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發展了職業教育。只有260萬人口的隨州,擁有30多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總數達4萬人。10多所民辦學校在其他省(市)設有分校。但隨著每年學生人數的減少,以及周邊其他縣市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激烈的招生競爭帶來的高成本辦學問題十分突出。
隨州市教育局組織人員到外地考察,認為規模小、效率低、資源分散、競爭力弱等問題已成為限制其發展的“瓶頸”,整合資源、組建職教集團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市委書記馬清明在深刻分析隨州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上,作出了“統籌普通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推拉促進掉頭”的指示;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提出“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隨州辦教育”的發展思路;市政府出臺《隨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以湖北現代教育教育集團為龍頭,整合隨州職業教育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動隨州職業教育發展。
壹是堅持集團化發展道路。按照“調整規模、優化結構、做強專業、明確特色”的要求,2007年,整合隨州廣播電視大學、隨州壹中、隨州七中、隨州實驗高級中學、隨州現代職業學校等5所國有學校,組建湖北現代教育集團核心層,實行壹法人三實體辦學模式,發展職業教育。五所國有學校整合後,現有教職工426人,學生9468人,132個班。學校占地230畝,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專業實踐設備5000萬元,盤活了現有國有教育資源。集團在土木工程、服裝設計與制作、幼師培訓、會計電算化、數控模具、汽車維修等領域形成了明顯的品牌優勢。
二是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把職業教育當產業管理,把集團當企業經營。按照自願組合、互惠互利、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原則,制定了湖北現代教育集團章程,整合了成員學校。集團成為集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為壹體的綜合性教育實體,打破了辦學主體的身份界限和教育類別的界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聚集發展,普通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向職業教育轉移。集團實行黨委領導下的董事長負責制。集團內部機構打破學校慣例,面向市場,各部門根據市場變化的要求,互相配合,互相幫助。
隨州市教育局為集團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首先是協調發展戰略。集團內各校自主權仍相對獨立,但在發展規劃、專業建設、對外宣傳、招生就業、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實行統壹管理。據測算,整合後,集團每年總招生成本可降低50萬元。二是堅持開放辦學。根據市教育局提出的“開放教育,開放辦學”的發展思路,教育集團在四川自貢、陜西扶風、甘肅蘭州設有分校,在校生3000人。三是規範專業設置。教育局通過對我市辦學能力和專業設置的評估,取消了15所不合格中職學校的辦學資格,整合了部分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中考招生、招生計劃、專業直達湖北現代教育集團,扭轉專業設置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畸形局面。省教育廳將湖北現代教育集團列為“國家重點培養基地”,並上報教育部。
湖北現代教育集團著力發展職業教育,多渠道辦學,多種形式相互促進。壹是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完善招生和畢業生就業網絡,走規模化、高質量發展之路。二是積極探索基於普通高中教育的通用職業壹體化實驗。開設特色課程,實行分層教學,讓學生在搞好普通高中文化課的同時,嘗試開設數控模具、計算機應用等課程,學習專業技能。使學生既能參加全國高考,又能推薦就業,實現“升學-就業”的雙保險;三是打造以成人高等教育為主的教育超市。引導中職生報讀專科,延伸專業聯系,拓寬知識層次,搭建“推薦就業-享受高等教育”的立交橋。——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