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黃平民族中學校史

黃平民族中學校史

歷任校長15年,其中著名校長有楊、、於、謝良德等。* * *初中16,高中6畢業。校址位於新洲鎮龍源路(現燈光球場、工人俱樂部周邊),面積僅十余畝。校舍為磚木結構的六棟二層小樓,面積約3000平方米。還有壹所古龍分校。

新中國成立後,1949+065438+10月10黃平解放,1950年3月,鎮遠學院決定將黃平中學、古龍分校、九洲人民中學合並為“貴州省立黃平中學”,分忻州系和九洲系。古龍校區被並入新南威爾士州系。同年6月,張玉環被任命為總統。1951 9月,根據省人民政府命令,新國務院更名為“貴州省黃平民族中學”,舊國務院單獨成立“黃平中學”。

1953年8月,學校遷至現址,1956年6月,恢復高中招生,成為壹所完成中學。1958,大躍進中更名為“黃平中學”。直到1982,65438+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恢復現名,列入省重點中學。2000年,縣政府決定將原“黃平職業學校”並入黃平市民中學,成為學校的“職教部”,使黃平民族中學成為集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成人教育為壹體的綜合性高級中學,面積也由原來的50畝擴大到64畝。

解放後,黃平人民不斷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軟硬件建設步伐加快。1999以來,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實施“四制壹目標管理”,實踐五年,力求創新。教學和科研改革取得顯著成績。近五年來,該校教師在各級各類期刊、報紙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50余篇獲獎。英語組承擔的國家項目《民族地區高中外語學習策略》獲得全國壹等獎,這是貴州省首次在此類全國學術年會上取得最好成績。

黃平大部分學校和部門負責人仍在壹線教學,有10多名“雙肩挑”。他們既是管理專家,又是教學骨幹,相輔相成。許多人被評為省、地、縣先進工作者。

教師愛校敬業,關愛學生,鉆研業務;學校努力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師福利,穩定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使之完全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所有老師都在努力實現這個目標。黃平民中是壹所大型多民族高中,有13個民族的女兒在這裏就讀。學校非常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學生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學校各族學生團結和睦,親密無間,因此學校被國家和省授予“民族團結先進單位”稱號。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黃平市民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體教師努力工作,開拓進取。在過去的五年裏,每年都有數百名優秀人才被派往各個大學。1977恢復高考以來,已有4000多名黃平市民升入高校,其中300多人考上了重點大學。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黃平市民註重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特長,在學習中享受教學。學校堅持開設音樂課和美術課,每年5月4日和12月9日組織文藝演出。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球類運動”和“田徑運動”;成立合唱團和各種“興趣小組”,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個性,不定期舉辦繪畫、書法、盆景展覽。我們還在學校組織男女籃球、排球、足球隊,積極開展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多年來,該校學生達標率達90%以上,受到上級表彰。

學校十分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許多學生在體育、音樂、美術、書法、文學創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如梁獲得省中學生運動會女子乙組100米、200米冠軍;塗玉香(女)獲省“安酒杯”中學生作文比賽第壹名;張獲全國中學生“新時期閱讀比賽”特等獎;姜普清曾獲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決賽三等獎,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壹等獎,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壹等獎,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壹等獎。羅曾獲全國英語競賽二等獎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學校工會和* * *青年團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學校工會是校長的助手,是黨總支實行民主管理。學校工會經常深入基層,團結全體教職工,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努力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組織會員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因成績顯著,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工會”,被授予“模範教職工之家”稱號。

黃平市民中的* * *青年團做得很好,成績突出。是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團委連續三年被上級團委授予“紅旗團委”榮譽稱號,“業余團校”被團委評為“合格團校”並掛牌。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加“青年誌願服務隊”,發揚助人為樂精神,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發揮了表率作用,受到社會好評。2003年被團市委評為“青年文化下鄉”先進集體。

建國以來,在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和鼓勵,獲得了許多榮譽。摘要如下:

1954年4月,中央教育部派出以民族教育司司長李碩民為組長的督查組赴貴州調研民族教育工作。督查組對黃平的各方面工作進行了壹個多月的認真調研,並於5月得出結論:“黃平民族中學在貴州省民族中學的規劃、教學活動、校風、校紀、校容等方面都是優秀的。”

  • 上一篇:民兵預備役人員潛力調查登記表是什麽東西
  • 下一篇:江蘇省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現狀及對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