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第壹條_為了規範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準則。
因此,規範企業對外提供會計信息行為的主要標準是:企業會計準則
會計確認的基本標準:
壹、必須符合某個會計要素的定議;
二、可計量性,即確認的項目能夠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進行計量;三、相關性,即確認的項必須與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有關;
四、可靠性,即確認的項目納入會計系統的信息是真實可靠可核實的。
從對會計信息的處理過程來看,會計確認包括初始確認和再確認兩個環節。(也有觀點認為,會計確認可分為初始確認、後續確認和終止確認。
但這種觀點側重的是從會計確認對象的角度進行劃分)初始確認是指在—項交易或事項發生之後,明確其所涉及的會計要素,編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然後登記相關會計賬簿,對其所涉及的會計要素變動以文字和貨幣的形式反映出來的過程。
初始確認是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正式的會計記錄的行為,關註的是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是否應該被記錄,應在何時、以多少金額、通過哪些會計要素在會計賬簿中予以記錄的問題。
從會計賬簿的會計信息到財務報告信息,是財務會計加工信息的第二階段,也就是會計的再確認。再確認的主要任務是編制和分析財務報表。
再確認有四個特點:第壹,他的數據來自於日常的記錄;第二,對會計要素的表述即用數字,也用文字;第三,把賬簿記錄轉化為報表的要素,有壹個挑選、分類、匯總的加工過程。
第四,在財務報表中的表述,資產負債表示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
會計確認解決的問題
首先,對發生的經濟業務,應辨認其是否為會計要素,應予在會計帳簿中正式加以記錄;其次,對應予進行會計記錄的經濟業務,要確定其是屬於哪壹會計要素,如何在會計帳簿中加以分類記錄。
其次、編制報表時的確認,主要解決應為經濟管理和報表使用者提供哪些會計核算指標問題,確認已記錄和貯存在會計帳簿中的會計數據哪些應列示在報表的具體項目中。最後、進行會計確認。必須以會計確認的標準為依據。會計確認的標準是指會計核算的特定規範要求。
"我們現在如履薄冰。"
山東巧味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巧味福”)董事長李紅濤對調味家目前面臨的市場形勢描述如下:渠道和食品安全的風險無處不在,對企業的管理和運營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為山東巧媳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紅濤
但這擋不住喬媳婦擴張的“野心”。據Seasoner報道,喬的媳婦已經不再停留在齊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