蒼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到五代建制不變。

宋開寶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兩縣並入蒼梧縣。熙寧四年(1071年),戎城改稱戎圩鎮。巷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此後到民國,除隸屬變遷外,蒼梧縣名及建置基本不變。

1950年1月10日,蒼梧縣人民政府成立,與梧州市分治,隸梧州專區。1951年隸容縣專區,縣人民政府仍駐梧州市,1952年6月遷龍圩鎮(即戎圩鎮)。1984年2月始隸梧州市。

行政區劃

明代蒼梧縣劃為5廂、5坊、11鄉,並置4個巡檢司,鄉以下設圖。清末蒼梧縣仍設11鄉,編為25圖、1所、255甲。民國22年(1933年),全縣分7區、69鄉(鎮)、721村(街)、7526甲。36年,撤銷區建制,全縣分為37鄉、6鎮、691村(街)、6236甲,沿用至1949年。1950年10月,全縣調整為10個區69個鄉1個鎮。1952年11月,將沙岐、沙頭等17個小鄉劃歸賀縣管轄。1955年1月,原劃歸賀縣的17個鄉中有沙頭等15個小鄉重撥歸蒼梧縣。當年全縣劃為13個區167個鄉1個鎮。1958年8月,將龍新和扶典農業社劃歸梧州市管轄。9月,撤銷大鄉,成立大坡、廣平等9個人民公社,下轄各大隊(原小鄉)。1961年6月,成立5個大區和壹個區級鎮,30個公社255個大隊。1971年2月,長洲公社全部和夏郢、旺甫2個公社壹部分***12個大隊211個生產隊撥歸梧州市管轄。當年全縣有14個公社,1個鎮。1984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體制,公社管委會改稱鄉人民政府,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1988年12月,廣平、大坡等8個鄉改為鎮建制。1993年11月,全縣各鄉全部改為鎮建制。1996年4月,林水鎮與龍圩鎮合並為龍圩鎮。2002年,蒼梧縣人民政府駐龍圩鎮,下轄六堡、旺甫、梨埠、木雙、嶺腳、長發、京南、獅寨、龍圩、夏郢、石橋、沙頭、大坡、廣平、新地、人和、倒水等17個鎮,243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

蒼梧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年均氣溫21.2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年均無霜期達331天,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全縣森林蓄積量9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4.3%,是全國科技興林示範縣和八大產脂縣之壹;蘊藏著金、鉛、鋅、銅、鐵、鈦、水晶石、重晶石、花崗巖、石灰石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30多種;境內大小河流107條,集雨面積4000平方公裏。可開發水利資源15.6萬千瓦,現有發電裝機容量2.1萬千瓦,為全國初級電氣化縣;爽島民族風情旅遊區、李濟深故居和粵東會館是桂東南的主要旅遊景點;“古鳳荔枝”、“沙頭遲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柚”聞名遐邇、“六堡茶”馳名中外。

交通狀況

1985年,全縣公路36條,通車裏程577公裏。此後對主要公路幹線擴寬硬化。1991年修築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

1998年建環城壹級公路。2000年擴建梧(州)信(都)二級公路、蒼(梧)岑(溪)二級公路。2001年,次開發全縣公路104條,通車裏程1201.39公裏。其中幹線公路9條,279.8公裏;鄉村公路95條,921.59公裏。216個行政村有公路相通,占行政村總數89%。營運汽車1120輛,其中貨車954輛,年貨運量128萬噸,貨運周轉量19120萬噸公裏;客車166輛,年客運量41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2040萬人公裏;營運三輪摩托車550輛。2002年8月31日,蒼(梧)郁(南)高速公路動工興建。

縣內大小河道全長914公裏,可通航河道814公裏,是大西南通往粵港澳的重要通道。民國時期80%以上的貨物經蒼梧出口。解放後由於公路建設快速發展,水路運輸漸顯衰落。2001年,全縣有機動船205艘,25531載噸,1200客位,10937千瓦。年貨運量90.6萬噸,貨運周轉量18945萬噸公裏;客運量5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583萬人公裏。

全縣交通方便,郵電通訊發達,水路溯江而上可直通桂、柳、邕,順江而下可直達珠三角和粵港澳,陸路有207、321國道和南梧二級公路在境內經過,梧州飛機場與縣城壹水之隔,即將修建的桂梧和南蒼高速公路在縣城附近交匯。全縣各鎮村已全部開通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無線尋呼、國內特快專遞,十分便利。新建成的縣城環城壹級公路寬暢亮麗,縣城防洪堤可抵禦百年壹遇特大洪水;現代農業示範園和外向型工業園區正加緊建設,投資60多億元的梧州長洲水利樞紐即將上馬,全縣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經濟發展

近年來,全縣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九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1%,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17.2%。2001年縣內生產總值達到23.46億元,財政收入1.51億元。

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被列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農副產品豐富,尤以古鳳荔枝、沙頭遲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袖、六堡茶出名,隨著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具有較大規模的荔枝、沙田抽、龍眼、黃欖、玉桂、八角等經濟林果生產基地已初步形成,2001年榮獲國家授予“八角之鄉”和“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稱號。

工業基礎較好,全縣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有24家,其中中型企業3家,鈦白粉、松香及深加工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壹定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九五”期間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11.4%,2001年達到21.23億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九五”時期以來,全縣累計投入了資金15億元,進行公路、縣城區防洪堤、農村電網改造、郵電通信、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生態環境、小城鎮等方面的建設,計劃興建的長洲水利樞紐、兩廣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洛湛鐵路從縣境通過。

蒼梧,作為西部大開發區域最東南位置上的壹個縣,享受國家西部開發優惠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及沿海開放政策,全縣人民正同心同德,搶抓機遇,按照“農業立縣,工業立審,二元構建”的戰略構想和“5132”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讓千年古郡再造輝煌。

自然資源

農業:蒼梧縣是廣西商品糧生產基地之壹,全縣耕地面積2.899萬公頃。大坡、新地、龍圩、石橋等鎮辦有經濟作物示範帶,大坡鎮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是廣西十大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之壹,對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示範帶動作用。蒼梧農產品豐富,特色農產品眾多,優質谷、六堡茶、古鳳荔枝、沙頭遲熟荔枝、早熟沙田柚、沙糖桔、無渣粉葛、爽島生態魚、大恩山地雞、沙頭瘦肉型豬等享有盛譽。

林業: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78560.5公頃,森林面積263524.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5%,林木蓄積量799.8萬立方米,是國內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和八大產脂縣之壹。木材、肉桂、松脂、八角和竹子是我縣主要林產品。梧州市正在建設的“百畝八角長廊”大部分處於我縣。我縣曾先後榮獲“全國首批科技興林示範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中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中國八角之鄉”、“廣西綠化模範縣”等榮譽和稱號。

水利: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07條,既有舟楫灌溉之利,又蘊藏著巨大水力資源。全縣理論水力資源蘊藏量21.8萬千瓦,可開發水電資源10.8萬千瓦,境內現有已建、在建的電站31座,發電裝機容量2.1萬千瓦。

礦產: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0多種。金屬礦有有鈦、金、銅、鋅、鐵、稀土、鉬等,其中鈦礦蘊藏量達900多萬噸。非金屬礦有石灰巖、白雲巖、花崗巖、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礦等,其中花崗巖儲量2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稀有金屬和鎂礦等。

蒼梧縣爽島發電站

旅遊景點

李濟深故居

李濟深故居座落在蒼梧縣大坡鎮料神村。李濟深是我縣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中華人民***和國第壹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先生的故居建於1925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是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建築。1997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濟深故居

2021年4月,蒼梧縣入選2021第二屆中國文化百強縣。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蒼梧縣位列第366名。

2020年11月,2020年中國茶業百強縣排行榜出爐,蒼梧縣位列第75名。

2018年12月,蒼梧縣上榜廣西2018年度自治區級生態縣(市、區)名單。

2018年8月,蒼梧縣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 上一篇:管理原則案例分析: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 下一篇:貴州交通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