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深入開展員工技能競賽活動。中央企業要把握行業發展方向和崗位需求,在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關鍵崗位(工種)和企業急需的技術含量高的特殊工種開展集團級、全層級技能競賽,形成制度,持之以恒、持續開展,將技能競賽與員工技能考核、薪酬激勵、人才培養相結合。要宣傳他們的事跡,給他們更高的物質獎勵和待遇。要積極參加重點行業(工種)全國壹流工人技能競賽,選派優秀技能人才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和技能交流。要自上而下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崗位培訓和技術競賽活動,形成全方位、系統化、專業化的學習技術、實踐技能、競爭能力和具體貢獻的氛圍,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
三是廣泛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把員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結合起來,激發他們的創造活力。尊重員工的主動性,制定相關的創新規則,建立持續改進的目標體系,鼓勵員工積極創新,勇於探索,使工作團隊成為企業自主創新的基地。要支持員工圍繞生產、科研、管理、服務的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廣泛開展創先爭優、技術創新、專利發明、QC攻關、節能減排等不同主題的創新有效活動,組織員工先進操作(工作)方法、創意設計、改進建議等群眾性創新有效活動展示交流成果,積極利用各種平臺,
四是拓寬拔尖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渠道。根據企業特點,在企業壹些特有工種和關鍵崗位設置首席技師或首席操作員、崗位負責人、專家型技能人才等高級技能人才崗位,並給予較高待遇;要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在關鍵時刻發揮他們的關鍵作用。要充分發揮拔尖技能人才導師作用,通過技師培訓、名師指導、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方式培養高技能人才,加強高技能人才梯隊建設。要拓寬技能人才開發、培養和使用渠道,促進高技能人才在各類崗位上的應用。要註重選拔拔尖技能人才參與企業科研和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在實踐中提高技能人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的銜接辦法,吸引和穩定壹批核心高技能人才。
五是加強員工培訓。要健全職工教育培訓機制,完善教育培訓計劃,保證職工接受教育培訓的時間。根據財政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印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和使用管理意見〉的通知》(蔡健[2006]317號)要求,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企業教育培訓管理部門要加強教育培訓經費的使用管理,保證基層壹線職工的學習培訓經費不低於所提教育經費總額的30%。要充分挖掘各類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繼續加強通用能力培訓建設,疏通技術培訓和學歷教育的持續渠道,滿足從業人員不斷學習的願望。要註重教育培訓與崗位要求的銜接,把更多的時間和資源花在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培訓上,提高員工的實踐能力,培養實用型人才。要建立菜單式教育培訓體系,善於運用信息化、網絡化、多媒體等新型培訓方式,滿足不同類別、不同崗位員工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培訓效果和水平。要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開展與國際知名企業對標活動。有條件的企業要有計劃地選派優秀技能人才到海外項目現場和海外分支機構的關鍵技術崗位工作,拓寬國內技能人才的國際視野。
第六,完善員工自我管理制度。要大力培養獨立自主的員工,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員工參與並積極接受企業規範和管理,自覺執行企業規章制度,獨立履行職責,自覺完成任務,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識。要積極開展員工自我管理活動,鼓勵員工立足本職工作,自主發現問題,自主選題立項,自主組建團隊,自主改進提高。要大力開展員工合理化建議活動,建立員工表達建議和意見的便捷渠道,完善組織管理、征集受理、示範實施、評價激勵等工作制度,為優秀案例提供發表機會,創造實施條件,采取激勵措施,激發員工參與熱情,使員工自主管理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發展。
七是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大力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進壹步突破年齡、資格、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實績為重點、以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水平為導向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要在技術復雜、通用性強、涉及人民健康安全的崗位全面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現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文憑並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就業制度和相應待遇掛鉤。對參加過企業緊缺職業(工種)高級技能及以上培訓、取得相應職業資格並被企業錄用的人員,企業可給予壹定的培訓和鑒定補貼。要實施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大力培養具有世界眼光、適應國際化發展要求的各類人才。
第八,完善員工激勵機制。積極探索和創新激勵載體,豐富激勵形式,通過適當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引導員工,將崗位貢獻與收入分配等相應待遇掛鉤。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高技能人才、優秀班組長(包括本級其他基層管理人員)等優秀員工在就業、薪酬、帶薪學習、培訓、休假、出國學習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拓展基層壹線員工的職業成長空間。對參與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創新並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從成果轉化收益中以獎金等多種形式給予獎勵。
九是做好員工關愛工作。堅持廠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發揮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作用。建立員工訴求表達機制,開展員工滿意度調查,及時發現和改進存在的問題,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忠誠度。要暢通員工與管理層的溝通渠道,建立企業領導與員工面對面的互動對話溝通機制,按照定期有序溝通、及時反饋的原則,就用工、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安全衛生、職業健康等問題與員工進行溝通。要利用信息網絡平臺等現代技術手段,制度化、透明化、個性化地了解員工的需求,並通過這種手段將企業的關懷及時傳達給每壹位員工。要為員工開展各種豐富健康的文化活動,幫助他們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愉快地投入工作。要關心困難職工生活,完善困難職工檔案,打造涵蓋困難職工生活補助、學習資助、就業援助、醫療救助的全方位平臺。對於環境特別艱苦的壹線崗位,要保證員工必要的生活條件。企業黨政領導要經常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十是積極選樹表彰先進模範人物。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做好勞動模範等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宣傳和服務管理工作。定期組織評選表彰活動,圍繞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重要任務適時組織專項表彰,積極評選並向有關單位和部門推薦各類先進集體和個人。要關心先進模範人物的學習、成長、進步,落實他們應有的待遇。通過召開表彰會、組織先進事跡報告團巡回演講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先進模範人物的品格和事跡,使其成為激勵職工愛崗敬業、奮發圖強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