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郭元明、黃
去年以來,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長期處於極低水位。壹些地方不法分子借機擅自在鄱陽湖區修建低堤、非法圍堰,大量幹涸的湖底被湖壩人為分割,破壞了鄱陽湖的生態環境和漁業生產秩序。
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有關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治理鄱陽湖非法圍堰現象,必須有效治理鄱陽湖,形成工作合力。
在湖床上建壹個堰來劃分水域
圍堰就是利用鄱陽湖低水位露出湖底,在湖底修建高度為1m-5m的圍堰,以占據江河湖泊的水域。圍堰外的湖泊在枯水期退水後,承包商會在圍堰內儲存大量漁業資源壹段時間,然後開閘放水,做到“竭澤而漁”。
由於漁業資源和水生態遭到破壞,鄱陽湖非法圍堰壹直被嚴格禁止。然而,記者近日沿湖采訪發現,鄱陽湖地區非法圍墾活動迅速擡頭。
余幹縣瑞洪鎮付家塘村漁民張告訴記者:“去年6月以後,鄱陽湖禁漁不到壹個月,水位迅速下降。大量挖掘機開到幹涸的湖底進行圍堰作業。我們甚至失去了最後壹個捕魚面。”
在漁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幾處圍堰嚴重的水域。在鄱陽湖外余幹縣瑞洪鎮沙塘池水域的曹州上,新建的小圍堰高1米,長10多公裏,分割出3000-4000畝的湖底。2006年6月5438+10月以來,南昌縣蔣巷鎮梅家墳湖水域出現大規模圍堰,陸續出現長20多公裏、高2-5米的圍堰,占用水面近5000畝。在鄱陽縣蓮湖鄉礦山洲水域,蓮湖鄉蛟溪村10多名村民去年底開始合夥修建幾座大型圍堰。幹涸的湖底密密麻麻布滿了3米高的大圍堰,近5000畝的湖底被分割成三大塊,占據了蓮湖鄉賈珠村專業漁民的漁場。
鄱陽湖周邊的鄱陽縣、余幹縣等地區漁業主管部門證實,去年底以來,鄱陽湖水域非法圍墾連續發生,壹些地方已經形成壹波。2006年以來,鄱陽縣漁政部門共發出11份禁止非法圍網通告,僅2004年至2005年就發出兩份禁止非法圍網通告。由於圍堰多由挖掘機進行,速度很快,往往七八天就冒出幾十公裏的圍堰,執法人員才發現。壹些圍堰建設者甚至與執法人員打“遊擊戰”,白天休息,晚上工作。
據余幹縣漁政部門介紹,目前看到的圍墊只是壹小部分,很多小圍墊建在淺灘上或者偏遠地區,很難被發現和統計。
非法圍堰湖泊受到威脅
鄱陽湖周邊有圍墾的歷史。壹般圍堰的搭建者大多是壹些在湖區種地的農民,承包水面的則是周圍的村委會。鄱陽縣漁政局局長張吉林告訴記者,鄱陽湖非法圍墾基本都停在幾十、幾百畝的狀態。但去年8月以來,鄱陽湖水位處於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大面積湖底長時間裸露,有利於大型機械長時間大規模非法圍堰作業。
另壹個不可忽視的非法圍堰原因是湖面承包期普遍延長。鄱陽湖漁民張等人介紹,各地湖泊承包期只有兩三年。哪年漁業資源少,根本沒機會收回本錢。近年來,鄱陽湖沿岸各村村委會普遍將非法占用的湖面承包期延長至10年以上,非法圍垸者的收益長期得到保障。而壹個上千畝的大圍堰,年收入幾萬到幾十萬元。
非法圍堰的興起,嚴重影響了鄱陽湖的漁業生態環境,威脅到即將到來的防洪安全。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水產研究人員認為,非法圍墾是掠奪鄱陽湖野生漁業資源的野蠻方式,撈上魚卵、撈上孫子,破壞了野生魚類的正常洄遊繁殖和鄱陽湖候鳥的食物來源;挖掘機在湖底附近挖掘,也會對鄱陽湖的水下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
江西防汛部門介紹,鄱陽湖是長江中下遊最重要的蓄滯洪區。1998長江洪水後,國家投入巨資在鄱陽湖區實施“平垸行洪”工程,鄱陽湖大量堤防被平垸行洪。非法圍堰會搶占泄洪場所,削弱“平垸行洪”工程的防洪效果。
漏湖要堵,打擊非法圍堰,急需集中治理。
目前,鄱陽湖非法圍墾行為已引起江西省漁政部門的重視。江西省漁政局局長錢新娥說,鄱陽縣、余幹縣等地政府聯合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開展專項清理,共炸毀非法圍堰水閘10余座。江西省水利廳建設管理處也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對鄱陽湖周邊非法圍墊進行防汛排查,及時銷毀。在非法圍堰較為突出的余幹縣瑞洪鎮,鎮長吳永東告訴記者,當地將配合水利部門嚴厲打擊非法圍堰行為。
但余幹、鄱陽兩地的漁政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整治非法圍網的工作亟待堵上。鄱陽湖管理涉及水利、漁政、林業、環保、國土和沿湖地方城鎮。針對日益突出的圍剿局面,某部門出臺文件辦法,對自身相關領域進行照顧。結果,在評估壹些非法圍堰的危害程度和處置意見時,漁政部門認為只需局部拆除,水利部門卻要全部拆除。同時,鄱陽湖區執法力量過於薄弱,基層漁政部門只能應付不斷的非法圍墾行為。
捉襟見肘的執法經費也讓執法人員看著圍堰束手無策。鄱陽縣漁業局局長王興幹透露,基層漁政部門沒有專項執法經費。因為非法圍堰人員見到執法人員就跑,地方政府和漁政部門在責任主體缺位的情況下,不得不承擔破壞圍堰的費用。面對長達數十公裏的非法圍堰,執法人員也是無能為力。
江西省生態學會生態專家戴年華認為,加強執法和執法力量,整治鄱陽湖非法圍墾,刻不容緩。但要從根本上治理鄱陽湖非法圍墾現象,必須對鄱陽湖進行有效治理,形成合力。(完)
過度挖沙破壞生態。鄱陽湖變成“死湖”?
中國網|時間:2006年6月26日|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瘋狂無序的挖沙正在耗盡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漁業資源,惡化生態環境。
采砂船在水下采沙破壞了魚類的生存環境,導致漁民收入銳減,生活十分艱難。
“以前我都是用筐提(魚),用車拉。現在用籃子拎著就好了。”
6月21日,鄱陽湖春季禁漁的第二天,江西幸子縣南康鎮蓼池村的老漁民張奕琳從湖中捕魚歸來。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還是有點沮喪:忙了十六七個小時,才釣到壹百多斤的蝦和兩百多斤的魚。
張奕琳給記者算了壹筆賬:在1998和1999的時候,每年在湖裏捕魚的收入是3萬多元。除去柴油、漁具和稅收,這壹價格可能會降至2萬元以上。但從2004年開始就沒有了,當時的毛收入只有1.4萬元,開銷不減,所以年收入只有3000到4000元,家裏過得很艱難。三個月的禁漁期,需要依靠民政部門的救助來維持生活。
“這些都是亂挖湖沙造成的!”江西省漁業局局長錢新娥說:“近年來,無序和過度的采砂正在耗盡鄱陽湖的漁業資源。”
6月16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鄱陽湖南北交界處的松門山。只見數十臺上千馬力、兩三層樓的大型“吸沙王”正在加緊作業,轟鳴聲震耳欲聾。周圍幾公裏的水域渾濁不堪,與遠處湛藍的海水形成鮮明對比。
“‘吸沙王’壹次作業能在水底吸出壹個60米寬的坑。如果威力大,可以把30米深100米範圍內的砂石全部吸上來。”船夫告訴記者。
南昌航空大學環境化學學院陳素華博士表示,采砂船水下采砂會擾動湖底沈積物,增加水中懸浮物含量,從而破壞魚類主要餌料的繁殖場所,破壞魚類的洄遊通道、產卵地及其安靜的生活環境,導致漁業資源逐漸枯竭。
全世界有95%以上的白鶴在鄱陽湖越冬,亂采濫挖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後果。
“這樣挖下去,鄱陽湖的湖底會千瘡百孔,魚蝦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地方。沒有魚,候鳥就沒有食物,濕地的生態食物鏈就會中斷。再過幾年,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就要變成‘死湖’了。”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壹位領導憂心忡忡。
6月16日,記者途經鄱陽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王家洲、淩公洲。只見王家洲的曹州大面積滑入水中,整個崩塌的海岸線綿延數公裏。就連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標也是錯落有致,周圍的水更是渾濁不堪。
壹位長期從事鄱陽湖研究的專家告訴記者,在濕地水生生物系統中,壹個物種的消失會對系統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產生很大影響。作為濕地生態系統中極其重要的魚蝦,其數量的銳減將改變整個生態系統的面貌。曹州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曹州,就沒有候鳥覓食和棲息的地方。
江西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龔也痛心疾首地說:“采砂區往往是候鳥和國家珍稀水生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無序、非生態的采砂對鄱陽湖是災難性的。目前,全球95%以上的白鶴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也因此成為著名的‘鶴王國’。如果不制止亂采濫挖,生態後果會很嚴重!”
采砂利益太大,各部門都在管,卻管不了。
鄱陽湖從1998開始零星采砂。2001年,采砂已經遍地開花。2002年,采砂的後果開始顯現。2003年,有關部門開始制定方案,情況得到控制,但並沒有從根本上遏制這種無序的局面。
6月17日,記者走訪了湖口縣屏峰山、幸子縣南門碼頭、都昌縣老爺廟等采砂區,所到之處水域泥濘。從湖口縣平峰山到永修縣武城60多公裏的水面上,運砂船川流不息。在砂石交易市場廬山區蛤蟆石,數百艘運砂船正在緊張作業,將65438+萬噸、小噸位運砂船的砂石,轉運到4000-8000噸的運砂船上,再轉運到外地。
“保守估計,今年江西省水利廳* * *發放疏浚大泵船舶牌照39艘,壹年疏浚沙石6個月,* * *開挖砂石654.38+0.4億噸以上。按每噸7元計算,僅采沙年產值就多達9.8億元。砂石運到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價格會翻幾倍甚至十幾倍。”壹位挖沙人給我們講述了鄱陽湖挖沙的驚人利潤。
“收錢的部門很多。工商、公安、漁政、環保壹般從每艘運砂船收取50元到100元不等,其中漁政、公安由挖沙船收取,然後分成;港航和海事每噸砂石收費1元至1.3元。”壹位知情人告訴記者,“這還是明的,暗的多。”壹些部門和地方權勢人物都有采砂船的股份。湖區某縣副縣長等官員也因收受采沙者賄賂而被判刑。"
“所有部門都在管,但是管不了。好處太大,管理難度很大。”江西省水利廳壹位工程師告訴記者。
關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江西省水利廳法規處處長傅說:“江西有砂石資源,可以開發出來發展經濟。關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規範采砂秩序,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最大限度減少采砂帶來的負面影響。”
規範采砂秩序,必須分析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首先,管理體制不順,政策多。在《水法》、《河道管理條例》、《河道采砂收費管理辦法》、《礦產資源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中,對采砂作了壹些原則性的規定。因為涉及部門多,形成多頭管理的局面,管理效率比較低。其次,以收費代替許可,以罰款代替管理,存在“重利輕管”的現象。此外,執法保障建設滯後,缺乏專門的執法機構、人員、裝備和經費,禁采區管理和礦區現場監管難以到位。只有在這些方面下真功夫,才能從根本上遏制無序采砂的局面。
江西省漁政部門負責人認為:“如果暫時無法制止無序采砂,那麽采砂收入首先要補償漁民的損失;其次,要對漁業資源進行補償。漁政部門每年都會組織大規模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僅2005年就放流了近4000萬尾各種規格的魚苗,耗資巨大。”
人們期待著還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壹片碧水,“天上地下,壹片藍天;沙鷗季翔和李晶遊泳的壯觀景象也可以在鄱陽湖重現。(任江華)
新華網南昌3月12日電(記者郭元明、黃)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自2006年以來長期處於極低水位。壹些不法分子趁機在鄱陽湖區修建低堤、非法圍堰,大量幹涸的湖底被湖壩圍堰人為分割,鄱陽湖生態環境和漁業生產秩序正在遭到破壞。
鄱陽湖周邊,歷來就有環湖攔河的歷史。圍湖攔河,就是利用鄱陽湖低水位時湖底裸露的時機,在鄱陽湖湖底修建壹個高度為1-5米的圍堰,圍墾占用江河湖海水域,以“竭澤而漁”的方式占用圍堰內剩余的大量漁業資源。
由於漁業資源和水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圍湖攔河壹直被嚴格禁止。然而,最近鄱陽湖地區圍湖攔河的非法活動迅速上升。
鄱陽縣、余幹縣等鄱陽湖周邊地區漁業主管部門證實,2006年底以來,鄱陽湖水域周邊連續發生非法堵江事件,部分地方已形成浪潮。
“枯水好分湖”是近期鄱陽湖非法圍湖攔河現象擡頭的主要原因。去年8月以來,鄱陽湖水位處於歷史同期最低水平,湖底大面積長時間裸露,有利於大型機械長時間大規模非法圍堰作業。
據記者調查,鄱陽湖非法圍湖攔河現象正在對鄱陽湖地區的生態和經濟造成損害。圍湖攔河占用了鄱陽湖大量野生漁業資源,不僅中斷了野生魚類的正常洄遊,還破壞了鄱陽湖的水下生態和濕地生態系統。圍湖等違法行為的泛濫,會剝奪漁民的大部分捕魚場所。而且鄱陽湖是長江中下遊最重要的蓄滯洪區,非法圍湖攔河還搶占了壹些重要的泄洪場所。
目前,環鄱陽湖攔河違法行為已引起江西省漁政部門的重視。鄱陽縣、余幹縣等地政府聯合漁政部門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開展專項清理,共炸毀非法圍堰水閘十余座。
然而,整治非法圍堰執法力度的減弱和法律漏洞削弱了打擊的有效性,執法經費的緊張讓執法人員望高大的圍堰而無奈。摧毀壹個稍大的非法圍堰,每500米需要654.38+0萬元。面對幾十公裏的圍剿,執法人員也是無能為力。