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459人/km2
元氏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與井陘縣接壤,西南鄰贊皇縣,南與高邑縣相接,東部與趙縣、欒城縣相鄰,北與鹿泉市相鄰。東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總面積849平方千米(簡冊)/668.4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槐陽鎮文化路59號。郵編:051130。行政區劃代碼:130132。區號:0311。拼音:Yuanshi Xian元氏縣轄6個鎮、9個鄉:槐陽鎮、南因鎮、南佐鎮、因村鎮、姬村鎮、宋曹鎮、東張鄉、趙同鄉、馬村鄉、北褚鄉、蘇陽鄉、蘇村鄉、北正鄉、前仙鄉、黑水河鄉。
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有3個火車站,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
元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於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為縣,迄今已有兩千余年。這裏是東漢漢明帝劉莊的誕生地,是戰國名將李牧、楚漢名士李左車的故鄉。古代著名數學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龍山,潛心研究數學理論,寫出了享譽中外的數學理論專著《測園海鏡》。 悠久的歷史給元氏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東韓臺“古墓群”;城內屹立著的“開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龍山“石窟”;先後被省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銅器34件,玉器5件,銅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區封龍山有許多文物古跡,山色秀麗、風景宜人,流傳著諸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封龍山漢碑有3通被納入我國百種名碑之列,,譽為“國寶”。
自然資源
元氏縣資源豐富,土肥山美,物華天寶,阡陌流金。西部山區盛產核桃、無核黑棗、大紅袍柿子、滿天紅石榴,人稱“元氏四寶”,聞名遐邇,享譽中外。東部平原素有“糧倉棉海”之稱,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紅薯以及蔬菜、瓜果等。動物資源:以家庭飼養的馬、牛、驢、騾、羊、豬、雞、兔為主,野生動物有野兔、山雞、松鼠等。
礦藏資源:西部山區許多礦藏資源,現已發現12種。蛇紋石:儲量1500萬噸,含氯化鎂21.98—37.6%,矽酸鎳0.1—0.29%,氯化鎂可提純度98%,石英石:儲量約150萬噸;鉻礦石:儲量約300萬噸,品位在16—32%之間;矽礦石:儲量4億噸,品位在97%以上;石灰石:儲量5520萬立方米;紅砂石:儲量約224億立方米;大理石:目前已探明的有花崗碎裂巖、石瑩沙巖、竹葉狀灰巖、亮晶顆粒灰巖五種。另外西部山區還發現鐵礦,大沙河以北地區發現了優質煤層。縣城北部有儲量6000萬噸的優質煤層,煤礦建設屬省“八五”重點項目,已竣工投產。旅遊資源得到充分挖掘,
省級旅遊度假區蟠龍湖水面寬闊、山水相間、風景如畫,區內已開發了高檔別墅,各種遊樂設備、服務設施和娛樂場所壹應俱全,已經成為集度假、娛樂、觀光、旅遊於壹體的理想場所,並被評為全市十佳景點之壹。省級風景名勝區封龍山山峻水美,風光秀麗,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集佛、道、儒家歷史景觀於壹身,是久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
經濟發展
“九五”期間,元氏縣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九五”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1.7億元,年均增長達13.8%,其中,第壹、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1.2%、14%和15.3%。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6%,“九五”末突破億元大關。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4%和9%。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明顯改善,旅遊、文化教育、娛樂服務、住房等消費支出增長較快,電話普及率由“八五”未的1200部發展到“九五”未的13000部。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質糧食品種和蔬菜、林果、食用菌種植面積增加。全縣石榴基地擴展到5萬畝,面積居全省第壹。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0%以上。
工業生產通過加大項目投入,實施資產重組,使化工總廠、熱電廠、化肥廠等骨幹企業生產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電子、輕紡等為特色的工業生產格局,達到了年產液氰8萬噸、尿素6萬噸、發電量1.65億千瓦時的規模生產能力。第三產業實現長足發展,三產增加值已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6%,“九五”未達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年遞增16.1%,“九五”未達到6.4億元。商貿企業特色經營成效明顯,多項指標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建成各種等級公路108條,通車裏程520公裏。萬門程控電話、無線尋呼、移動通信、網絡通信快速發展,通信條件得到優化。220KV變電站開工興建,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全部完成,供電條件明顯改善。舊城改造、縣城建設力度加大,縣城面積由原來的6.5平方公裏增加到15平方公裏。科技、教育、文化及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全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通過了國家、省“雙基”復查。縣圖書館、文化宮、有線電視臺及電影院綜合性改造工程等壹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連鎖醫院”模式受到國務院領導的肯定。
歷史沿革
周初分封諸侯,槐水流域建有詆國,封龍山南麓建在飛龍邑。趙國時,趙國公子元封於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為縣。
1943年1月獲鹿縣路南區域並入元氏縣改稱元獲縣,1949年8月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5月元氏高邑兩縣合並為高元縣,同年12月贊皇並入,改稱元氏縣。1960年5月撤銷石家莊專區,元氏縣改屬石家莊市,1961年復設石家莊專區,元氏復屬之,1962年3月三縣分置,元氏縣恢復原建置。
1996年鄉鎮調整後,元氏縣轄5鎮、11鄉。1998年,姬村鄉改姬村鎮,元氏縣轄6鎮,9鄉。
2000年,元氏縣轄6個鎮、9個鄉。總人口386518人,各鄉鎮人口: 槐陽鎮 70259 因村鎮 28867 南佐鎮 15788 宋曹鎮 31235 南因鎮 33606 姬村鎮 25788 馬村鄉 32057 東張鄉 33499 趙同鄉 25030 北褚鄉 20917 蘇村鄉 13247 蘇陽鄉 21623 北正鄉 12183 前仙鄉 9186 黑水河鄉 13233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年,元氏縣轄6個鎮、9個鄉,208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
槐陽鎮:舊城區、新城區2個社區;南關、南街、中街、東街、東關、西街、西關、賈莊、野場、西原莊、東原莊、陳村、鐵屯、花園、寺莊、東韓臺、西韓臺、官莊、 郭村、南杜、西尖中、東尖中、南尖中、李村、裏仁莊、北蘇、王金口、方中、來廂村委會
宋曹鎮:宋曹、建安、王宋、大孔、小孔、東崗汪、西崗汪、南蘇、東解、 西解、叩村
南因鎮:南因、(壹街、二街、三街、四街)、南因莊、賈村、孟村、南凡、 翟北凡、仝梅呂、褚固、趙堡、東杜、北杜、西杜、牛房莊、董堡
殷村鎮:殷村、西郝、魏村、褚莊、南吳會、紅旗、故城、小留、北程、南程、趙村、陳郭莊、院家村、牛家樓
南佐鎮:南佐(東南街 西南街 東北街 西北街)、北佐(小南佐)、封照、窯上、南龍地、北龍池、蘇莊(大寺峪)、長村、候村
姬村鎮:姬村、閡堡、王家莊、範家莊、前趙莊、後趙莊、東正莊、西正莊、裏余、北吳會、城郎、赤良、前黃家營、後黃家營
東張鄉:東張、西張、上張、苗莊、杜莊、西正、東正、晏莊、黎村、北巖、(北巖南莊)、莊窠裏、大陳莊、西富、(西壹、西二)、東富
馬村鄉:馬村、泉村、營裏、段村、使莊、太平莊、福元莊、彭家莊、當鋪莊、張掖、(壹大、二大、三大、四大)、萬年、聊村、(聊村莊)
北褚鄉:北褚、南褚、西褚、胡泉、東同下、西同下、吳村、梅村、東賈、 西賈、(馬家莊)、東陽村、西陽村、新陽村
趙同鄉:趙同、野鹿頭、西於科、東於科、高家莊、墨池、井下、下汪、龍正、北白樓、方裏、毛遺、池村
蘇陽鄉:北蘇陽、南蘇陽、東蘇陽、東城角、西城角、李家莊、何家溝、武 莊、郭北(郭北莊)、上莊、溝北、紙屯、南白樓、車汪溝
蘇村鄉:南蘇村、(南溝莊)、北蘇村、王村、齊範(齊範莊、豪家莊)、孔村、北營、南營、嶽莊(嶽莊北莊、嶽莊西莊)、高莊
北正鄉:北正、南正(南正莊)、楊家寨(榆錢河,青泥溝)、東臺城、(馮溝莊)、西臺城、鹿臺(鹿臺莊、楊溝、楊家嶺)、窯子莊、 時家莊、褚家莊(田家莊,武家峪)
黑水河鄉:黑水河、馬嶺、北莊、明秀村、王家莊、喬家莊、三道坡、胡家莊、 曠村、南沙灘、北沙灘、佃戶營(嶺頭、羊圈、桃園、落地、鹿家溝、代家溝、圈門溝、界牌、北彎、澇片、代家莊、東白洋、西白洋、東南莊、鞍子溝、牌風梁)
前仙鄉:前仙、後仙、口頭、南紫溝、北紫溝、牛家莊(香園溝)、北馬、南馬、東嶺底、西嶺底、石板溝、(五裏莊)
鄉鎮簡介
槐陽鎮(Huáiyáng Zhèn) 代碼130132100。面積51.02平方千米,人口69815人。鎮政府駐槐陽大街199號,郵編051130。[區劃] 賈莊,西原莊,東原莊,陳村,鐵屯,花園,寺莊,東韓臺,西韓臺,南關,南街,中街,東街,東關,西街,西關,野場,方中,來廂,官莊,郭村,北蘇,裏仁莊,李村,南尖中,西尖中,東尖中,南杜,王全口,***29個行政村。[地名] 隋開皇六年,元氏由故城遷至此,因處槐水之陽故名槐陽。[沿革] 1958年建鎮,1987年12月14日由城關鎮更名為槐陽鎮,1989年1月9日鎮區擴大與原莊鄉合並為槐陽鎮,1996年合鄉並鎮轄29個行政村。
宋曹鎮(Sòngcáo Zhèn) 代碼130132101。面積37.22平方千米,人口31239人。鎮政府駐宋曹村,郵編051130。[區劃] 東崗汪,西崗汪,建安,宋曹,王宋,大孔,小孔,東解,西解,叩村,南蘇,***11個行政村。[地名] 因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89年1月由鄉改鎮,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1個行政村。
南因鎮(Nányīn Zhèn) 代碼130132102。面積38.63平方千米,人口34354人。鎮政府駐南因村,郵編051130。[區劃] 南因壹街,南因二街,南因三街,南因四街,孟村,南凡,北凡,褚固,仝梅呂,南因莊,賈村,東杜,西杜.北杜,董堡,牛房莊,趙堡,***11個行政村。[地名] 因鎮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89年以前稱南因鄉,1989年1月由鄉改為南因鎮,1996年4月合鄉並鎮後轄11個行政村。
殷村鎮(Yīncān Zhèn) 代碼130132103。面積39.59平方千米,人口29061人。鎮政府駐殷村,郵編051130。[區劃] 殷村,紅旗,南吳會,西郝,魏村,褚莊,小留,故城,趙村,陳郭莊,北程,南程,院家村,牛家樓,***14個行政村。[地名] 因鎮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89年1月撤鄉建鎮,轄8個行政村。1996年合鄉並鎮以後轄14個行政村。
姬村鎮(Jīcūn Zhèn) 代碼130132104。面積42.66平方千米,人口25682人。鎮政府駐姬村,郵編051130。[區劃] 姬村,王家莊,範家莊,前趙莊,閆堡,後趙莊,前黃家營,後黃家營,城郎,赤良,裏余,西正莊,東正莊,北吳會,***14個行政村。[地名] 由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鎮,1958年並入南佐公社,1961年復置姬村公社,1984年2月由公社改置鄉,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4個行政村。1998年由鄉改鎮。
南佐鎮(Nánzuǒ Zhèn) 代碼130132105。面積42.50平方千米,人口15199人。鎮政府駐南佐村,郵編051130。[區劃] 南佐東北街,南佐西北街,南佐西南街,南佐東南街,候村,北佐,封照,窖上,長村,南龍池,北龍池,蘇莊***12個行政村。[地名] 因鎮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56年擴建鄉改置公社,1984年2月由公社改置鄉,1985年4月由鄉改鎮,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2個行政村。
東張鄉(Dōngzhāng Xiāng) 代碼130132200。面積45.90平方千米,人口34108人。鄉政府駐東張村,郵編051130。[區劃] 東張,東富,西富壹村,西富二村,大陳莊,莊窠裏,北巖,黎村,東正,晏莊,上張,西張.西正,杜莊,苗莊***14個村。[地名] 由鄉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84年2月由公社改置鄉,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4個行政村。
蘇陽鄉(Sūyāng Xiāng) 代碼130132201。面積50.36平方千米,人口21140人。鄉政府駐溝北村,郵編051130。[區劃] 北蘇陽,南蘇陽,東蘇陽,東城角,西城角,李家莊,何家溝,武莊村,郭北,上莊,溝北,紙屯,南白婁,車汪溝,***14個行政村。[地名] 由政府原駐地(北蘇陽村)而得名(合鄉並鎮後遷至溝北村)。[沿革] 1953年建公社,1984年2月由公社改為鄉,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4個村。
趙同鄉(Zhàotóng Xiāng) 代碼130132202。面積38.13平方千米,人口24809人。鄉政府駐毛遺村,郵編051130。[區劃] 趙同村,下汪,井下,野鹿頭,西於科,東於科,墨池,高家莊,龍正,北白婁,方裏,毛遺,池村,***13個行政村。[地名] 因鄉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公社,1984年2月由公社改置鄉,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3個行政村。
北褚鄉(Běichù Xiāng) 代碼130132203。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21171人。鄉政府駐北褚村,郵編051130。[區劃] 北褚,西褚,南褚,吳村,東賈,西賈,梅村,東陽村,西陽村,新陽村,胡泉,東同下,西同下,***13個行政村。[地名] 因鄉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公社,1984年2月由公社改置鄉,1996年合並鎮後轄13個行政村。
馬村鄉(Mǎcūn Xiāng) 代碼130132204。面積42.77平方千米,人口31567人。鄉政府駐萬年村,郵編051130。[區劃] 太平莊,當鋪莊,富元莊,彭家莊,萬年,張掖壹大,張掖二大,張掖三大,張掖四大,馬村,段村,營裏,泉村,使莊,聊村***12個行政村。[地名] 由鄉政府駐地原址馬村而得名(1996年合鄉並鎮後遷至萬年村)。[沿革] 1953年建公社,1984年2月由公社改成鄉,轄6個村委會,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2個村委會。
北正鄉(Běizhèng Xiāng) 代碼130132205。面積54.45平方千米,人口12373人。鄉政府駐北正村,郵編051130。[區劃] 北正,褚家莊,西臺城,時家莊,東臺城,窯子莊,南正,楊家寨,鹿臺村***9個行政村。[地名] 因鄉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59年並入南佐公社,1961年復置北正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置鄉,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9個行政村。
蘇村鄉(Sǖcun Xiāng) 代碼130132206。面積34.13平方千米,人口13651人。鄉政府駐南蘇村,郵編051130。[區劃] 北蘇村,南蘇村,南營,北營,嶽莊,高莊,齊範,孔村,王村***9個行政村。[地名] 由鄉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59年並入南佐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置鄉,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9個行政村。
前仙鄉(Qiānxiān Xiāng) 代碼130132207。面積43.43平方千米,人口9199人。鄉政府駐前仙村,郵編051130。[區劃] 前仙,後仙,南紫溝,北紫溝,牛家莊,北馬村,南馬,石板溝,西嶺底,東嶺底,口頭***11個行政村。[地名] 因鄉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58年並入南佐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1個行政村。
黑水河鄉(Hēishuǐhé Xiāng) 代碼130132208。面積58.50平方千米,人口13534人。鄉政府駐黑水河村,郵編051130。[區劃] 佃戶營,胡家莊,三道坡,曠村,南沙灘,北沙灘,喬家莊,王家莊,明秀村,北莊村,黑水河,馬嶺***12個行政村。[地名] 因鄉政府駐地而得名。[沿革] 1953年建鄉,1958年並入南佐公社,1961年改置黑水河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置,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2個行政村。
2019年11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元氏縣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9日,元氏縣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3月,元氏縣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晉冀豫片區)。
2018年8月16日,元氏縣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17年2月21日,元氏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河北省168個縣市區面積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