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過去與未來:國有文化企業如何借力資本

過去與未來:國有文化企業如何借力資本

“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試行,公開上市破冰啟航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源於將文化領域與經濟規律聯系起來的壹系列理論和實踐探索。1978 年,財政部批準《人民日報》等 8 家新聞單位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1979 年又發文重申並在全 國新聞媒體中推廣這壹管理模式。同年,上海電視臺在電視上播出了我國電視史上的首條商業廣告。1985 年,上海廣電局開始在電臺、電視臺內部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這壹時期,學界就出現了關於文化經濟的早期研究,並對“廣播電視經濟”“出版經濟”“報業經濟”“電 影經濟”等概念、業態進行了討論。黨的十四大以後,文化經濟研究 逐漸活躍,並開始從市場經濟的層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性、規律性問題進行探究,為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提供了理論鋪陳。

1992 年,我國文化行業第壹家股份制有限公司——上海東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廣播電影電視發展總公司、上海電視臺、上 海人民廣播電臺等***同發起成立,並於 1994 年 2 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我國第壹家文化類上市公司,邁出了國有文化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第壹步。其後,無錫中視影視、湖南電廣傳媒、成都博瑞傳播、北京賽迪傳媒、北京歌華有線、陜西廣電網絡等企業先後直接或間接上市,成為國有上市文化企業的“第壹梯隊”。這壹時期,對國有文化企業上市尚未形成統壹、明確的政策,已上市企業均具有探索、“個案”色彩。2001 年,證監會在新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將傳媒與文化產業列為上市公司 13 個基本產業門 類之壹,其下含出版、聲像、廣播電影電視、藝術、信息傳播服務業五大類,表明文化上市公司的行業地位已獲得資本市場的初步認可。

以“集團化”為主要內容的“準資本運作”深化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

在國有文化企業上市破冰的同時,以報業、出版、廣播電視、電影領域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集團化”為主要內容的“準資本運作”也開始起步。1996 年,新聞出版署正式批準廣州日報社作為報業集團試點單位,組建我國第壹家報業集團,關於報業集團化的有關討論終於獲得實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機構通過資源整合增強自己的實力、活力和影響力提供了壹條新的路徑。其後,羊城晚報、南方日報、文匯報與新民晚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也相繼成立了報業集團,集團化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1999 年,中美簽訂了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協議,中國 “入世”的最大障礙消除。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學界、業界把對文化 經營管理的研究視野,放到了全球競爭的更廣闊背景下。1999 年,經新聞出版署批準,我國第壹家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正式成立。其後,廣東、遼寧、北京等地相繼成立了各自的以地域性、行業性為主要特征的出版集團。同期,江蘇新華發行集團、廣東新華發行集團等首批試點發行集團也正式成立。2002 年 4 月,主要由新聞出版總署原直屬出版單位組建而成的中國出版集團在北京掛牌,出版業的集團化建設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截至 2002 年 5月,全國先後成立了數十家新聞出版類集團,包括 26 家報業集團、7 家圖書出版集團、4 家發行集團、1 家期刊集團。

在廣電領域,我國首家廣播電視集團——無錫廣播電視集團於 1999 年成立,開啟了廣播電視行業集團化的探索。2000 年,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化發展試行工作的原則意見,我國第壹家省級廣播電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集團也正式成立,被認為是我國廣電管理的重要“體制創新”,壹時間形成廣電行業之“湖南現象”。2001 年,《關於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若幹意見的通知》正式發布,對組建集團及投融資等問題都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年內,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北京廣播影視集團等相繼成立,並引入了企業化管理。年底,廣電總局推動所屬的中央電視臺等企事業單位組建中國廣播影視集團,體現了特定歷史條件下廣電行業推進改革、推動資源***享的積極探索。

這壹時期,電影集團化試點工作也取得了壹定成效,廣電總局積 極推動以北京、上海、長春三大電影基地為龍頭,先後組建了中影、 上影、長影、永樂等電影集團。到 2002 年底,全國***成立事業性質廣電集團*** 14 家,電影集團公司*** 7 家。

以資本為紐帶的並購逐步開展,債券融資起步,上市實現多方突破

2003 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中央政治局就世界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進行集體學習,文化產業發展步入戰略機遇期,資本運作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的作用逐步凸顯。前期上市的國有文化企業逐步開展了壹些以資本為紐帶的實質性並購重組,如電廣傳媒收購深圳榮涵公司股權,將已培育成熟的有關項目購進公司;廣電網絡對省內廣電公司開展股權收購,進壹步提高有線電視網絡類資產比重。其他企業中,上海新華發行集團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成功實現 49% 的股權轉讓,為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2004 年,北京青年報社控股的北青傳媒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國有文化企業境外上市第壹股,引起投資者的極大關註。2005 年底,中***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國有文化企業上市獲得加速推進。2006 年,上海新華發行集團通過華聯超市順利實現借殼上市,成為中國出版發行行業第壹家 A 股上市公司。同年,燃氣股份變更為華聞傳媒,華聞控股旗下媒體資產借殼上市宣告完成。2007 年,新華傳媒向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定向增發,實現集團主要經營性資產上市。同年,四川新華文軒在香港上市,遼寧出版傳媒將編輯業務與經營業務整體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後,安徽出版集團也實現了借殼上市,我國 A 股市場上的文化產業板塊初具規模。

隨著文化與資本的結合日益緊密,壹些金融產品不斷引入文化領域,為國有文化企業發展註入新的動力。2006年上海東方明珠集團發行了首期12 億元短期融資券,是文化企業發行的首只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務融資工具。2007 年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了文化企業的首支企業債,為開展長期項目建設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2007江蘇新華發行集團引入弘毅投資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股權投資基金開始引入傳統文化經營領域,逐步成為推動國有文化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市場資產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壹些企業積極探索海外布局,推動文化資本輸出。2008 年,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收購韓國阿裏泉出版株式會社,成為地方出版集團的首次跨國收購。

跨地區、跨行業重組取得積極進展,區域性行業性出版集團建設取得新成效

長期以來,傳統文化領域采取部門所有、分級管理,按行政區劃、以行政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的模式,適應形勢和發展需要破除行政、區劃障礙,培育統壹市場體系,成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團的客觀要求。2009 年國務院發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強調培育骨幹文化企業,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在各方推動下,國有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行政級次重組取得積極進展。在跨地區重組方面,時代出版傳媒與黑龍江出版集團重組黑龍江省新華書店;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與天津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開展股權合作,積極推進跨地區經營。在跨行政級次重組中,中國出版集團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重組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安徽出版集團重組並控股中國文聯下屬中聯影視中心,打破行政劃屬,實現了中央和地方企業的雙向進入。在跨行業重組中,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通過旗下國廣控股投資華聞傳媒,成為華聞傳媒實際控制人;遼寧出版集團等聯合收購藍貓動漫股權,從傳統出版行業進入動漫產業領域。壹系列並購重組的實施,推動打破地區封鎖和條塊分割,促進了文化生產要素在全國範圍內的流動。

2010 年新聞出版總署發布有關意見,鼓勵教育、科技、衛生、財經、文化等領域的新聞出版資源先行整合,鼓勵實力較強的地方新聞出版企業先行整合資源,形成壹批區域性綜合集團和行業性專業集團。作為培育骨幹文化企業的重要工作,新聞出版集團建設也取得新成效。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實現對湖北科技報等的重組,南京日報報業集團對南京時代傳媒公司進行重組。在中央出版單位的重組中,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華文出版社分別脫離原主管主辦單位並加入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單位組成的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成立。

上市融資加速推進,文資監管專門機構設置取得重大進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文化改革發展進行專題部署,提出要創新投融資體制,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獲得了更大的關註和支持。證監會表示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文化發展繁榮的支持服務功能,促進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央行也表示要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信貸投放。壹系列措施的推出,為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營造了濃厚氛圍。

由於資本市場對文化產業的關註程度空前提升,加快了國有文化企業的上市進程。2011年底到 2012 年,***有 9家國有文化企業成功上市,其中,鳳凰傳媒募集資金 44.92 億元,創下國有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金額之最;人民網是首家上市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也是首次將采編業務納入上市主體實現整體上市的新聞媒體企業;百視通通過借殼廣電信息成功上市,成為第壹家實現廣電新媒體可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公司;華數傳媒作為推進三網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也成為文化資本市場的生力軍。

作為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的頂層設計環節,各地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專門機構的設置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後取得了重大進展,北京、湖南、河北、山西、山東、湖北、陜西、浙江、甘肅、雲南等省市相繼設立了不同形式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專門機構,2012年底,省級專門機構的數量已達到16個,南京等地也成立了相應機構,為推進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新三板誕生文化國企方陣,媒體融合成為並購重要路徑

黨的十八大把文化改革發展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資本運作成為推進文化企業改革的重要方略。2013 年新三板正式擴容至全國,也為國有文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開辟了新的途徑,北京出版集團旗下的北教文化、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控股的荊楚網、遼寧日報傳媒集團旗下的北國傳媒、天津廣播電視臺旗下的北方網、江西廣播電視臺旗下的風尚購物等壹批企業成功掛牌新三板,進壹步推進國有文化資產證券化,拓寬國有文化資產流動空間,新三板也誕生了首家國有控股圖書發行企業、首家省級重點新聞網站等眾多新的成員。新三板掛牌具有門檻低、周期短、手續簡便等特點,在條件具備時轉至主板上市交易,為中小型國有文化企業起步和發展壯大提供了新的支撐平臺。

2014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同年中宣部在沈陽召開國有文化企業並購重組座談會,推動國有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整合資源、做大做強,資本層面上的整合特別是以媒體融合為路徑的並購取得進壹步成效。江西出版集團在新媒體領域相繼實施了智明星通、美國意聯、香港環球數碼科技等十余個項目並購,直接獲得技術專利 392 項,形成涵蓋傳統主業、新興業態和資本經營的業務格局。電廣傳媒提出“平臺+內容”戰略,相繼實施對廣州翼鋒、江蘇物泰等壹系列新媒體的並購,互聯網新媒體生態版圖逐步凸顯。此外,鳳凰傳媒入股 PPTV和學科網,博瑞傳播完成對漫遊谷等項目的並購,傳統企業積極向網絡遊戲、網絡文學、網絡視頻、手機遊戲等新興領域拓展。

為推進國有文化資本投資運營,北京、吉林、甘肅等地成立了不同形式的文化投資控股集團,作為資本運營主體,推動文化投融資。

壹些企業還發起成立文化產業主題投資基金等金融實體,深化文化與金融融合,拓展發展視野和領域,如中央企業中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發起的中投中財音樂產業基金、遊戲產業基金,地方企業中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發起的東方星空文化產業基金等。目前,絕大多數國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都涉足了股權投資業務,股權投資已成為壹些國有文化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推動“雙效統壹”,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市迎來新壹輪熱潮

2015 年,中辦、國辦印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雙效統壹”的指導意見,完善“雙效統壹”的體制機制,“雙效統壹”成為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的壹個核心環節。上海文廣集團對所控股的百視通和東方明珠兩家上市公司進行重組,實現了A股市場兩家文化類上市公司首度換股合並,重組完成後的新上市公司在國有文化企業間率先推出股權激勵計劃,並在股權激勵計劃中設置了政治導向指標、受眾反應指標、社會影響指標,在社會效益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為國有企業在相關操作中實現“雙效統壹”提供了借鑒。

受政策驅動和消費者需求拉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文化產業引起了民營資本的廣泛關註,與國有企業合資合作成為許多民營企業推進文化領域投資的戰略選擇。在資本運作推進過程中,壹些國有文化企業通過股權多元改造,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壹方面,壹些國有文化企業對民營文化企業進行參股控股,201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收購具有版權、策劃和市場運營優勢的民營文化企業九久讀書人,豐富業務板塊,拓展發展空間;皖新傳媒收購知名民營財經出版機構——藍獅子文化,實現由圖書發行向產業鏈上遊內容出版領域的延伸。另壹方面,壹些國有文化企業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積極引入民營資本進行重組,華數傳媒向雲溪投資定向發行 20% 的股份,募集資金 65 億元,推動公司進壹步創新產品、內容和技術服務。國有資本與各類社會資本的融合發展,使國有文化資本具有了調動和組織社會資本的功能,放大了自己的操作空間和操作能量,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也為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倒逼機制。

2015—2016 年,國有文化企業迎來新壹輪上市熱潮,兩年間***有 12 家國有文化企業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成功上市。特別是在2016年,僅8 月份就有 5 家企業 IPO 上市,全年***有7 家企業成功上市,創下歷年國有文化企業上市數量之最。同時,上市中又湧現了壹些在細分行業和地域範圍具有創新意義的探索實踐,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階段性成果的重要標誌,如中國電影是首家全產業鏈上市的電影企業,廣西廣電是 5 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家上市的文化企業,城市傳媒是首家上市的副省級城市出版傳媒企業,讀者傳媒是 A 股市場中唯壹擁有著名期刊品牌的概念股。在影視制作領域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這壹階段廣播影視類企業上市進程加快,特別是中國電影、上海電影、幸福藍海等影視制作企業的成功上市,為加快國有影視企業發展、深化制播分離改革、提高影視制作單位內容生產力提供了示範和借鑒,其後續發展和帶動效應也被廣泛期待。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展望

截至 2016 年底,我國 A 股市場***有國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 40 家,總股本合計 517 億股,總市值合計約 8000 億元。自對接資本市場以來,傳統資本運作的主要形式,國有文化企業都已有涉足,資本市場對提高文化資源配置效率的支撐作用日益突顯,國有文化企業多層次資本運作體系不斷完善。壹些轉制企業在數年時間內實現了“事業單位—產品經營—資本經營”的跨越,這在我國企業改革發展史上並不多見。特別是較早上市的壹些企業,依托資本市場的支持,創新經營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形成了市場相對優勢。國有文化資本的市場化流動重組,促進了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提高了國有文化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註入了新的勢能。當前,國有文化企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也被寄予新的更高期待。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興文化業態迅速崛起,打破了傳統文化機構主導的生產和傳播邏輯,推動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近幾年國有文化企業對新興業態的並購已成為外部擴張的重要路徑,IPO 融資及上市後再融資的項目,絕大部分也都與數字化轉型有關,如中影股份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影院投資、數字放映推廣,讀者傳媒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出版、信息化平臺建設等。 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轉型升級仍是未來壹段時間內傳統文化機構的戰略任務。2015年我國43 家報業集團中 31 家營業利潤出現虧損,較 2014 年增加 14 家。2016年我國電視廣告同比下降5.66%,第四季度有線電視用戶首次出現負增長。在產業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依托資本市場支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資本運作直接引入新興業態資源,將為國有文化企業縮短轉型升級周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註入新的動力。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適度多元經營。國有文化企業主要脫胎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按條塊設定業務領域,長期以來形成了單壹經營的發展模式。文化生產具有突出的範圍經濟特征,對內容資源的多次的開發利用、獲取多重增值效應可在其產業運作中充分發揮。近年來,資本市場湧現了浙報傳媒入股唐人影視、鳳凰出版收購傳奇影業等壹些混合並購案例,推進了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不同媒介間的關聯性與互換性進壹步加強,行業間的業務交叉日益普遍,媒介融合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潮流。在融合發展的市場格局中,跨媒體、跨行業重組將繼續向縱深推進,推動文化生產組織結構、產品結構的深層次創新與變革。當然,現階段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應該是在核心產品與產業支撐下的有限相關多元,是把核心競爭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範圍、不同業務的價值能夠***享***用的多元經營戰略。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走向海外。海外文化投資不僅具有資本增值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文化輸出的功能。長期以來,我國文化走出去是以版權貿易、產品輸出以及文化交流活動為主要形式,近年來,國有文化企業的資本輸出逐步活躍,通過跨國並購進入國際文化市場,如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收購美國PIL公司童書業務資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收購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等。未來壹段時間,世界經濟調整周期還沒有結束,許多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為了吸引外來資金都將出臺壹系列投資便利化措施。“壹帶壹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也將為文化企業資本輸出提供更大空間。國有文化企業還可在海外資本運作的廣度和深度上進壹步拓展,在跨國並購方面有更大的作為,成為文化資本輸出的重要推動力量,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邁向更高發展水平。

  • 上一篇:國家對糧食行業制定了壹系列補貼政策,每畝大豆最高將獲得500元以上的補貼
  • 下一篇:韓國四大食品公司是哪幾間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