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設計的主要問題

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設計的主要問題

根據新會計準則體系和信息披露規範,我國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基本與國際接軌。主要包括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的附隨信息。當前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存在壹些問題,可能會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

(壹)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格式過於死板。

會計信息以相對固定的格式披露,會計報表是主體。需要包含的項目必須符合某些元素定義和測量原則。導致壹些應該披露的重要信息無法顯示,壹些新經濟業務無法體現。例如,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項目必須符合會計要素的定義,必須滿足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質量特征,並且只能是貨幣化的量化信息。如人力資源和商譽,不能很好地反映在報表中。同時,由於會計報表的格式固定、項目固定、填列方法相對固定,無法反映壹些新的特殊經濟業務以及披露要求變更前後不同時期的比較信息。

(二)會計信息的披露具有壹定的滯後性。

雖然存在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調整,但財務會計報告是定期編制和披露的,通常不會在會計期末披露。年度報告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編制並披露,中期財務會計報告在每個會計年度前六個月結束後六十日內編制並披露。在現代信息社會,任何與未來相關的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獲取,都將失去應有的價值。

(三)大部分披露的會計信息是按照歷史成本計量的。

是企業的資產回落到報表上的歷史成本,報表可能與其現值脫節或偏離,從而使信息失真。同樣,利潤表也只是反映企業的已實現收入、已發生費用等歷史信息。如今的信息社會,不確定的信息比以前多了,卻無法展示。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衍生工具不能以歷史成本計量,導致其相關信息不能在財務報表中披露。

(四)內容以歷史信息為主,缺乏預測分析信息。

目前,除上市公司需要在年報中披露盈利預測的信息外,其他公司均不需要披露有關未來發展的前瞻性或預測性信息。但是,對於信息使用者來說,預測性信息可能對他們進行投資、信貸和經營決策更有用,披露中的財務分析指標相對簡單,與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比沒有。

(5)部分內容被人操縱。

由於公允價值的引入和會計估計的存在,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會計信息具有“人為”控制的特征。壞賬的估計、收入的確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凈殘值率的估計、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估計、在建工程完工進度的估計,都是會計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能力進行估計,本身就是壹個不準確的信息。如果會計人員濫用會計制度,給公司壹些使用會計政策和方法的彈性和靈活性,就會導致信息質量的嚴重下降。

  • 上一篇:環保督察組主要查什麽
  • 下一篇:機械設備管理綜述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