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 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企業竟爭力可分為三個層面:第壹層面是企業生產產品及控制其質量的能力、企業的服務能力、 成本控制的能力、 營銷的能力、 技術發展能力( 所有這些屬於產品層) ; 第二層面是各經營管理要素組成的結構平臺、企業內 外人、事、物、環境、資源關系、企業運行機制、 企業規模、 品牌、 企業產權制度( 所有這些屬於制度層) ; 第三層面是以 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外壹致的企業形象、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化個性化的企業特色、 穩健的財務、擁有卓越的遠見和長遠的全球化發展目 標 ( 所有這些屬於核心層) 第壹層面是表層的競爭力,第二層面是支撐平臺的竟爭力,第三層面是最基礎、最核心的競爭力。
企業要做到最優秀、最具竟爭力,必須在企業核心價值觀上下工夫。技術、高科技可以學,制度可以制定,但企業全體員工內 在的追求這樣壹種企業文化、企業倫理層面上的東西卻是很難移植、很難模仿的。在這個意義上說,以企業理念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才是最終意義上的第壹核心競爭力。
任何企業( 包括高新技術企業) , 產品竟爭力是企業竟爭力的最直接體現, 圍繞產品競爭力做文章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而產品竟爭力是由 技術竟爭力所決定的,所以說技術是第壹競爭力。 而技術竟爭力是由制度競爭力所決定的,制度高於技術,制度是第壹競爭力。認識到此還遠未結束,這是因為,制度無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沒有正確的理念就沒有科學的制度,因此,理念高於制度,理念才是第壹競爭力。總之,理念決定制度,制度決定技術,技術決定產品。擁有正確的、不斷創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強的竟爭力。 先進的企業在於導入先進的理念, 海爾的張瑞敏在1 9 8 4 年企業虧損1 4 7 萬的創業年代首先提出的就是企業文化先行、企業理念先行, 現代企業的競爭已從產品平臺的表層競爭轉向深層次的理念平臺的竟爭。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 元氣” , 是企業核心竟爭力的活力之根和動力之源, 其在本質上所反映的則是企業生產力成果的進步程度。現在,管理已從“ 經驗管理” 、 “ 科學管理”階段發展到了“ 文化管理即 階段。與體現在物質層面、行為層面的制度層面的企業文化相比,精神層面的企業文化更能展示企業文化的本質和精健,它在管理層體現的是企業家精神,在員工層體現的是士氣。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管理時代的到來,企業文化也日漸表現出人本文化、創新文化、虛擬文化、融合文化、團隊文化、學習文化和生態文化等特征。未來企業竟爭的根本必然是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管理學院教憐成廉? 大內在 ( Z理論— 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
日本的挑戰》壹書中特別強調“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對其核心竟爭力的作用,其主要論
點是:①現代企業競爭的重點正從產品競爭上升到企業文化,沒有文化的企業是絕對沒有
競爭力的:②管理“ 人”的不是制度,而是以人為本的健康企業文化環境。美國維娜? 艾
莉則更明確地指出: “ 企業價值鏈其實是壹條知識鏈。 傳統觀念認為人只是填充固定工作崗位的可替換工人. 而新的管理理念則把人作為具有獨特竟爭力的知識節點。 ” 只有激活通常情況下企業知識鏈的每壹個節點。 善於開發人的智憊與潛力, 練好“ 內功” , 企業核心竟爭力才可能持續提高。從管理角度看,企業應首先把員工群體意識與企業的管理哲學、管理行為聯系起來,建立壹種從企業文化角度出發的管理體系,把握好知識創新的機會,提供激化知識創新的氛圍。因為,知識創新往往具有偶然性、非連續性特征。它往往突發於某個人或壹些人的想象、創意。也就是說,創新有可能完全在例行公事之外發生,不壹定與企業所期望的具有連續性、協作性的創新目 標相壹致。因而,企業應警於發現創意,抓住時機,給予支持、鼓勵。甚至打破常規為激化創意提供良 好的環境與條件。這就是現代管
理所提出的企業環境培養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又反過來影響、改善企業環境,不斷提高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部分 誠信是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基石
壹、誠信:保持企業的百年不衰的奧秘
美國《 財富》 雜誌最近公布的全美5 0 0 強企業, 沃爾瑪以2 1 9 8 億元的銷售收入躍居榜
首。 沃爾瑪的勝出在於8 大要素:真實的、穩健的財務狀況,突出的、內 外壹致的形象,
誠信的服務,團隊協作精神,以 客戶為中心的誠信理念,公平對待員工,激勵和創新 ( 劉
光明,2 0 0 3 ) 。這8 大要素都與上述企業競爭力的第三層面的內容直接相關。
隨著經濟全球化, 特別是我國加入W T O 後,如何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理念的營造
來增強企業的的誠信憊識,引發我國企業界越來越多的關註,因為遊戲需要規則,企業間
的競爭,營造誠信的文化氛圍是企業遵循遊戲規則的前提。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沙因在 《 企業文化生存指南》( T h e c o r p o r a t e c u l t u r e s u r v i v a l
g u i d e) 壹書指出: 大量案例證明, 在企業發展的 不同階段,企業文化再造是推動企業前
進的原動力,但是,誠信作為核心價值觀是萬古長存的,它是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的基石。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什麽是企業的核心竟爭力這個問題, 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沙因在《 組織文化與領導》 、 迪爾在《 新企業文化》 、 茨威爾在《 創造基於能力的企業文化》
中都論證了這樣壹個主題:誠信作為企業生存發展和企業核心竟爭力之基是不能動搖的。
我國 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壹個國 家信用體系的 崩潰不僅僅會造成經濟上的損窖, 使社會
資源受到極大浪費,增加了教育成本。降低了效益,也會造成運營規則的極度混亂。
中國加入W T O 後,企業如何增強核心競爭力?本人認為, 無論企業還是政府首先面對
的挑戰是全球化的全新的遊戲規則。從目 前我國建立市場經濟秩序所攀服出的問 題看,企
業的惡性競爭,不講商業道德,坑蒙拐編,信用危機等愈演愈烈導致了 社會信用整體水平
下降,從而造成壹種很難治愈的社會創傷。 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諾思說過:自由 市場經濟
制度本身並不能保證效率,壹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制度,除了需要壹個有效的產權和法律
制度相配合之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公正、正義等方面有良 好道德的人去操作這個市
場。這就是說如果壹個企業或社會普遍缺乏道德和人文關懷意識,普追缺乏對規律和秩序
的尊重,那麽就存在著“ 失敗基因” .到壹定程度就會造成市場經濟秩序失序。
二、使誠信成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壹些企業口頭上講誠信而做的是另壹套。壹些企業既是正常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者,它又免不了成為受害者. 這種破壞誠實信用的“ 病毒”具有很強的傳遞性功能,交易行為
甚至倒退到“ 壹手交錢,壹手交貨”的最原始狀態,使全社會的企業信譽滑坡,這應引起
我們高度的警惕。社會信用是需要社會成員***同遵守的。
如果說壹個企業壹開始就是以圈錢為其核心價值觀,把消費者的利益拋在壹邊, 那麽
這個企業是不可能維持長久的。 惟有誠信至上, 企業才能百年不衰。 查爾斯? 漢普頓對美、
英、 德、 意、日 等1 2 個國家1 5 0 0 0 名企業經理的調查指出。 不同的企業在創造財富的過程
中都受到其各自 獨特的價值體系的影響,但是有壹點是相同的, 那就是絕大數的企業經理
人都認識到,從事“ 反經濟信用行為”的企業,其成本大大增加了,因為在現代社會信息
傳播的速度極快,社會輿論的監督力度也在不斷增強,企業壹旦做出“ 反經濟信用行為氣
馬上就會被爆光,它的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商譽就會受到重創。因此,著名管理學家克拉
倫斯? 沃爾頓說: “ 企業經理人應該用壹種全局觀來看待企業的責任, 因為在這種觀點之下,
企業被看成是講信用、 講商譽、講道德的組織而不是賺錢的機器。 ” 企業的核心竟爭力是企
業文化中企業理念和核心價值觀。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跨國公司競爭力》課題組在研究世界5 0 0 強時發現:它們
樹立的核心理念幾乎很少與商業利潤有關。惠普公司的核心價值觀:為了公司的發展, 我
們努力地創造和革新, 但是有些東西是亙古不變的,這就是我們企業的價值觀:我們對人
充分信任和尊重, 我們追求高標準的貢獻, 我們將始終如壹的情操與我們的事業融為壹體,
我們通過團隊、通過鼓勵靈活和創新來實現***同的目 標— 我們致力於科技的發展是為了
增進人類的福利。摩托羅拉公司把“ 誠信為本和公正”作為自己的核心理念,要求企業的
每個員工“ 保持高尚的操守, 對人永遠尊重。 ” 這些公司提出的理念似乎與自己的商業利潤
毫無關聯,更強調的是壹種誠信對待員和用戶的情節。波特在 《 竟爭戰略》壹書中從盈利
能力角度解釋了企業的成敗。他認為,產業競爭的五種力量的相互作用,會反應在產業或
企業的盈利能力上。企業的戰略是否成功也主要通過利潤大小來判斷。但是,企業最終的
競爭力取決於它在壹系列價值中如何進行選擇,***有價值觀— 誠信的理念才是企業競爭
力的動力源。
第三部分 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文化本身就是壹種生產力。文化既是壹定的生產力、生產組織方式的反映,又與壹定
的生產力、組織方式相適應。文化屬於上層建築,它對經濟有著反作用力。從壹定意義上
講, 它比生產力的硬件, 例如勞動對象、 勞動工具等, 對生產力的進步所起的作用還要大。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經驗事實: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可以創造不同的社會生產力,不同
的企業文化,也可以 給企業創造不同的經濟效益。文化作為生產力是通過生產力中最活躍
的因素— 人去發揮作用的,不同的文化可以塑造不同品味的人,不同品味的人則可以創
造出 有 著 質的 差 別的 其 他 生 產力 要 素。 這是 由 於: ( 1 ) 文 化 包 涵 著 價 值 判 斷 , 標誌 著社 會 贊 賞什麽和反對什麽。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人們會近似於條件反射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
該幹什麽和不該幹什麽. } z ) 文化作為生產力, 其核心在於對人的創造性潛能的解放和弘揚。
1 、 企業文化— 企業經營戰略的指南針。 企業經營戰略都是建立在壹系列的假設、 前提與信念的基礎之上。許多公司往往難以實施其制定的戰略,在企業基本假設正確的前提
下,企業文化與經營戰略不協調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戰略有著重要
作用。壹方面,企業文化的核心引導著經營戰略的定位。現代企業的經營戰略是在企業價
值觀、經營觀等企業文化核心要素所規範、營造的總體經營思想、路線和方針的指導下產
生的.另壹方面,企業文化的氛圍引導著經營戰略的實施。 企業經營戰略需要企業全體員 工***同自 覺地去貫徹執行,否則再完美的戰略都只是紙上談兵。企業文化正是以其所營造
的企業整體價值取向、經營觀念和行為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企業全體成員去貫徹、執行企
業既定的戰略,保證戰略目 標的實行。
2 、 企業文化— 企業組織力的靈魂。 企業組織以往被認為是壹個靜態的封閉系統, 企
業在運行中追求和諧的構造,以求產生組織效率,但是面對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這種制
度剛性,就會抵制變革,失去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適應性和應變能力。對於穩定的組織
結構, 企業文化的溝通、 協調功能可以積極地、 有效地防止減弱企業組織行為僵化的傾向,
促成從協調壹致到創新張力的轉變;對於相對松散的網絡化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的導向、
凝聚功能,可以使松散的結構形成壹個有機的系統,在龐大的機構和快速反應能力之間實
現平衡。由此,在知識經濟時代獨特的組織能力, 不僅反應出靜態的制度,更主要地體現
組織過程和功能,從而與競爭力產生了壹種更為直接和動態的聯系,這種不具有模仿性的
聯系,正是獨特企業文化整合而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3 、 企業文化— 企業創新力的源動力。 企業文化的激勵功能就是要形成壹種有利於企
業員工創造性的發揮,倡導創新意識,運用創新思維,精通創新之道,敢於創新競爭,鼓
勵嘗試風險的企業文化環境。良 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不僅有助於新思想的產生,而且也能使
這些新思想迅速而有效地轉變成實際運用。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特征是,團隊創新,企業
文化就內化為團隊精神,這種團隊精神將個體團隊分力,整合為團隊創新合力,如果沒有
團隊精神的整合,“ 明星隊”永遠打不過 “ 冠軍隊” ,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企業創
新能力的源動力。
4 、 企業文化— 企業競爭的最高境界。 海爾用文化註入方式改變企業的成功, 在於海
爾不僅學習了西方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更重要的是適合中國國情,創造了適合中
國的管理文化. 海爾企業倡導的“ 敬業報國, 追求卓越” ,以 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海爾文化
使海爾人緊密地團結在壹起,為創國際品牌這個***同的目 標奮鬥。這種文化不僅使它成功
地跨地區兼並了合肥“ 黃山”電 子有限公司、 順德“ 愛德” 洗衣機公司, 還獲得社會認同,
對周圍環境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榜樣效應,引起其他企業的效仿。用文化註入代替資金
註入大大地降低了經營風險,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 甚至出 現了零成本) 。同時,也為優勢
企業迅速壯大探索出壹條捷徑. 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在兼並、 改造企業中的作用。
企業文化將成為企業競爭的最高境界.知識經濟時代是壹個竟爭異常激烈的時代.當代經
濟的競爭表面看來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 深壹層是經營管理的競爭,再深壹層就是文化的
競爭。
第四部分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文化功能的體現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已 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壹個企
業的動力及凝聚力都來自於企業的文化,技術只是壹個平臺,沒有壹套成功的企業文化,
企業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企業文化存在的理由:
企業本身的需要。企業文化是企業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壹,尤其對現階段處於由
人治向 法治轉換過程中的國內公司,健康的企業文化將能削弱甚至取代個人影響力在企業
中的過分存在,為企業的平穩發展創造條件.
管理制度的需要。沒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度中 存在的各種漏洞導致的後果的大小完
全取決於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和不穩定因素。
人才競爭的需要. 對***同價值的認同會使員工產生穩定的歸屬感,從而吸引和留 住人
才。
市場競爭的需要。良 好、健康的企業文化能夠提高效率,減少費用支出,提升品牌含
金量,增加產品的價值,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經營業績的需要。自 從約翰? 科特和詹姆斯? 赫斯克特在 《 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提
出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業績有重大作用以來,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業績的促進作用己得到
大家的公認。在2 1 世紀將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
管理創新的需要。企業文化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內容,其豐富的
內涵、科學的管理思想、開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的手段,為企業管理創新開辟了廣
闊的天地。 加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的研究、 運用和實踐, 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
也是完善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
沒有企業文化,就沒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發展源於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來自 於
技術,技術來自於管理、人才,而管理和人才靠的是企業文化。
第五部分 人力資源是核心競爭力與企業文化聯系的橋梁
隨著以智力和知識為特征的信息化社會的來臨 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優勢
已由 金融資本轉變為掌握新知識和具有創造性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已成為當今社會最有
價值的資源。 誰擁有最雄厚最廣泛的人力資源, 誰就會在2 1 世紀世界經濟競爭中穩操勝券。
1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
企業文化理論本質特征是倡導以人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學,反對“ 見物不見人”的理
性主義管理思想。 它主張將培育進步的企業文化和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作為管理的主導環節。
企業文化理論所構建的人本管理思想體系,重要的價值不僅在於闡明了壹套人力資源開發
與管理的獨特的文化方式,豐富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文化內容,更重要的是為企業人
力資源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時代變了,決定企業發展的戰略資源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未來學家約翰? 奈
斯比 特指出:“ 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時期,對社會改革具有決定性的兩個因素,即新的價值觀和折的經濟需要已 經出現。”他所講的新的價值觀,即指人本主義價值觀.
他認為,在關鍵的戰略資源轉變為信息、知識的信息社會的今天,“ 公司可以開發的有價
值的新資源是人力資源”.在2 0 世紀9 0 年代的企業再造過程中,企業戰略資源從工業社
會的金融資本轉向信息社會的人力資本。公司再造的根本任務在於重新認識企業發展的動
力源,重新建立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機制,這個動力源是人不是物,這個動力機制就是以
人為本,全力開發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性和自 覺性。全球經濟文化壹體化
趨勢,充分說明現代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不可分性.這種趨勢要求現代經濟必須註愈文
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企業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如此才能將抽象的企
業文化的核心內 容壹壹價值觀通過與具體的管理行為相結合,真正得到員工的認同,並由
員工的行為傳達到外界.形成企業內外部獲得廣泛認同的企業文化和形象。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不能僅僅把員工招聘吸引優勢人才就看作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
要做到‘ 招得來,留得住, 用得好‘ ,除了人力資源的常用技術手段外,還要把人力資源管
理活動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把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貫輸到員工的思想之中,表現在其行為
上,這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關鍵。
2 、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人力資源
企業核心竟爭力的根基在於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離開了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企業
核心競爭力便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人力資源是企業首要的能動性生產要素。雖然人力資源與生產資料、資金、 技術等壹
樣都是企業的生產要素, 在整個企業正常運營中缺壹不可。 但是, 諸要素的作用卻不相同,
其中,唯有人力資源是起決定性主導作用的第壹要素,是能動性要紊。企業人力資源與企
業核心竟爭力及其各組成部分的關系也正是這種主導與輔助、能動與被動的關系,企業科
技人員的竟爭力與水平決定了企業技術創新競爭力的強弱,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竟爭力和
水平決定了企業反應競爭力、市場營銷竟爭力和組織管理竟爭力的強弱,企業生產工人的
競爭力和水平決定了企業生產制造和連帶服務竟爭力的強弱,企業全體員工的整體素質和
竟爭力決定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正是從這個愈義上來說,企業人力資源的狀況決定了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
第六部分 品牌是企業文化作用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品牌是企業綜合優勢的集中表現.是企業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
企業取得竟爭成功的主要支推點:
品牌根植於企業文化並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標誌。同時,優秀的企業文化有助於增強
企業創品牌的內在滋勵機制,可以保證品牌戰略實施的成果。良 好的企業文化是實施品牌
戰略的堅強後盾。倡導新的企業價值觀,強化品牌愈識是實施品牌戰略的根本保證。
企業文化、企業精神與企業價值觀對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影響最大,兩者之間是緊密聯
系、不可分創的。它們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品牌戰略是壹種竟爭戰略.創立壹種或幾種品牌商品,這就需要企業從產品的性能、規格、獻式、技術含t及售後服務等方面能與競爭對手抗衡,直得消費者的信核。
在企業與同行的競爭中,競爭的殘酷性、 艱苦性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企業領導人的競
爭憊識、 拼搏精神以 及企業職工的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對實施品牌戰略至關重要。品牌的
後面是壹種精神,是壹種信念,是企業全體職工乃至整個地區、整個社會的力t匯合,而
這些正是企業文化的關鍵所在。
第二,品牌戰略是壹種形象故略。馳名商標、國際品牌,這些品牌商品的實體已不再
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產品的外在形象與內在品質。如今,企業在公關設計、廣告宜傳、倉
後服務、營銷策劃、人才培訓等諸多方面的行為都向外界昭示了企業的內在品質與外在形
象, 這種形象塑造是否與品牌內 涵相壹致也決定了品牌能否保持和發展,而形象設計的關
鍵是由企業文化所顯示、 所倡導的經營理念和管理風格所決定的。
第三,品牌戰略的支雄點是企業的全體員工。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生產出合格商品
之前,先培養出合格的人。若企業員工對企業不忠誠、不熱愛、缺乏職業道德、缺乏敬業
精神、 工作不負貴任, 那企業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產品, 更不可能生產出品牌商品。 因此,
企業在創立品牌產品之前.先塑造出合格員工是實施品牌戰略的關鍵。只有將品牌戰略、
品牌意識變成全體職工的自 覺行動,才能使品牌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第四,品牌戰略是壹種文化戰略。品牌創立既是物質的生產過程,也是精神的生產過
程。品牌追求豐畜的技術含f,它也包含深邃的文化含f.成功的品牌裏面包含該民族的
優秀文化傳統,包括企業自 身的文化特色,反映企業的文化地位和價值觀念。品牌是文化
和生產方式的有機結合,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有機統壹。 註重品牌就是註重文化,創
造品牌就是發展文化。除此而外,品牌故略還包括科技觀、 市場觀、發展觀、改革觀。但
筆者認為,這裏面的關鍵還是文化觀、價值觀。壹個沒有相應的文化觀念、精神和經曹理
念支持的企業,就不可能有效地實施品牌戰略,也不可能開創出品牌商品,更不能保持品
牌和發展品牌。實踐和理論從正反兩面表明: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兩者密切
聯系、 不可分割。從某種憊義可以 認為: 沒有與品牌戰略相配套的企業文化網絡,沒有相
應的企業精神與企業經營理念, 企業就不可能開創出品牌商品。 即便壹時創立了壹種品牌,
也不可能長期保持和發展下去。企業文化是企業品牌戰略的支推和基礎,品牌則是企業文
化的集中表現與結晶。
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來源於產品的差異性, 當 產品的功能和質t難以 體現產品的差異,品牌文化魷成為企業創造產品差異的主要手段。
第七部分 企業形象是企業競爭力的外觀表現
企業形象是壹個企業的外在表現,它在本質上可理解為大眾對企業實態的能動反映。
企業競爭要素己由過去的“ 商品力, 、 “ 梢也力”發展為今天的“ 形象力” ,集N i l s i , v i為壹體的c i s 系統已 成為現代企業形象管理的有效工具。良 好的形象除了知名度外還有獎譽度和忠誠度,它是企業信譽、經營哲學、 管理思想、價值取向的綜合反映,更是企業整體實力的體現。企業形象是消費者、社會公眾對企業、企業行為、企業的各種活動成果所給予的整體評價與壹般認定。就整體來說,他還包合處於生產者地位的內部職工的 某些評價加與認可。
綜上所述,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壹部分,是企業文化的展示和表現,是企業文化在
社會或市場上的認知和評價。它必須受企業文化的指導,企業文化是企業形象的靈魂、精
神支柱和先決條件,因此,塑造企業形象離不開企業文化建設,離開企業文化,企業形象
就成了壹盤散沙,沒有主題、沒有目 標、沒有核心,所以企業形象塑造必須在企業文化的
指導下來展開。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企業文化的外部特征和綜合表現,
是社會對企業整體的印象和看法, 這種印象和看法是指人們對企業的壹種態度和心理活動,
它是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為荃礎的。 由於企業與人們的需求之間關系不同, 因而對企業形象有著不同的好惡態度。因此, 樹立企業形象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 盡快使人們了 解企業, 對企業產生好感和信賴。 企業形象所包涵的內容很廣泛, 基本內容主要包括: 企業外表形象、 企業產品形象、 企業職工形象、企業目 標形象、企業經營服務形象、企業公***關系形象等幾個方面。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綜合外在體現, 企業形象所包涵的內容無壹不在企業文化所涵蓋的範圍之內。我們要塑造良 好的企業形象, 就必然要建設良 好的企業文化, 沒有企業文化建設,塑造企業形象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