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國有企業改革的戰略

國有企業改革的戰略

很多資料,妳可以自己查詢,看看壹些評論之類的文章啊,僅此參考!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戰略任務。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省份面臨重大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挑戰。振興老工業基地,吉林省有多年來改革和發展的基礎,但也有諸多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國有企業產權結構單壹、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包袱沈重、與支柱產業關聯度低、缺乏生機和活力等,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主要矛盾和癥結性問題。

就目前吉林省的現狀而言,國有企業改革處於攻堅階段,各種繞不開、躲不過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顯現,比如改革成本支付問題、歷史包袱和債務處置問題、人員就業安置問題等,要破解這些難題,關鍵是要深化5個方面的改革。

第壹,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產權制度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只有在產權制度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其他各種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壹是要界定國有資本出資層級。據調查,吉林省國有企業出資層級過多過亂、資本鏈條過長的問題比較普遍,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影響了治理效率,還不同程度導致了國有資產的流失。為此,根據監管能力,把國有資本的出資關系控制在兩級,最多不超過三級,三級以下的企業逐步取消。二是要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針對目前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壹股獨大”問題,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通過規範上市、合資合作、互相參股等多種途徑吸引戰略投資者,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調整和優化產權結構。三是要促進產權順暢流轉。積極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構建國有資產的流動機制,促進國有資產在流動中增值,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第二,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實施企業戰略性重組

吉林省國有資產分布面廣,單位規模小,壹方面,急需發展的領域資源稀缺,另壹方面,沒有效益的投資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和流失。因此,必須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首先,就全省國有經濟整體布局結構調整而言,總的考慮是“發展壯大壹批、有序退出壹批、關閉破產壹批”。需要明確的是,除了基礎設施類、***用設施類和資源類企業保留國有地位,在競爭行業裏占有明顯優勢,能夠做強做大的企業保持控股地位之外,其他企業都要采取多種形式或退出國有,或關閉破產,必須在突出主業上下功夫。國資委對所出資企業的考核重點也要放在主業上,加大主營業務的權重,促進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做強主業上,使每個企業都要有明確的核心產業和名牌產品,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其次,對那些主營業務不突出、負債過重的“垃圾”公司,我們將破產註銷壹批、下放地方壹批、變賣處置壹批。

第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這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任務。壹是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規範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個權能主體建設,適時開展外部董事試點和推行工作,建立健全“權責統壹、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二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按照黨的十六大關於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積極推進經營管理者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強化收入分配對經營管理人才的吸引、凝聚和激勵作用。同時,要創新監督約束辦法,形成與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監督約束機制,綜合運用各種措施硬化監督約束機制,規範經營者行為,保障經營者健康成長。三是建立完整嚴密的國有資產統計評價體系。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企業效績評價規則,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效績評價體系,實現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科學評價,為業績考核、收入分配、實施獎懲提供依據。

第四,減輕企業負擔,剝離辦社會職能

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是將國有企業改革與再就業有機結合的壹項重大舉措,是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分流富余人員重要而有效的形式。中央關於主輔分離的優惠政策執行到2005年底,在這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將利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優惠政策,抓住輔業產權多元化改制和有償解除勞動關系兩個關鍵環節,積極籌措改革成本,創造性地抓好減負工作。壹是對於債務處置問題,要結合銀行打包還貸的政策,做好銀行債務清償工作;要結合國家稅制改革政策,為企業減輕稅務負擔;要通過債權轉股權等形式,把企業拖欠財政的債務作為再投資處理,既可以卸掉企業債務,又增加了企業的資本總量。二是對於企業人員分流安置問題,要和國家在吉林省進行的城鎮社保體系擴大試點工作協調壹致,解決好企業社會保險欠賬問題,統籌考慮職工安置工作。三是積極幫助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減輕企業辦社會負擔。國務院國資委頒布的《關於加快東北地區中央企業調整改造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東北地區集中打造的優勢產業,對東北地區存在的企業辦社會、債務沈重、冗員過多等問題也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並選擇了壹批國有企業進行試點。我們要按照《意見》精神抓好落實,確保在2005年底前完成所出資企業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

第五,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

壹是要繼續深化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和分配三項制度的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合理拉開收入分配差距,真正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二是要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實施信息化管理,不僅要實現企業辦公的信息化,而且要實現工藝流程的信息化,還要實現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要通過信息化管理,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推動企業管理再上壹個新臺階。三是要繼續強化以效益為核心、以質量為中心的生產經營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 上一篇:國家電廠和國家電網是壹個系統嗎?
  • 下一篇:杭州東興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