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餓了嗎到了。”
對於這句親切的問候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只要動動手,在手機“餓了嗎”軟件上搜索壹下,應有盡有:飯店、超市、鮮花、蛋糕……基本生活類產品這上面都有。
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有多少人是靠在“餓了嗎”上面搶菜、點外賣度過的?如果沒有“餓了嗎”,真不敢想象我們現在的生活會變成怎麽樣。而這壹切,都是因為2008年有幾位大學生用獨到的眼光開發了這片市場。
“餓了嗎”的四位創始人都是交大的學生,最初想到這個點子後,他們幾個人為了湊錢,把學費都用上了,創始人之壹的張旭豪為了能繼續軟件的開發,甚至放棄了去香港理工大學深造的機會,選擇了休學,而另壹位創始人葉峰則放棄了畢業後去微軟工作的機會,壹門心思投入到他們的“事業”中去。
最後他們成功了,阿裏巴巴集團600億收購“餓了嗎”,張旭豪等人則繼續在餓了嗎擔任董事會成員。
雖然現在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創業的艱辛卻是壹籮筐也道不盡,先不說創業時遇到的種種具體問題,光是來自家長、學校老師和同齡人的責難和非議就夠他們幾個受的了,誰能理解幾個重點大學的學生選擇休學去開發什麽“APP”呢!
無獨有偶,2014年曾經有壹位北大研究生因為畢業後選擇了去“賣米粉”而上了報紙,還上了電視節目,張天壹的舉動在當時既不被家人接受,也不被大眾認可,大家都不看好他的“錢”途,沒想到壹年後他卻作為優秀創業者,這是什麽樣的神轉折?
不想做擁抱太陽的螞蟻
張天壹,1990年出生,標準的90後,本科讀的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同時也是法學院研究生會秘書長,曾經代表北大參加大學生演講,獲得冠軍。
本科畢業後,他也在出國、找工作、考研的三岔路口徘徊過,改變他想法的是壹件小事。
有壹次,壹個同學來找他商量畢業後出路的問題,他驚訝於這麽優秀的人才居然也會為出路而煩惱,他的這位同學已經拿到了不少大公司的offer,但是感覺自己對未來的工作前景不是特別喜歡,他在猶豫要不要放棄四年的專業所學,轉投自己喜歡的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
張天壹對同學說,如果人不選擇“我喜歡”,而是去選擇“還不錯”的工作,那麽求的只是“謀生”,而不是“生活”。
他認為在他們這個年紀,容錯的成本低,因為沒有什麽可以失去的,而能夠得到的是無限可能,那麽為什麽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呢?
張天壹自己也是這樣選擇的,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考研,有人說本科畢業的三條路中,最有本事的人出國了,次壹點的找到了工作,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考研。
但是張天壹認為,大部分的人考研的心態本身是有問題的,考研應該是對自己的專業的繼續深造或者是在有壹份平穩的保障的前提下,做壹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做學問,而不是逃避社會。
可以看出,張天壹做任何選擇都是經過仔細思考的,而且他並不太在意社會取向和他人對事物的看法,這個“後浪”有自己的思想,他將蕓蕓眾生比做眼界有限的螞蟻,而他自己則不想做那只小小的以為太陽可以攥在手心的螞蟻。他準備利用思想做武器去沖擊這個社會。
不為烏合不為眾
張天壹非常喜歡文學,他自號天壹居士,在大學期間頻頻發表文章在期刊雜誌上,他的文章還經常被平臺置頂,引起熱門討論,動輒就有百萬的轉發量。
但是來自網友的聲音不全都是贊美,也有質疑的,他的壹篇《我在大學期間從事的十種職業》就引來了很多人的猜疑,還頗為較真的指出文章中的幾處“漏洞”,對此,張天壹壹笑置之,對於他來說,發表文章更多的是分享,他早已預見會有不同的聲音但是並不在意。
其實,張天壹說自己是個文學愛好者未免有些太謙虛了,他在幾年的時間裏陸續出版了《90’s:不為烏合不為眾》、《六道輪回—歷史上的亡國名君》等書,在他本職學科領域,他也發表過數篇論文,刊登在《金融法苑》等期刊上。他還曾經為自己的書在各地巡回宣傳,算得上是壹位真正的青年作家。
但是真正讓他“出名”的,還是他開得餐館伏牛堂---聽起來還不錯,其實主營業務是賣牛肉米粉。這壹下算是炸開了鍋了,張天壹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名人了,各方都很看好他,沒想到畢業後卻去賣牛肉米粉,這件事情迅速被媒體和雜誌刊登了出來。
張天壹曾經透露,他的父親正是在報紙上知道他開牛肉粉店的事情,因為他開店是瞞著家人的,家裏人壹直以為他畢業後會去事業單位或者大企業裏面做事,尤其是張天壹的父親,壹直在單位向同事誇耀自己的兒子,張天壹有些愧疚的說,後來父親對他說,那壹刻真的感覺世界觀都崩塌了。
面對各方的質疑和壓力,張天壹都承受住了。2014年12月他去參加《中國青年說》節目,格力老總董明珠就對他說希望他把米粉店關了,去法律界好好發展。董明珠站在稀才的角度上看問題,她說,我希望妳把妳這壹段經歷當成是人生的財富,而不是妳壹生的發展方向。
張天壹尷尬地低頭笑場,格力老總的資歷無人能質疑,對她而言賣米粉能掙錢嗎?不能,壹個有才華的年輕人應該要做更大的事業,而不是用米粉來丈量人生的長度。她的目光未免太狹隘,但是也是出於壹片好意。
張天壹並沒有接受,只是笑著打岔就讓這個話題過去了。在他的心裏早就規劃好了未來的路,誰也不能左右他的思想。
與總理親切握手
伏牛堂開業剛兩個月,盈利就達到了30%,有人問張天壹怎麽做到的,他說:用心。
壹開始,伏牛堂的所有員工只有張天壹和他的幾個夥伴們,他們的統壹制服上寫著:霸蠻---湖南話裏再苦再累再難都要做下去的意思,這兩個字會壹直陪伴著張天壹出現在各種場合。
張天壹他們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力量,還將頭腦風暴的辦法用在為新店做宣傳上,往往出來的點子效果都不錯,慢慢地他們通過各種活動網羅到了壹批又壹批的忠實客戶。不到百天的時間,就有公司看中他們的潛力,和他們談起了投資入股的生意。
張天壹感慨不已:“剛剛決定要賣牛肉粉的時候,還真的有點不好意思對別人提起呢。”但是他從來不後悔自己的決定,他堅信生活是自己選擇的,不能等到被選擇的壹天。
2015年,張天壹參加中國商業領袖論壇,摘得《中國創業新星獎》,在這個論壇上,他見識到了更廣闊的舞臺,久遊時代的CEO、來伊份董事長、天使投資人吳幽……他還作為90後代表和其他創業精英進行圓桌會談,都說資本這個市場,90後是“玩”著入場的,張天壹決心用實力證明自己不會成為壹閃而過的流星。
2015年7月,總理視察中科院和中關村創業大街時,張天壹作為北大創客營的代表和總理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總理看出張天壹的緊張,就問他,妳衣服上的霸蠻是什麽意思啊,他回答這是湖南的方言,意思是“拼命三郎”,總理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表示了肯定,並說年輕人就該這樣。
2016年,張天壹榮獲“中國90後10大影響力人物”,和他壹起得獎的還有“洪荒之力”傅園慧、最有潛力的足球運動選手張玉寧。
誰也沒有想到張天壹能把壹家牛肉粉店開得風生水起,他活絡地運用各種商業技巧,既能把握年輕壹代的消費心理,又能結合市場規律,在2016年拿下4000萬的投資,真正地把事業“做成了”。
張天壹再接再厲,與電商合作把自己的米粉品牌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並且與各大外賣平臺深度合作,也不忘在各種社交平臺發布最新的活動消息。
如今他的伏牛堂已經改名霸蠻,從壹家店變成了連鎖店,他自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CEO。
不僅如此,他的成功給新壹代的年輕人指引了壹條不壹樣的道路,壹條不用“被選擇”,而是去選擇的人生之路。
小結:
張天壹的故事也許不是典型,但也不是個例,***享單車OFO的創始人戴威也是北京大學的研究生,他在畢業後創立的OFO單車讓他躋身“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行業,OFO單車曾在2017年創下融資1億的記錄。
這些年輕人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用玩票的心態去創業,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是踏實的實幹精神。張天壹在大二的時候就開過飲食店,當時也曾經發展成好幾家店的規模,後來因為壹些原因沒有繼續下去,但是已經為將來的路打下了基礎,他想開壹家牛肉粉店的想法並非心血來潮,而是運用他所學知識進行過市場考察,再結合他的經驗來做的。
從張天壹寫過的文章裏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厚重的,他的言語邏輯清晰、簡潔,振奮人心,這壹切都與他深厚的教育背景分不開,他的每壹步選擇都是為了實現更好的自己而做的。
這壹代大學生不再是盲目的,他們不再單壹地認為實現人生價值就該進大企業、做公務員、開豪車、住別墅,他們追求的更多的是自我認知的價值。
張天壹說過,創業的真正意義在於讓妳發現真正的自我,因為這個事情太難完成了,在進行的過程中,妳的優點缺點全都會被放大,它讓妳對自己有更好的認知。
在人生的追夢路上,有的人選擇走好走的路,有的人選擇走喜歡的路,也許最後到達的終點是壹樣的,但是其生命的厚重度是不壹樣的,選擇的途中即使失敗,過程中收獲的遠遠比整日碌碌無為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